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大鹂

作品数:11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谷子
  • 5篇栽培
  • 4篇高产
  • 3篇栽培模式
  • 3篇高产栽培
  • 3篇高产栽培模式
  • 3篇高粱
  • 2篇选育
  • 2篇优质米
  • 2篇谷子新品种
  • 2篇旱地
  • 1篇档案
  • 1篇档案利用
  • 1篇新品种鉴定
  • 1篇新杂交种
  • 1篇选育研究
  • 1篇优质小麦
  • 1篇优质小麦新品...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种

机构

  • 10篇赤峰市农业科...
  • 1篇内蒙古农牧学...

作者

  • 11篇白大鹂
  • 5篇李书田
  • 2篇成慧娟
  • 2篇马尚耀
  • 1篇严福忠
  • 1篇赵国强
  • 1篇张雪莲
  • 1篇王莹
  • 1篇赵敏

传媒

  • 7篇内蒙古农业科...
  • 1篇内蒙古科技与...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种业
  • 1篇内蒙古农牧学...

年份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优质米赤谷8号
2000年
白大鹂李书田
关键词:谷子米质栽培
农业科技档案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怎样发挥其自身效能
1999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农业科研单位由完全的国家支持、扶植转向以开发、自给自足的经营方式转变;以经养研的战略给我国农业科研部门带来了巨大变革,在这一形势下,作为客观记载农业科技发展一般规律的农业科技档案,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应有的效能,使潜...
白大鹂成慧娟生国莉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市场经济体系档案利用
全文增补中
早熟高粱综合农艺栽培措施与产量关系模型的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通过对种植密度、播种期、种肥磷量、追肥氮量4项农艺栽培措施与“赤杂7号”早熟高粱产量关系的试验研究,建立了4项栽培措施与产量的关系模型,分析并阐明了4项农艺措施对产量作用的单因素效应或交互效应。
成慧娟白大鹂索朝和马尚耀严福忠王莹
关键词:农艺措施数学模型栽培高粱
谷子新品种赤谷10号的选育被引量:1
2003年
赤谷10号是以承谷8号为母本,赤谷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在F5代中决选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抗旱、不倒伏、抗病、粮草双丰、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的特点。多年多点区域试验,平均单产子实314.5kg/667m2,比对照赤谷4号增产12.2%,适于2800℃以上积温区的旱平地、坡地和水浇地种植。
李书田白大鹂赵敏张雪莲
关键词:谷子选育
赤峰地区谷子品种演变过程及昭谷一号衍生品种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白大鹂李书田
关键词:谷子耕地面积气候干旱
国家级优质米赤谷10号高产栽培模式被引量:2
2006年
白大鹂
关键词:高产栽培模式优质米谷子质优
高粱新品种赤杂16号亲本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2005年
于金刚白大鹂马尚耀
关键词:新品种鉴定高产制种技术亲本特性种植面积抗逆性强
谷子新品种“赤谷10号”大面积开发与推广被引量:1
2005年
赤谷10号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例达到国家谷子品种鉴定标准的优良品种,经多年多点品比、示范,结果表明:其稳定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较为广泛,比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采取“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领导、技术人员、群众相结合;科研、推广、良种繁育相结合;技术和配套物资相结合”的科技推广措施,使该品种迅速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白大鹂
关键词:谷子推广应用
旱地优质小麦新品种赤麦二号高产栽培模式
2001年
李智国白大鹂李书田赵国强
关键词: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旱地夏播小麦
高粱新杂交种赤杂16号的选育研究初报被引量:4
2001年
高粱新杂交种赤杂16号(繁8A×7654)1993年育成。该杂交种生育期118d,所需活动积温2900~3100℃,属中熟品种。1997~2000年区域试验生产示范,产量7149.90~9106.95kg/hm2,比对照种敖杂一号平均增产16.50%,并具有高产、抗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成慧娟马尚耀白大鹂严福忠
关键词:新杂交种选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