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超 作品数:17 被引量:119 H指数:6 供职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肾母细胞瘤患儿瘤体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015年 我们通过分析小儿肾母细胞瘤瘤体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两者关系,探讨其在肾母细胞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王志超 邸玉琴 周辉 仲智勇 杨晓锋 李索林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肾母细胞瘤 血清 瘤体 患儿 腹腔镜下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 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可行性和适应证。方法2004年5月至2008年2月对6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予以腹腔镜探查,采用5~8mmHg低压气腹、三孔右肝悬吊技术,腹腔镜下游离十二指肠、确定梗阻原因,实施十二指肠缝合吻合术。结果腹腔镜探查确定十二指肠隔膜3例、环状胰腺2例和十二指肠前门静脉1例。3例十二指肠隔膜在腹腔镜下纵行切开其前壁、切除隔膜后顺利完成横行吻合术,2例环状胰腺成功进行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1例十二指肠前门静脉在小切口辅助下完成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手术时间85~135min,平均(102±16.5)min,没有手术并发症出现。术后3~5d开始喂养,8~10d恢复正常哺乳。术后随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吻合口通畅。结论腹腔镜下十二指肠吻合术可以在新生儿期安全实施,适用于足月、能耐受气腹的新生儿,为治疗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微创手术方式。 李索林 王志超 李英超 于增文 李萌关键词:十二指肠梗阻 腹腔镜 吻合术 外科 故事化案例教学法初探 被引量:2 2008年 故事化案例是通过对临床病例进行修饰、整合以及提炼而形成的生动的典型案例。其具有典型性、故事性和生动性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具有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以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等作用。其作为课堂讲授法的有益补充,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 梁文杰 刘洪香 马国平 王志超 魏艳静关键词:教学方法 临床病例 三七总皂苷对兔胸膜粘连及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三七总皂苷(PNS)对兔胸膜粘连及纤维化的影响。方法白兔胸膜腔注射四环素盐酸盐溶液建立胸膜粘连及纤维化模型组,应用不同浓度三七总皂苷溶液作为试验组,留取不同时段胸腔积液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含量。14 d时观察记录胸膜粘连积分情况。取胸膜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 36只白兔完成实验,TGF-β含量从开始观测的24 h时段到最后的96 h时段,8%三七总皂苷浓度组胸液中转化生长因子含量均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膜粘连积分8%浓度组低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膜病理HE染色可见8%浓度组胸膜厚度比模型组、4%浓度组、2%浓度组的值低,炎细胞、成纤维细胞数减少。结论三七总皂苷可减少胸水中转化生长因子的产生,减少胸膜中炎细胞,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胸膜粘连及肥厚,随着浓度增加其抑制胸膜粘连及纤维化效果增加。 刘瑞林 李建民 杨洪乐 王志超 李陈莉关键词:胸膜粘连 胸膜 纤维化 三七总皂苷 三七总皂苷与重楼皂苷对四环素刺激下兔胸膜腔TGF-β_1、VEGF的影响及胸膜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与重楼皂苷对四环素刺激下兔胸膜腔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_1,TGF-β_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heliai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及胸膜病理学改变。方法兔胸膜腔注射四环素建立胸膜反应模型(模型组),分别注射尿激酶(尿激酶组)、三七总皂苷与重楼皂苷中药提取液(中药组)作为实验组。观察对比胸腔积液中FGF-β_1、VEGF含量的变化,14d取胸膜组织做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胸膜厚度、胶原沉积情况。结果共26只动物完成实验,①TGF-β_1含量,24、48h中药组明显低于尿激酶组与模型组(P<0.05),72、96h含量也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VEGF、含量,在各同时刻点,中药组含量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含量均在48h达最高值。③胸膜病理,中药组和尿激酶组HE染色可见胸膜厚度比模型组降低,成纤维细胞数减少。Masson染色可见间皮下的结缔组织蓝绿色较前述2组颜色变浅,厚度变薄。结论三七总皂苷、重楼皂苷可减少胸腔积液中TGF-β_1,VEGF的产生,减少胸膜中成纤维细胞数量,抑制胶原产生,与尿激酶相比效果有明显优势,未见不良反应。 刘瑞林 马雪莲 李建民 杨洪乐 王志超 李陈莉关键词:胸膜腔 病理学 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2014年 近年来,胸腔镜手术(VATS)已广泛应用于胸外科各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并逐步替代开胸手术,成为胸外科最常川手术方式。传统多操作孔电视胸腔镜对胸部疾病的治疗效果已达成共识,且成为胸外科医师的必备技术。