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清
- 作品数:24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通师范学院中文系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 直彻心源的生命感动——王维、孟浩然山水诗之比较论被引量:5
- 2001年
- 王维和孟浩然二人生活于同一时期 ,同有严重的山水嗜好 ,同有乐山乐水的游历 ,最为相同的是他们的美学趣尚和艺术追求 ,但是二人风格表面相同而实质上迥异。从情感发生学的角度切入 ,比较二人在同样的“物使动力”下而由于受动之心的品格只是部分的相近 ,形成了“心”的受动方式的差异 ,即审美观照方式的差异 ,王维往往澄怀味象 ,孟浩然则多感发兴怨 ,因此一个静空神远 。
- 王志清
- 关键词:文学研究山水诗审美观照
- 接受期待与盛唐山水诗的文化生态被引量:1
- 2003年
- 盛唐山水诗的高潮 ,植根于社会文化氛围 ,植根于大众的接受趣味。所以出现盛唐诗的高潮 ,是诗歌文本自身发展的结果 ,也是审美接受的生态效应。因此对山水诗创作—接受—再创作的循环状态的研究 ,即是注重山水诗生态环境和创作主体生态取向的研究。盛唐山水诗创作主体的创作自觉 ,表现出审美上取南北文化之长为理想境界的文化整合意识 ,表现出对于时代接受趣味的顺应。思想整合的盛唐文化生态 ,使山水诗水准卓特高标 ,出现了盛唐所特有的艺术生态和面貌 。
- 王志清
- 关键词:唐朝山水诗文化生态审美意识文化政策
- 张謇的戏剧观及其实践意义被引量:2
- 2003年
- 张謇为中国的戏曲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中国戏曲史上应该具有重要地位。深沉的文化焦虑 ,置换为热切的社会关怀 ,使他把戏剧改革作为社会政治的一种形式和内容。张謇强调戏剧以适用为本 ,追求有补于世的实用效益 ,建立了一整套的规范 ,强调戏剧直接为社会服务 ,为民众服务 ,移风易俗 ,关心道德个体的精神提升 ,一切都是以人的自觉自律为起点和归宿 ,充分体现了工具主义的美学观。张謇在标举风化的前提下 ,也十分重视戏剧艺术表现的研究 ,在艺术与社会关系的处理上 ,突出文艺在教化上的外部作用 ,引导艺术家们面向社会、面向人生 ,又遵循文艺自身的特殊性 ,研究戏曲发展的内部规律 ,特别是在梅兰芳戏剧的改革上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与智慧。
- 王志清
- 关键词:戏剧观文化焦虑社会关怀戏剧改革工具主义
- 盛唐诗人的人格范型与自然品藻被引量:2
- 2004年
- 盛唐诗人以高人自我的行为准则来规范人格设计行为 ,这是真正的以人为中心而以适意为旨归的生存方式。他们在吸取了魏晋名士萧散放达成分的基础上 ,克服了执“有”执“无”的偏见 ,消解了内心愤世嫉俗的激烈 ,避免了生命和心灵受到侵害和纷扰 ,从人物品藻出发而走向了自然品藻 ,形成了与魏晋人格形似而实异的盛唐风范。与魏晋风流比 ,虽然都是“放达”的形态 ,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盛唐人骨子里的自信 ,魏晋人灵魂深处的自卑。盛唐诗人的这种特定文化生态中解放出来的生命豪情 ,表现出人的真正意义上的觉醒 ,生成了一种崭新的人生价值取向 ,出落成从世俗自我走向高人自我的潇洒风神 ,进而将这种崭新的士人人格境界转化为山水诗的意境。
- 王志清
- 关键词:盛唐诗人人格范型魏晋风流
- 体合“天地之心”的诗美追求——秀实诗歌评论
- 2002年
- 香港诗人秀实的诗风 ,受刘半农的影响深刻。秀实诗歌取材广泛 ,善于在生活中获取生命冲动的营养和灵感 ,具有鲜明的自由性和平民性 ,以己之心体合“天地之心”而形成“天人合一”
- 王志清
- 关键词:天地之心
- 《野草》的文体颠覆及辩正被引量:6
- 2003年
- 王志清
- 关键词:散文文体艺术风格表现手法
