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白永
- 作品数:20 被引量:148H指数:8
-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液体平衡、ΔEVLWI和ΔIAP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评判作用
- 目的通过回顾病例分析液体平衡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血管外肺水指数的变化(△EVLWI)和腹内压的变化(△IAP)对患者预后的评判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
- 张俭胡正祥洪许伟王白永
- 文献传递
- 亚低温对脓毒症心肌抑制大鼠血清TNF-α、IL-6的影响及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建立脓毒症心肌抑制大鼠模型,观察亚低温(33.0±0.5)℃治疗对脓毒症心肌抑制大鼠不同时期血清中两种细胞因子[白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及其对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用雄性SD健康大鼠,利用超声及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脓毒症心肌抑制大鼠30只,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常温组,每组各15只。亚低温组应用亚低温治疗仪进行全身物理降温,并监测肛温,目标肛温为(33.0±0.5)℃;达到目标体温4 h后进行复温,复温速度为0.25~0.50℃/h,亚低温治疗总时长持续6 h。常温组暴露于室温(24.0~26.0℃),常规处理。两组大鼠在0、3、6、16、24 h分别留取静脉血标本,观察TNF-α、IL-6、cTnI、NT-proBNP变化,24 h后处死并制作心肌病理切片,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结构。结果心肌病理学及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常温组较亚低温组心肌组织更为疏松、模糊,部分心肌细胞肿胀、脂肪变,出现较多炎症细胞浸润,心肌间质出现充血扩张;亚低温组血清TNF-α浓度在24 h明显低于常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时间点两组IL-6、cTnI、NT-proBNP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亚低温组IL-6高峰前移,cTnI及NT-proBNP在24 h较常温组呈下降趋势。结论亚低温可抑制脓毒症心肌抑制大鼠TNF-α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心肌损伤。
- 曹伟林乐清梁栋诚金光勇唐文学王白永王磊
- 关键词:亚低温心肌抑制TNF-ΑIL-6
-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指导下的液体复苏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指导下的液体复苏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慢性心衰并脓毒性休克患者共41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入选者分为2组,即对照组(n=21)和试验组(n=20)。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至压力指标中心静脉压(CVP)达8~12mmHg(1mmHg=0.133kPa)、平均动脉压65mmHg以上、尿量0.5ml·kg^-1·h^-1以上、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70%;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以容量指标GEDI为指导进行液体复苏,使GEDI达680~800ml/m2,余复苏目标同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液体负平衡开始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病死率及28d病死率。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脏器衰竭评分(SOFA)、既往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导致脓毒性休克的感染类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液体负平衡开始时间:对照组患者液体负平衡开始时间为3.5(2.5,4.0)d明显长于试验组的2.6(2.0,3.0)d(U=115.0,P=0.012)。(3)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持续时间为355(118,552)h明显长于试验组的132(37,233)h(U=130,P=0.038)。(4)ICU病死率及28d病死率:对照组患者ICU病死率为38.1%(8/21),试验组为20.0%(4/2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0,P=0.203)。对照组患者28d病死率为42.9%(9/21),试验组为25.0%(5/20),两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482,P=0.477)。结论以容量指标GEDI作为指导对慢性心衰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可能改善预后。
- 林乐清梁栋诚金光勇王白永张烛仙张宁吕昕王磊
- 关键词:心力衰竭
- 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通过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病例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共调查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病例75例,分离到肺炎克雷伯菌75株,其中产ESBLs菌株占30.7%。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头孢吡肟耐药率均达50%以上;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已经产生耐碳青霉烯类菌株;近3个月内有手术史和住院史易引发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结论血流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比率较高,临床用药前应评估危险因素,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郭亮张传领王白永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血流感染