国内多个手术中心已有开展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的报道。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胸外科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应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技术治疗纵隔肿瘤患者43例,总体临床效果满意,观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王志超 张合林 刘俊峰 刘瑞林 石彦涛 周连亚 王连云关键词:手术治疗 纵隔肿瘤 全胸腔镜 操作孔 电视胸腔镜手术 电视胸腔镜技术 柽柳水提物对小鼠脾细胞及肿瘤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中药柽柳水提物(Tamarix chinensis Lour.extract with water,TEW)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了TEW对小鼠脾细胞及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无论有无ConA诱导,TEW均可刺激小鼠脾细胞增殖;高浓度的TEW对肿瘤细胞K562及TE13有一定抑制作用,而对于SK-OV3,BGC823及BxPC-3,PANC-1等基本无抑制作用。结论 TEW对小鼠脾细胞具有丝裂原样作用,但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甚微。 梁文杰 王志超 马国平关键词:柽柳 小鼠脾细胞 肿瘤细胞 腹腔镜辅助次全结肠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次全结肠切除术在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及其类缘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2006年13例腹腔镜辅助次全结肠切除并升结肠翻转手术(Deloyers术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及其类缘病的临床资料。年龄4个月~7岁,长段型6例,常见型4例,类缘病3例。分别在脐缘、左右中腹穿置3个5.5 mm Trocar,变换腹腔镜和主操作孔位置离断结肠系膜、游离回肓部.肛门手术为改良Swenson方法。结果全部患儿腹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14±35)min,术后住院(6.5±1.3)d,无腹腔镜操作相关并发症,随访6个月~4年,1个月内排便由5~20次/d,6个月后逐渐减少至3~5次/d,无大便失禁及便秘复发。结论腹腔镜辅助次全结肠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更能体现微创的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李索林 左长增 王萍 李英超 王志超 李萌关键词:腹腔镜外科手术 结肠切除术 巨结肠 先天性 MAL2调控SGK1通路活性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MAL2(myelin and lymphocyte protein 2)在肺癌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方法分析TCGA数据中MAL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在H1299和A549细胞中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AL2基因敲减后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MAL2在肺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并用CCK8等细胞增殖、转移、凋亡实验进一步验证其功能;将MAL2干扰后,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下游通路基因表达情况以分析MAL2基因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MAL2基因在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相比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MAL2敲减后抑制细胞增殖和转移、促进细胞凋亡(P<0.05);MAL2可能通过调控SGK1通路发挥作用。结论MAL2基因在肺癌的恶性进展中起重要的作用,该作用通过调控SGK1机制进行,MAL2基因是肺癌的一个新的潜在的分子诊断指标及治疗靶点。 闫红江 任红欣 高伟年 王保华 王志超 张合林关键词:肺癌 增殖 SGK1 肾母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微血管密度检测及临床意义 2014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肾母细胞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30例肾母细胞瘤中保存完好的肿瘤组织(包括手术切除和活检)和血清,按美国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WTSG)标准进行分期,其中Ⅰ期4例,Ⅱ期5例,Ⅲ期18例,Ⅳ期3例。分为Ⅰ+Ⅱ期和Ⅲ+Ⅳ期2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和MVD,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选取20例对照组患儿,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肾母细胞瘤VEGF及MVD水平在患儿不同年龄、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瘤体中VEGF表达及MVD均高于Ⅰ+Ⅱ期(P<0.05);瘤体中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672,P=0.00047)。结论瘤体中VEGF表达可反映肿瘤MVD;瘤体中VEGF表达和MVD以及血清中VEGF水平均可大致反映肿瘤分期;血清VEGF可能由瘤体分泌。 王志超 邸玉琴 周辉 仲智勇 杨晓锋 李索林关键词:肾母细胞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