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庆明

作品数:15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 10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产权
  • 3篇社会
  • 3篇身份
  • 2篇单位制
  • 2篇社会学
  • 2篇权变
  • 2篇产权变革
  • 1篇单向度
  • 1篇地权
  • 1篇叙事
  • 1篇学分
  • 1篇引论
  • 1篇政治
  • 1篇知识
  • 1篇知识谱系
  • 1篇知识社会
  • 1篇知识社会学
  • 1篇职工身份
  • 1篇职业伦理
  • 1篇秩序

机构

  • 11篇沈阳师范大学
  • 5篇吉林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15篇王庆明
  • 1篇蔡伏虹
  • 1篇张海东
  • 1篇陆遥

传媒

  • 2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晋阳学刊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社会学研究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社会学评论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治理转型与基层权力重组——以沈阳街道办改革为例被引量:13
2015年
面对街道办过度行政化以及有效治理难以推行的困境,中国基层改革形成了两种主导性模式:一是强化街道办的"赋权"模式,二是弱化街道办的"削权"模式,前者以深圳为代表,后者以安徽铜陵为代表。虽然两地改革的具体方式不同,但都以减少行政层级和社会管理扁平化为目标。与以上两种改革不同,沈阳在撤销街道办后单独设置了具有行政审批权的经济社会管理功能区作为新型派出机构。这种变通重组的改革,既是避免权力寻租,规避施政风险的有效策略,也是将土地征收等经济目标分解到基层的重要手段。采取何种改革策略不仅关乎治理的合法性,还关乎治理的有效性。改革模式不同,不仅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有关,还受传统体制渗透强弱的影响。
王庆明
关键词:权力重组
民生建设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从底层视角看国家的回归被引量:8
2009年
在30年的改革过程中,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不断变化的,仅通过"社会"的发育来解读中国改革的进程是有失偏颇的,由此我们主张国家视角的回归。民生建设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社会的结构分化以及这种分化后果的一种回应,是对作为改革代价承担者的底层群体的一种补偿机制,由此文章提倡一种底层视角,通过底层视角我们不仅看到社会与国家的分离,而且看到国家对社会的浸透以及二者的结合交织。
张海东王庆明
关键词:民生建设
市场转型与底层行动的“去政治化”被引量:1
2010年
在对市场转型研究中精英主义取向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把底层群体带回市场转型研究的视野中来,强调底层群体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参与者以及影响改革进程的基础力量。中国政治体制的连贯性确立了国家对改革中利益受损的底层群体的责任关联和制度承诺,而市场转型中底层群体行动逻辑的生存伦理性和非政治倾向性的特征,并非是底层群体独立自主的选择结果。底层的行动逻辑不仅受到外在强势力量的显性阻隔,而且受到市场话语和去政治化的法律社会工程的隐蔽型塑。这种"隐藏的文本",作为强制性的法律武器的一面,它构成对潜在的具有政治倾向性的底层抗争行动的"硬性威慑",而作为公平性的法律话语的一面,则构成"保护"底层利益的"软性约束"。
王庆明
关键词:去政治化
“离乡不离土”—中国西部麦客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费孝通先生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人口流动状况,提出了“离土不离乡”的“苏南模式”和“离土又离乡”的“温州模式”。本文通过对中国西北尤其是关中平原地区麦客现象的考察,提出了“离乡不离土”的“关中模式”。针对这种流动模式本...
王庆明
关键词:实践逻辑位育
文献传递
西方经典小农理论范式的反思与重构——立足于转型中国的思考被引量:11
2015年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小农在市场冲击下面临着生产、生活以及交往的多重社会化压力,中国小农的行为选择以及面貌特征对西方经典小农理论的预设提出了重要挑战。形式主义假设小农是精于算计的利润追求者,实体主义假设小农是迫于生存压力的维持生计者,马克思主义假设小农是宗法体系和阶级结构中被剥削的耕作者,黄宗智认为改革前中国小农是以上三种面貌的统一。但上述经典理论讨论的对象都是被生存之忧困扰的、缺乏现代性要素的传统小农的"理想类型"。转型过程中,中国小农主要的问题并非生存之忧,而是发展之困。文章从经验事实出发检视了西方小农理论的困境,在对既有理论范式反思基础上,提出建构一种扎根于中国地方性知识和具体历史情境的"本土性视角",进而为中国小农的发展变迁提供更具解释力的分析框架。
王庆明
关键词:小农
身份产权变革——关于东北某国企产权变革过程的一种解释
在西方社会中,自19世纪自我调节市场确立之后,制度化的私有产权概念长期以来仅仅是经济理论的一个前提,而并不构成研究议题。恰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转型赋予了产权问题新的意义。无论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东欧还是以波兰为代表的中欧...
王庆明
关键词:产权改革职工身份社会关系
单位化治理的转型与变异:重访新传统主义理论被引量:5
2016年
我国国有企业30多年来的改革进程亦是单位体制变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国家治理的重心从单位转向社区,呈现出"弱单位化"倾向;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资源占有和利益分配逐渐由"国家化"向"单位化"转变,呈现出"强单位化"趋势。魏昂德的新传统主义理论从依附结构和制度文化两个层面揭示了单位运行机制。从资源配置和治理结构上看,我国的单位制变迁是单位化治理逐渐向市场化治理转变的过程。但这种转变并不是直线型的市场化过程,而是有选择的市场化,是政府选择与市场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重访魏昂德的新传统主义理论模型,考察单位化治理的转型过程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的独特逻辑是我们理解中国制度变迁和国家治理转型的重要切入点。
王庆明
关键词:新传统主义单位制
单位组织变迁过程中的产权结构:单位制产权分析引论被引量:9
2015年
既往有关国企的产权分析范式与单位研究理路分别偏嗜于企业的经济维度和社会、政治维度,两种谱系下的研究没有实现视角融合,因此,应把产权分析带回"单位研究"的中心。无论是改革之前还是改革以来,国企拥有的都是"不完全产权",国企的这种不完全产权结构是单位制特征的重要表现。产权的外部化控制、财产权和行政权合一、等级化的异质性结构和身份产权结构是改革前单位产权的基本特征。改革进程中,单位产权变革历经放权让利、政企分离、抓大放小和身份置换,但等级化的集体资产权和身份权结构仍没有完全转变。单位机制和市场机制共同构成配置资源的方式,在中国身份等级系统存续的改革进程中,身份机制是产权界定的重要维度。
王庆明
关键词:单位制产权结构
社会学的社会学:从反思性到自主性被引量:6
2008年
布迪厄提出的"社会学的社会学"对社会学反思性的"单向度"理解实现了超越——其反思性具有学术的、道德的和政治的三重向度。布迪厄不是把反思性本身作为目的,而是将其视为实现学术场域自主性的前提性条件,而且其反思是对社会科学的学术前景和理性的政治前景的"双重忧虑"。
王庆明
关键词:自主性二元对立
产权的社会视角:基于对现代产权经济学的检视——立足转型中国的思考被引量:2
2013年
在产权的理论创建及其分析世界中,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并不是截然分离的,在很多思想上是相互融通的。文章试图从科斯悖论的化解、习俗性产权的运行以及产权的国家悖论来透视这种融合的可能性。产权的社会视角是在对现代产权经济学的修正补充基础上提出的,文章首先尝试对科斯为代表的现代产权经济学进行知识社会学的检视,揭示其理论困境,而后对产权社会学视角开放出来的问题予以呈现,进而透过"产权分析"这一维度来探究社会学和经济学两个学科融合的基础及其方向。
王庆明蔡伏虹
关键词:产权经济学社会认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