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举 作品数:9 被引量:11 H指数:2 供职机构: 青岛大学医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P5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P5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检测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53的表达情况。结果P53表达阳性率均随着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上升而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本研究显示,P53表达水平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密切相关,随着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的增高而显著增高,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2-T4期)表达水平高于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is-T1期);复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初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结论P53检测能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复发提供依据。 王甡 李慎谦 王鹏举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 免疫化学 P53基因表达 P53和CD44_(V6)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5年 ①目的探讨P53与CD44v6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临床意义.②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6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53、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③结果P53和CD44v6蛋白表达水平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密切相关(x2=6.24~17.34,P<.01);P53与CD44v6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8,P<.05).④结论P53和CD44v6检测可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复发提供参考依据. 李慎谦 申永璋 王甡 王鹏举关键词:蛋白质P53 CD44V6蛋白 膀胱移行细胞癌 P53 癌生物学行为 蛋白表达水平 MMP-9和COX-2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50例肾癌患者术后癌组织及20例肾良性病变手术后的肾组织(均经术后病理及影像学等检查确定),并... 王鹏举关键词:肾癌 金属蛋白酶9 环氧合酶2 文献传递 前列腺偶发癌的诊断和治疗(附21例报告) 2004年 刘春雷 冯梅 王鹏举 李慎谦关键词: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MMP-9和COX-2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肾癌患者术后癌组织及20例肾良性病变手术后的肾组织(均经术后病理及影像学等检查确定),并按相应步骤进行切片,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两步法测定肾肿瘤组织中两种肿瘤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MMP-9及COX-2水平均较良性对照组染色明显(P<0.05)。其中肾癌组MMP-9的阳性率为86%,而COX-2在肾癌组中的阳性率为82%,二者表达水平明显呈正相关(r=0.039,P<0.05)。结论肾癌组织中MMP-9及COX-2都存在着过度表达,且二者均随肿瘤病理分级的增高而表达进一步强烈,证明二者在肾癌的发生、发展。 王鹏举 刁会丰 李慎谦 孙立江关键词:肾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环氧合酶2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2例报告)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提高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 of the bladder,IPB)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探讨。结果 12例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4例伴有前列腺增生者,同时行TURP术,术后排尿良好。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小梁型9例、腺体型3例。4例同时行TURP者,术后前列腺组织病理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均给予膀胱灌注化疗。术后随访6月-8年,未见肿瘤复发及恶性变。结论 IPB多见于男性,膀胱颈部和三角区多发,呈良性肿瘤特点生长,预后良好。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TURBt是IPB的标准治疗方法 ,术后给予膀胱灌注化疗有利于预防复发。 刘忠国 顾艳枝 匡蕾 王甡 王鹏举 徐涛膀胱灌注化疗药物联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预防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被引量:2 2009年 李慎谦 王鹏举关键词:膀胱癌 髂内动脉 灌注化疗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 2004年 刘春雷 臧崇森 王甡 王鹏举 李慎谦关键词:腺性膀胱炎 肾移植术后早期排异的处理 2009年 目的:探讨肾移植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肾移植98例病例中对18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早期(1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18例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经治疗后均成功。结论:早期急性排斥反应是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最重要问题之一,甲强龙能很好的使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逆转。对加强龙反应差者,及时配合应用FK506,抗CD3可使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逆转。成功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李慎谦 王鹏举 夏青 柳东夫关键词:肾移植 急性排异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