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玲
- 作品数:34 被引量:80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红外热成像对头痛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各类头痛的红外热成像特征及其应用价值和前景。方法 :应用红外热成像仪对 2 6 1例头痛患者进行检查。结论 :经热图法分析 ,总结出颅神经痛表现为前额及面颊部正常热区中冷区的扩大。偏头痛表现为前额正常热区中片状不规则的高温分布 ,而紧张性头痛表现为前额冷区分布无规律。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简便、无创伤、可以将温度定量的方法 。
- 田玉玲郑秀萍
- 关键词:紧张性头痛颅神经面颊部偏头痛疼痛
- 帕金森病合并肌少症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帕金森病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肌少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疾病,帕金森病和肌少症均是年龄相关的疾病,因此帕金森病病人常合并肌少症。近年来帕金森病合并肌少症流行现状、相关机制、疾病管理等已成为研究热点。现介绍帕金森病合并肌少症的流行现状,分析帕金森病合并肌少症相关的机制,认为与神经炎症、脑结构及脑网络改变、运动神经元数量减少、激素改变、磷酸盐毒性、临床症状及治疗药物影响有关,总结帕金森病合并肌少症的干预与治疗措施,旨在为帕金森病合并肌少症的科学管理提供研究方向。
- 陈香莲毕书荣兰子庆田玉玲
- 关键词:帕金森病跌倒
- 格林—巴利综合征变异型临床特征及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表达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变异型的临床特征及其 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表达作用。方法 :报告 3例临床确诊的格林—巴利综合征变异型病例 ,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 3例患者脑脊液及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监测。结果 :格林—巴利综合征变异型患者外周血及脑脊液中 T淋巴细胞亚群中 CD4+ 、CD8+ 、CD3+ 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格林—巴利综合征变异型是由免疫介导的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 ,可表现为以共济失调为主的颅神经及周围神经的损害。
- 田玉玲
-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
- 帕金森病合并痴呆患者经颅超声特点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不合并痴呆(Parkinson disease without dementia,n-PDD)与帕金森病合并痴呆(Parkinson disease with dementia,PDD)患者的经颅超声(transcranial sonography,TCS)特征。方法对最终纳入统计学分析的163例受试者(58例PDD、64例n-PDD、41例对照)行经颅超声检测黑质(substantia nigra, SN)回声、第三脑室(third ventricle, TV)宽度等指标,使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北京版)、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Hoehn-Yahr(H-Y)分期等进行评估,分析黑质(SN)回声、第三脑室(TV)宽度与认知功能(MMSE、MoCA)的关系。结果 PDD组TV宽度、SN+率明显高于n-PDD组和对照组[TV宽度分别为(7.2±0.4)、(5.8±1.0)、(5.8±1.1),F=43.48,P<0.001;SN+率分别为(87.93%,85.94%,9.76%),χ~2=83.251,P<0.001];根据SN强回声阳性及阴性将PDD组分为SN+组和SN-组,SN+组年龄(t=2.16,P=0.0352)、Hoehn-Yahr分期(χ~2=7.628,P=0.0057)、NMSQ评分(t=2.37,P=0.0214)均明显高于SN-组。第三脑室宽度与各项临床特征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黑质强回声阳性与H-Y分期(r=0.249,P=0.010)、UPDRS-Ⅲ(r=0.279,P=0.004)、NMSQ(r=0.242,P=0.013)呈正相关,与年龄、性别、病程、MMSE、MoCA等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TCS测量SN无法鉴别PD患者是否伴有痴呆,而测量第三脑室宽度对鉴别PD患者是否伴有痴呆有一定的帮助,并对PD患者是否进展为PDD起一定的预测作用。
- 袁晓利田玉玲房亚兰赵娅蓉
- 关键词:帕金森病痴呆黑质第三脑室经颅超声
-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与体位性低血压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9年
- 综述帕金森病(PD)认知障碍及体位性低血压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二者关系,为PD认知障碍带来新的治疗思路。
- 刘香丹田玉玲司海娜
- 关键词:帕金森病体位性低血压
- 黄斑区视网膜及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在帕金森病痴呆及非痴呆患者中的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通过Cirrus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Cirrus HD-OCT)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的黄斑视网膜厚度及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变化特点,以及帕金森病黄斑区各象限视网膜厚度与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及视空间与执行发生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帕金森病痴呆组和非痴呆组的黄斑视网膜及视盘周围RNFL变化。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帕金森病患者25例(50只眼)作为PD组,以及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15例(30只眼)作为对照组,行HD-OCT检查,分析PD组和对照组间及PD非痴呆和痴呆组黄斑视网膜及视盘周围RNFL厚度变化,分析PD患者黄斑区各象限视网膜厚度与认知障碍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受检者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D组与对照组相比,黄斑区外环上方(t=-2.105,P=0.035)、鼻侧(t=-2.140,P=0.036)、颞侧(t=-2.339,P=0.019)、内环鼻侧(t=-2.072,P=0.042)视网膜厚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视盘周围各象限及平均视网膜厚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D组与n-PDD组相比较,黄斑区外环颞侧与内环各象限(上、下、鼻、颞)视网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DD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较n-PDD组及对照组普遍变薄。