- 肝素对家兔心肺复苏后炎性因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肝素对电刺激诱导心室纤颤的家兔心肺复苏(CPR)后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实验用家兔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正常对照组8只、肝素组16只、0.9%氯化钠溶液组16只。采用家兔体表贴膜法电刺激诱导心室纤颤,致颤成功后,肝素钠200 U/kg或等量0.9%氯化钠溶液联合肾上腺素行CPR,观察各组CPR成功率、心肌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量。结果标准体外CPR后,肝素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较0.9%氯化钠溶液组缩短〔(100±10)s与(157±23)s,P<0.05〕;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CPR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组与0.9%氯化钠溶液组CPR后不同时间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率:F组间=66.54,F时间=88.80,P<0.001;平均动脉压:F组间=101.86,F时间=2.36,P<0.001)。正常对照组NF-κB低表达8例、高表达0例,肝素组低表达12例、高表达3例,0.9%氯化钠溶液组低表达4例、高表达11例,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3.00,P<0.05)。CPR 1 h后心肌TNF-α含量正常对照组为(126±23)pg/ml,肝素组为(221±36)pg/ml,0.9%氯化钠溶液组为(300±29)pg/m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21,P<0.01);其中0.9%氯化钠溶液组较肝素组升高(q=-8.11,P<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NF-κB的表达量与TNF-α含量呈正相关(r=0.801,P<0.01)。结论肝素用于电击致心室纤颤的家兔后,可以抑制CPR后家兔心肌NF-κB活化,减少TNF-α的释放,减轻心肌缺血造成的再灌注损伤,减少自主循环恢复时间。
- 王白永孙仁华屈百鸣郭振军
- 关键词:肝素心肺复苏术炎性因子
- 液体平衡和血管外肺水指数变化及腹内压变化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分析液体平衡、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腹内压(IAP)变化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8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采集患者3d内的液体入量、尿量、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及IAP。以存活28 d为界,将患者分为存活组(38例)和死亡组(19例),分析两组患者液体平衡量的差异。分别以血管外肺水指数差值(ΔEVLWI)〈-3 ml/kg和腹内压差值(ΔIAP)〈-1 mm Hg(1 mm Hg=0.133 kPa)将患者分为效应组和非效应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入ICU 6 h内液体平衡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ICU第1、2、3天总液体平衡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存活组ΔEVLWI为(-3.91±1.21)ml/kg,死亡组ΔEVLWI为(-2.03±1.92)ml/kg,存活组ΔIAP为-1.0(-2.0~1.0)mm Hg,死亡组ΔIAP为1.0(0~2.0)mm Hg,两组ΔEVLWI和ΔIAP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3.70,P〈0.05)。ΔEVLWI和ΔIAP与3 d内总液体平衡量间呈正相关关系(r=0.43,0.40,P〈0.05);ΔEVLWI、ΔIAP效应组病死率明显低于非效应组(22%和55%,4%和53%)。结论感染性休克存活患者3 d内多出现液体负平衡,而死亡患者未出现液体负平衡,提示液体负平衡的出现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入ICU后3 d内ΔEVLWI减少3 ml/kg或ΔIAP减少1 mm Hg提示患者预后良好。
- 张俭胡正祥洪许伟王白永
- 关键词:休克补液疗法腹内压血管外肺水指数
-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对心功能不全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指导心功能不全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住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心功能不全并脓毒性休克患者共41例,分为中心静脉压组(CVP组)和GEDI组,其中CVP组21例,GEDI组20例。CVP组按照脓毒症指南进行常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GEDI组进行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根据GEDI指导液体复苏,使GEDI达到680~800 mL/m2,余复苏目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尿量)同常规EGDT方案。观察两组患者达到复苏目标所需液体总量、24 h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6 h及24 h脑尿钠肽、乳酸清除率、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结果GEDI组达到复苏目标时所需液体总量少于CVP组[(2 572±1 108)mL vs.(3 327±925)mL,t=2.375,P=0.023)]。GEDI组24 h EVLWI[7.3(5.5,8.8)mL/kg vs. 9.6(8.9,9.8)mL/kg]、6 h脑尿钠肽[889.0 (340.3,1 270.0)ng/L vs. 1 746.0 (634.0,2 160.0)ng/L]与24 h脑尿钠肽[684.5(192.5,749.9)ng/L vs. 1 120.0(400.5,2 480.0)ng/L]均低于CVP组(Z=86.500、120.000、124.000,P=0.001、0.020、0.026)。GEDI组6 h乳酸清除率[34.21(15.64,45.87)%vs. 20.00(0.00,33.19)%,Z=129.5,P=0.037]优于CVP组,且能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用量[(0.9±0.6)mg/kg vs.(1.9±1.5)mg/kg,t’=2.817,P=0.009]。结论心功能不全患者合并脓毒性休克时以GEDI指导的液体复苏能达到更有效的早期液体复苏目标,所需复苏液体总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相对较少,肺水增加较轻且不明显加重心功能损害。
