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轶慧
- 作品数:14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项目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学科协作治疗T_(4b)N_xM_0期结肠癌一例
- 2012年
- 一、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9岁。主诉:结肠癌胃空肠吻合术、回肠-横结肠吻合术后1个月。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因结肠癌于其他医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肿瘤位于结肠肝曲、约12cm×15cm×12cm大小,侵犯十二指肠、胰头、胆囊和肝脏,肿瘤向后侵犯较重,局部固定,未予切除肿瘤,
- 刘正陈瑛罡王轶慧李强汤庆超郁雷马天翼王贵玉
- 关键词:结肠癌胃空肠吻合术肠吻合术后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十二指肠
- 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扩大根治术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扩大根治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的保留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人的排尿、性功能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 以术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98例病人性功能观察结果:62.3%的病人可以正常勃起,57.1%的病人有正常的性功能。57例病人的平均导尿时间为60 h,残余尿量为28 ml,最大尿意尿量为400 ml。保留植物神经病人的五年生存率为61.2%。结论 功能性直肠癌扩大根治术能减少术后排尿及性功能障碍的发生并不影响生存率,是治疗直肠癌的理想术式。
- 董新舒赵鹏王轶慧
- 关键词:直肠癌扩大根治术植物神经盆腔排尿
- 功能性直肠癌扩大根治术
- 目的探讨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扩大根治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的保留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排尿、性功能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术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98例患者性功能观察结果:62.3%的病人可以正常勃起,57...
- 董新舒赵鹏王轶慧
- 关键词:直肠癌保留神经
- 肽核酸对大肠癌LS-174T细胞生长抑制作用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肽核酸(peptideorpolyamidenucleicacid,PNA)对大肠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对大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脂质体LipfectamineTM介导不同浓度(25,50,100,200,400nmol/L)PNA-DNA杂交混合物转染LS-174T细胞,通过细胞克隆生长抑制试验来测定PNA对细胞生长的最佳抑制剂量;选用最佳抑制剂量PNA转染LS-174T细胞,同时设置脂质体组(LipfectamineTM)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克隆形成率、细胞形态及群体生长差异.结果:PNA对LS-174T细胞最佳抑制浓度为200nmol/L.PNA实验组端粒酶活性和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脂质体组和空白对照组(0.003±0.001vs2.334±0.025,2.528±0.032,P<0.01;5.20%vs45.45%,47.13%,P<0.01).PNA组癌细胞生长出现典型形态学改变,细胞变圆、胞膜皱缩、细胞核边集于核膜,通过群体生长曲线,转染后11d出现抑制作用,15、17d抑制作用最显著.结论:体外试验中PNA对大肠癌LS-174T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PNA对大肠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
- 赵旭海王贵玉王轶慧姜世雄王锡山
- 关键词:肽核酸端粒酶转染大肠癌
- 活性氧自由基介导的薤白皂甙A抗结直肠癌的作用研究
- 目的: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作为细胞信号传导的第二信使在很多细胞功能中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过量的ROS压力可以通过刺激促凋亡信号分子或通过直接加速线粒体去极化和功能障碍促进...
- 王轶慧
- 关键词:活性氧自由基结直肠癌免疫印迹法
- TIDC、AI和PCNA-LI表达与直肠癌的相关研究
- 本文探讨了人直肠癌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IDC)、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S-ABC法)检测100例直肠癌术后组织切片中树...
- 王轶慧
- 关键词:直肠癌增殖细胞核抗原树突状细胞
- 文献传递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外科治疗被引量:6
- 2006年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y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目前被认为是癌前病变,而且癌变往往为多发性、多中心性。我们收集了28例FAP患者的临床资料,就FAP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进行探讨。
- 刘明林罗强赵鹏王轶慧董新舒宋冰冰
- 关键词: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外科治疗
- 中低位直肠癌逆向转移的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实施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时,肿瘤平面以下系膜与肠管切除的范围。方法将60例经标准TME切除的中低位直肠癌肿瘤标本,以5mm间距由肿瘤下缘横断面连续取材至下切缘.大组织切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转移灶,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15例(25.0%)患者出现肠系膜逆向转移,转移距离0.5~4.0(2.47±1.06)cm;肠系膜逆向转移与Dukes分期(P〈0.01)、肠旁淋巴结转移(P〈0.01)和组织分化程度(P〈0.05)相关。11例(18.3%)患者为肠壁内逆向浸润,转移距离0.5~4.0(1.64±1.16)cm。肠壁内逆向浸润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实施保肛手术时,宜切除4.0cm远端系膜和2.5cm肠管;肿瘤病理分期晚、有肠旁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不良时,最好切除5cm远端系膜和肠管。
- 王锡山姜世雄石清涛赵旭海王轶慧王艳影李春梅
- 关键词: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直肠肿瘤肿瘤转移
- 塞来昔布和谷氨酰胺保护癌性恶病质肠粘膜屏障机制探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和谷氨酰胺保护癌性恶病质小鼠肠粘膜的机制。方法28只恶病质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四组:荷瘤组、塞来昔布、谷氨酰胺组和塞来昔布联合谷氨酰胺组。评价塞来昔布和谷氨酰胺对恶病质鼠体重变化和小肠粘膜萎缩以及血清和小肠组织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塞来昔布和谷氨酰胺均具有抑制恶病质体重下降,保护小肠绒毛,抑制血清中TNFα和IL-6升高、增加sTNFRⅠ、IL-10分泌的作用。二者联用能够升高小肠组织中INF-γ。结论塞来昔布和谷氨酰胺通过调节血清和小肠组织中的炎性反应因子保护肠粘膜,缓解体重下降。
- 贾云鹤李明琦薛伟男孙梓程王轶慧董巍王平朱磊江志伟
- 关键词:癌性恶病质肠粘膜塞来昔布谷氨酰胺
- 直肠癌组织中TIDC、PCNA及细胞凋亡表达的临床意义
- <正>目的:探讨人直肠癌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IDC)、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ABC法)检测100例直肠癌术后组织切片中
- 王轶慧王贵玉王锡山
- 关键词:直肠癌增殖细胞核抗原细胞凋亡树突状细胞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