- 王维文学史地位浮沉的反思被引量:1
- 2003年
- 建国以后十七年 ,是王维文学史地位的最低点 ,文学评价所依据的是社会历史、阶级立场和道德伦理的标准 ,致使文学史的写作偏离了文学的视界。可是 ,非常有意味的是 ,即便是竭力贬低王维的文学史 ,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他与李、杜比较。其实 ,王维是不同于李、杜的一种文化模式和人格范型。王维能不能与李、杜并列 ,都是通过比较而存在的 ,是‘史’的意志。每一个时代对文学史的理解都是相对的。当下盛世太平的特点 ,在接受期待上也逐渐显示出与盛唐相一致的地方 ,时代使人们的观照视角发生变化而必然导致对文学史的认识发生变化。王维的文学史地位到了公正评判和客观重写的时候了。
- 王志清
- 关键词:文学史地位
- 佛禅“自性”与盛唐精神及山水诗形态
- 2003年
- 禅宗在盛唐已经发展成为心灵和精神的哲学 ,这也标志着一场宗教革命的彻底成功。禅宗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内涵 ,助长了盛唐人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自我肯定 ,顺应了盛唐积极事功的时代本质 ,适应了盛唐思想解放、人性奋扬的时代精神。禅宗对语言和思维的解构 ,使习常的语言失范 ,习常的思维失效 ,契应了盛唐诗歌的美学特质 ,也契合了染禅诗人的创作机缘。盛唐盛行以清幽虚空为特征的山水诗 ,是诗人性格中与雄杰豪迈所互补的另一种人性的流露 ,是盛唐气象中与阳刚壮放所共存的另一种意蕴的展示。盛唐山水诗 ,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清幽平淡的自然美学气象 ,虽然看不到时代激动与喧嚣 ,却与盛唐精神在深层内涵上是一致的 ,是与盛唐的四海晏然、天下升平的社会环境形成互相映衬而又互相生发的另一个层面。
- 王志清
- 关键词:盛唐精神山水诗
- 盛唐休闲风气与诗人的别业创作生态被引量:1
- 2004年
- 盛唐是一个休闲的时代 ,休闲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别业山庄的普遍化。而别业的兴盛 ,别业的周边环境 ,别业里的闲逸生活内容和状态 ,改变了士人的隐居方式和生活态度 ,协调了人与自然、政治与自然的关系 ,优化了他们的心理环境 ,形成了高雅的皋壤之趣。别业的创作环境 ,使盛唐山水诗的内容、主题和格调发生了重大变化 ,出现了美化环境、闲化心态的诗美主流。这些“非常境”的山水田园诗之逸品 ,正是诗人感悟自然真谛、享受山水外物生命愉悦的休闲产物。
- 王志清
- 关键词:盛唐山水诗适意
- 自然环境的生态优越与盛唐山水诗派的生态取向被引量:2
- 2003年
- 盛唐特别优越的"自然环境"生态,成全了盛唐山水诗群,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盛唐诗人们的政治态度、哲学观念和生活方式,盛世文明又使优游山水的享受优雅化和高尚化,诗人与自然建立了全新的关系,形成了盛唐山水诗群落心灵与自然拍合而心融神释的生态效应,一个个的都是十足的"闲者",口口声声的"闲"言。主要是因为闲适的原因,在回归的自觉中,诗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体验也就显得特别的敏锐与独到。他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也提升了自然生态的文化品格,增加了山水自然审美的人文意蕴,人在与自然的息息相通的交流中,自然不仅诗意化而且也人格化、人道化了,山水自然被演绎成以禅趣为主而寓有清幽情怀的空灵禅境,强化了山水的人文性特征,赋予了意境的人道文化内涵,因此也给山水诗带来了崭新的品质和面貌。
- 王志清
- 关键词:自然生态盛唐山水诗派生态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