- 金光勇林乐清梁栋诚张烛仙王白永王斌唐文学郭亮
- 重症超声与PiCCO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重症超声与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法(PiCCO)对比监测指导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0月因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进入我院重症医学科且有液体复苏指征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PiCCO,试验组采用重症超声。对比两组监测指导液体复苏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6 h后SBP、DBP、MAP、CVP均要比0 h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复苏6 h、12 h、24 h累计输注的液体量要明显多于试验组,对照组复苏6 h、12 h的尿量要明显少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苏6 h、12 h、24 h液体正平衡多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6 h复苏达标人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血管活性药物用量、28 d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需CRRT人数12例(60.0%),明显高于试验组的3例(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超声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临床价值更加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 王斌王白永唐文学林乐清
- 关键词:PICCO感染性休克
- 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时外周灌注指数的临床指导价值研究
- 2022年
- 目的对比观察脓毒性休克患者以常规血流动力学指标为导向的液体复苏与常规复苏联合外周灌注指数(PPi)指导液体复苏的复苏效果及预后,并探究以PPi指导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0例脓毒性休克成人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PPi<1.4),每组各20例。所有入组患者均行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和PPi监测。两组患者均按照临床指南进行治疗,常规组达到以下血流动力学目标即终止液体复苏:中心静脉压8~12 mmHg;尿量>0.5 mL·kg^(-1)·h^(-1);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70%;平均动脉压≥65 mmHg。观察组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PPi<1.4则继续根据"2-5法则"进行液体复苏,如不适合继续补液则调整血管活性药物提高平均动脉压直至目标PPi≥1.4。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复苏0、6 h的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及复苏0、6、24、48 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ScvO_(2)、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血乳酸水平,计算复苏6、24 h乳酸清除率和ICU死亡情况。结果在两种目标导向的液体复苏前后,两组患者复苏0、6、24、48 h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ScvO_(2)、Pcv-aC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197、0.070、2.658、2.424、1.687,P=0.846、0.958、0.080、0.119、0.182);而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792,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观察组6、24 h血乳酸水平均低于常规组,且其6、24 h乳酸清除率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复苏6 h后,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21±4)分vs.(25±5)分,t=2.450,P=0.019]。此外,观察组的ICU死亡患者虽少于常规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0 vs.7/20,χ^(2)=0.476,P=0.490)。结论液体复苏能够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以常规血流动力学指标联合PPi指导液�
- 林乐清曹伟唐泽文王白永王磊张宁唐文学
-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血流动力学
- 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治疗心源性休克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系统评价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治疗心源性休克(CS)的安全性。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治疗CS的临床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筛选文献、提取文献资料及评估方法学质量,采用ReviewManager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项临床研究共381例CS患者。Meta分析显示: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CS,其28d病死率是应用多巴胺者的0.54倍(RR=0.54,95%CI为0.37~0.80,P=0.002),其心律失常发生率是应用多巴胺者的0.27倍(RR=0.27,95%CI为0.16~0.48,P<0.001)。结论:去甲肾上腺素治疗CS较多巴胺有更好的安全性。
- 金光勇林乐清周梦露王斌王白永
- 关键词: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心源性休克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