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继军

作品数:20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出血
  • 4篇外科
  • 4篇脑膜
  • 4篇脑膜瘤
  • 4篇高血压
  • 3篇手术
  • 3篇脑出血
  • 2篇血性
  • 2篇血压
  • 2篇受体
  • 2篇水肿
  • 2篇卒中
  • 2篇外科手术
  • 2篇细胞瘤
  • 2篇立体定向放射
  • 2篇母细胞
  • 2篇母细胞瘤
  • 2篇脑卒中
  • 2篇胶质

机构

  • 20篇陕西省人民医...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20篇王继军
  • 12篇杨军
  • 11篇缪星宇
  • 9篇秋楠
  • 8篇许彦钢
  • 6篇黄卫东
  • 5篇张越林
  • 3篇党小军
  • 3篇侯明山
  • 3篇刘晓斌
  • 3篇曹杰
  • 2篇师蔚
  • 2篇王明旭
  • 2篇孟发财
  • 2篇李民
  • 2篇张杰
  • 1篇蔺鹏桢
  • 1篇张利侠
  • 1篇李小侠
  • 1篇王庆宏

传媒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陕西肿瘤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酸乌拉地尔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围手术期高血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观察盐酸乌拉地尔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围手术期高血压的疗效。方法: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均给予镇静、脱水、止血、营养脑神经等常规治疗,血压仍居高不下者,或插管后血压升高难以控制者,应用盐酸乌拉地尔2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以输液泵持续恒速静脉滴注,初始速度2mg/min,同时监测心率和血压,根据血压情况10min~15min内调整输液速度一次,达到目标血压21.2/13.2kPa后改以维持剂量0.1~0.4mg/min治疗。记录给药前、给药2、5、10、15、20、30min及术后血压、心率变化。结果:给药5min,血压下降比较明显,未发生低血压,同时心率轻微增快,不超过10次/min。结论:盐酸乌拉地尔不增加心率,降压平稳、安全,剂量易控制。用于术中止血及血肿清除时血压平稳,减少了术中、术后因血压升高引起再出血的可能性。
秋楠缪星宇魏建文许彦钢王继军杨军
关键词:盐酸乌拉地尔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围手术期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探讨
2021年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对于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42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的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及术后iNPHGS评分、Evans指数、MMSE量表。结果术后7日与术前相比较,iNPHGS评分低于术前;Evans指数低于术前;MMSE评分高于术前分(P均<0.05)。本组病例无死亡,无颅内血肿、无颅内感染、无分流管堵塞,出现2例裂隙脑综合征,3例双额颞硬膜下积液。随访6个月至3年,总有效率为78.57%。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特发性老年性正常压力脑积水安全、有效,易于进行,值得推广。
曹杰侯明山黄卫东王继军缪星宇刘鹏
关键词: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老年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膜瘤术前颈外供血动脉超选择栓塞治疗
2007年
目的回顾总结了脑膜瘤术前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及其效果。方法 52例幕上脑膜瘤术前行超选择颈外供血动脉明胶海绵微粒栓塞,栓塞后3~5 d 开颅脑膜瘤切除。结果肿瘤单纯颈外供血25例,颈内、颈外均参与供血27例(其中颈内为主8例)。肿瘤全切除48例,大部分切除4例,无栓塞相关并发症。结论单纯颈外供血或主要颈外供血者,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并发症少,降低了手术的难度,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辅助治疗。
王继军秋楠杨军
关键词:脑膜瘤颈外动脉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IL-2、sIL-2R表达意义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其间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IL-2、sIL-2R的含量。结果高血压脑出血组IL-2含量(pg/ml)为67.76±32.62,与健康对照组(127.15±57.05)相比明显降低(P<0.01),sIL-2R含量(pg/ml)为96.91±50.14,与健康对照组(92.11±34.1)相比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免疫功能低下,临床检测患者IL-2、sIL-2R含量在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发展、治疗、转归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秋楠党小军张越林缪星宇许彦钢王继军杨军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IL-2SIL-2R白细胞介素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
急性高颅压致双侧瞳孔散大135例救治分析
2004年
135例双侧瞳孔散大的病人全部经 CT或 MR确诊 ,97例行手术治疗 ,术式包括单纯大骨瓣减压或 (和 )病变切除术和清除术以及引流术 ,未手术 38例。结果 :1 35例病人中存活 49例 (良好 7例 ,中残 1 5例 ,重残 2 7例 ) ,死亡 86例。降低颅内压 ,缓解脑受压 ,同时进行相关综合治疗 。
秋楠王继军许彦钢杨军张越林缪星宇
关键词:瞳孔散大救治CTMR
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探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3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立体定向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恢复良好26例,中度残疾10例,重度残疾2例。结论 立体定向置管抽吸引流术可降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致残率,该术式操作较简单,置管位置准确,损伤少,再出血发生率低,手术效果好。
王继军
关键词:立体定位技术出血
去铁胺对大鼠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及其继发性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观察铁螯合剂去铁胺(DFA)对脑出血(ICH)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及其继发性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ICH组和DFA治疗组,利用胶原酶制备大鼠基底节区ICH模型,术后1 h开始每12 h腹腔注射DFA,共7 d。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肿周围脑组织的铁离子浓度变化。OX4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肿周围脑组织小胶质细胞变化。ELISA方法测定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变化。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Nissl染色观察DFA处理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神经元丢失情况。结果 ICH后3 d开始,血肿周围脑组织铁离子浓度较假手术组动物显著增高,并可持续至28 d,同时伴随有局部小胶质细胞数量的显著性增加。应用DFA后,显著降低了血肿周围脑组织的铁离子浓度,且小胶质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活化小胶质细胞分泌的神经毒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同时,血肿周围组织神经元的丢失显著减少,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显著降低。结论 ICH后血肿持续释放的铁离子可激活局部小胶质细胞,造成继发性脑损伤。DFA通过清除血肿周围脑组织的铁离子,抑制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减少ICH的神经元死亡,从而改善继发性神经功能障碍。