PDD组与对照组相比,PDD组外环上方、颞侧及内环各象限(上、下、鼻、颞)视网膜厚度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内环上方、内环颞侧厚度对于帕金森病痴呆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1.4%(95%CI 0.547~0.881)、74.7%(95%CI 0.582~0.911)。PDD组与n-PDD组比较,视盘颞侧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帕金森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变薄,帕金森病痴呆组黄斑区视网膜�
- 王芳田玉玲王秀秀
- 关键词:帕金森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网膜痴呆
- 9例脑梗塞CT与临床不符的CT、MR与SPECT对比研究被引量:1
- 1997年
-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9例全部为住院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57~74岁。都有明显的高血压、高血脂等动脉硬化的基础。均为急性起病,在初期有进行性加重的表现。完全偏瘫3例,2例合并不完全运动性失语;1例早期有轻度嗜睡;中度偏瘫(肌力在Ⅱ~Ⅲ级间)2例,其中1例伴有偏身痛觉减退;轻偏瘫4例。机器与检查:CT:西德西门公司(SIOMENS)SOMATONHIQ型,第4代。9例患者第一次CT扫描在发病后36小时—1周内,均为平扫,第二次扫描在2~3周内,有一例患者在病后40天曾作了第三次扫描。MR采用西德西子门公司(SIOMENS),1.OTesla 超导磁型。所有患者的MR和SPECT均在第二次CT扫描后的一周内(发病后2~3周内)作检查。SPECT采用ECD药盒(江苏原子医学研究所提供),99mTC标记后静脉注射,注射后20~30分钟进行脑断层显像,使用Elscint,SP- -4HR型SPECT仪。
- 刘玉玺田玉玲牛小缓王财杨育同
- 关键词:脑梗塞CTNMR成像SPECT
- 不同运动亚型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核团扩散峰度成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应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技术比较不同运动亚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患者脑深部灰质核团微观结构的差异,分析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44例帕金森病患者和招募的20名健康对照者,根据运动症状将帕金森病患者分为震颤为主型(TD)22例和非震颤为主型(NTD)22例,对所有受试者均扫描DKI序列,测量各受试者的双侧红核、黑质、尾状核头、苍白球、壳核、丘脑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弥散峰度(mean kurtosis,MK)、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分析3组间有差异的脑深部灰质核团,并计算核团DKI参数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对帕金森病组与健康对照组进行两两组间比较发现,TD组较健康对照组黑质非严重侧FA值下降(分别为0.346±0.006和0.389±0.009,U=-3.052,P=0.007)、MK值升高(分别为1.101±0.008和0.981±0.006,U=-5.577,P=0.000)、MD值升高[分别为1.005(0.919,1.082)和0.934(0.899,0.970),U=2.493,P=0.038],NTD组较健康对照组双侧黑质MK值升高(严重侧:1.090±0.022和0.990±0.008,U=-4.102,P=0.000;非严重侧:1.071±0.020和0.981±0.006,U=-3.728,P=0.001)。帕金森病患者黑质非严重侧MK值与Hoehn-Yahr(H-Y)分级、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Ⅲ评分、非震颤评分呈负相关(r=-0.299,P=0.048;r=-0.366,P=0.015;r=-0.402,P=0.007)。TD组及NTD组均较健康对照组双侧壳核FA值下降,帕金森病患者壳核严重侧FA值与H-Y分级、UPDRS Ⅲ评分、非震颤评分呈正相关(r=0.331,P=0.028;r=0.403,P=0.007;r=0.376,P=0.01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D组双侧苍白球FA值下降。不同亚型帕金森病患者相比,仅双侧丘脑FA、MK值存在差异,帕金森病患者震颤评分与双侧丘脑FA值呈负相关(严重侧:r=-0.371,P=0.013;非严重侧r=-0.402,P=0.007),与MK值呈正相关(严重侧:r=0.547,P<0.01;非严重侧r=0.532,P<0.01)。结论帕�
- 司海娜田玉玲王效春李燕刘香丹
- 关键词:帕金森病震颤磁共振成像
- 帕金森病眼球运动异常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异常,常伴随或先于运动症状出现,目前通过定量化的眼动参数与临床症状评估帕金森病病情。综述眼球运动的类型、帕金森病眼球运动异常形式及其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预测疾病进展和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潜在标志物。
- 毕书荣田玉玲陈香莲兰子庆
- 关键词:帕金森病眼球运动
-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探讨
- 2006年
-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与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D)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确诊的BD病人40例为病例组,选择性别、年龄相当的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38名为对照组,进行多导睡眠呼吸检测。结果病例组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低通气指数、呼吸紊乱指数(AHI)、鼾声指数及90%以下氧减饱和度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中SAS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SAS可能增加BD发生的危险,早期诊治睡眠呼吸障碍对于BD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有重要意义。
- 田玉玲琚小红
- 关键词: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呼吸紊乱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