缪星宇刘晓斌岳青秋楠黄卫东王继军许彦钢张越林杨军陈新林
关键词:脑出血去铁胺小胶质细胞
重症监护室非发酵菌的耐药性分析及治疗策略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陕西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非发酵菌的感染分布及其临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201 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重症监护室送检的3 850份标本经普通培养分离鉴定的非发酵菌,以MIC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3 850份标本分离出1 87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细菌479株(占25.6%),革兰阴性细菌1 393株(占74.4%).在革兰阴性细菌中有732株(占52.5%)为非发酵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385株(占52.6%),鲍曼不动杆菌209株(占28.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114株(占15.6%),其余非发酵菌24株(占3.2%).非发酵菌对不同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性,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31.7%和14.3%;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25.8%和1.5%,对其它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等的耐药率>6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1.0%和10.5%.在治疗非发酵菌感染时依据细菌的药敏结果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总体治愈率>80%,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多重耐药菌在重症监护室的传播.结论 重症监护室非发酵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临床的抗感染治疗需要依据微生物室的敏感性报告;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和非发酵菌耐药率.
党小军胡淑玲李小侠奚逢瑜张华王继军张利侠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非发酵菌耐药性分析
IL-6和TNF—α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继发性损伤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使用地塞米松干预,动态观察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变化,探讨其在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常规治疗组和50例常规治疗加地塞米松治疗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0天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水平,并对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常规治疗组IL.6:134.73±29.64pg/L,TNF-α:57.62±5.13μg/L,地塞米松治疗组IL-6:136.65±31.56pg/L,TNF-α:56.84±5.03pg/L.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06,1.14,P〉0.05);与正常对照组(IL-6:27.84±7.76pg/L,TNF-α:40.27±4.85pg/L)相比差异显著(t=5.29,4.41,P〈0.001);术后第3天常规治疗组IL-6:120.51±30.75pg/L,TNF-α:59.24±4.72μg/L,地塞米松治疗组IL-6:108.47±26.73pg/L,TNF-a:46.75±4.64μg/L,二者相比差异显著(t=2.42,2.35,P〈0.05);第7天常规治疗组IL-6:70.65±17.73μg/L,TNF-a:50.62±5.11μg/L,地塞米松治疗组IL-6:58.16±14.65μg/L,TNF-α:41.64±5.01μg/L,二者相比差异显著(t=2.81,2.76,P〈0.05);第10天常规治疗组IL-6:34.52±8.92μg/L,TNF-α:46.27±4.43μg/L,地塞米松治疗组IL-6:28.17±7.45pg/L,TNF-α:40.89±4.27μg/L,二者相比差异显著(t=2.34,2.56,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常规治疗组37.12土4.56,地塞米松治疗组38.05±4.72)和日常生活质量评分(ADL)常规治疗组67.35±8.95,地塞米松治疗组69.02±7.74,差异无显著性(t=0.98,0.79,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NDS(常规治疗组26.13±3.89,地塞米松治疗组16.74±3.26)和ADL(常规治疗组45.43±6.77,地塞米松治疗组38.64
秋楠党小军刘晓斌王继军黄卫东缪星宇许彦钢杨军张越林
关键词:出血性脑卒中
脑膜瘤组织中脆性X相关基因1过表达促进脑膜瘤细胞生长与血管生成的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人脑膜瘤组织中RNA结合蛋白脆性X相关基因1(FXR1)表达情况及其对脑膜瘤细胞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4例脑膜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瘤旁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XR1表达。分离并培养人脑膜瘤细胞,将培养的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pcDNA3.1-NC组和pcDNA3.1-FXR1组,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DNA3.1-FXR1质粒载体与pcDNA3.1空质粒载体转染至脑膜瘤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FXR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菌落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VEGF、EDN-1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标记CD31与CD34的阳性细胞表达;体外小管生成试验检测HUVECs成管情况。结果:脑膜瘤组织中FXR1阳性表达较瘤旁组织显著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pcDNA3.1-NC组比较,pcDNA3.1-FXR1组细胞中FXR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转染48、72和96 h后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升高(P<0.05),细胞克隆形成数目显著增加(P<0.05),VEGF、ED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CD34和CD31标记的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同时,管腔形成数目明显增多。结论:FXR1在人脑膜瘤组织中呈高表达,过表达FXR1可促进脑膜瘤细胞生长与血管生成。
曹杰张杰孟发财蔺鹏帧袁云超黄卫东侯明山王继军缪星宇师蔚李民
关键词:脑膜瘤血管生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