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艺

作品数:175 被引量:1,048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9篇期刊文章
  • 37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6篇农业科学
  • 37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4篇天牛
  • 54篇寄生
  • 37篇生物防治
  • 37篇物防
  • 36篇寄主
  • 34篇害虫
  • 29篇天敌
  • 27篇花绒寄甲
  • 26篇白蜡
  • 25篇白蜡窄吉丁
  • 24篇松褐天牛
  • 24篇褐天牛
  • 23篇栗山天牛
  • 20篇昆虫
  • 19篇幼虫
  • 19篇繁殖
  • 18篇肿腿蜂
  • 14篇替代寄主
  • 13篇寄生蜂
  • 13篇寄生效果

机构

  • 174篇中国林业科学...
  • 15篇遵义师范学院
  • 8篇北京农业职业...
  • 8篇遵义市林业科...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滨州学院
  • 3篇河北大学
  • 3篇湖南省林业科...
  • 2篇广西林业科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出入境检...
  • 2篇河北联合大学
  • 2篇新疆林业科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175篇王小艺
  • 131篇杨忠岐
  • 54篇张彦龙
  • 32篇唐艳龙
  • 27篇曹亮明
  • 26篇魏可
  • 13篇姜静
  • 11篇唐桦
  • 11篇张翌楠
  • 9篇路纪芳
  • 8篇王健
  • 7篇魏建荣
  • 6篇王晓红
  • 6篇司徒春南
  • 6篇高尚坤
  • 4篇展茂魁
  • 4篇李孟楼
  • 4篇李建庆
  • 4篇姚艳霞
  • 4篇陈然

传媒

  • 23篇林业科学
  • 22篇中国生物防治...
  • 15篇环境昆虫学报
  • 13篇林业科学研究
  • 12篇昆虫学报
  • 9篇生态学报
  • 6篇应用昆虫学报
  • 5篇中国森林病虫
  • 2篇昆虫知识
  • 2篇植物保护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植物检疫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防护林科技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世界农药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生物学教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4
  • 14篇2023
  • 14篇2022
  • 10篇2021
  • 13篇2020
  • 13篇2019
  • 17篇2018
  • 10篇2017
  • 6篇2016
  • 11篇2015
  • 10篇2014
  • 7篇2013
  • 13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1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褐天牛肿腿蜂的产卵模式:雄性先产的有利原则被引量:2
2020年
本研究分别设计了去除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 alternatusi母蜂第1 d所产的卵(处理1)和在松褐天牛肿腿蜂产卵1 d后去除母蜂(处理2),并统计其子代性别构成和比例这2组数据来明确其产卵行为特征,进而来验证松褐天牛肿腿蜂在一次产卵行为中是否会优先产出未受精的卵。研究发现,在处理2中仅保留了肿腿蜂第1 d所产的卵后,24例有效重复中仅有1例无雄性后代;对照组(接蜂后无处理)中所有重复均有雄性后代。然而,在处理1去除了肿腿蜂第1 d所产的卵后,25例有效重复中子代无雄蜂的样本数达到了10例,其雄蜂缺失的比例显著高于处理2和对照组。处理1和处理2均羽化出26头雄蜂,其平均单雌产雄量分别为1.04和1.08头,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8头。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肿腿蜂的群体构成是显著的偏雌性,母蜂一次产卵行为中会在最初的时间内将雄性后代产出,而随后再陆续地产出雌性后代。这种雄性后代先产的行为特征对肿腿蜂控制其较高的子代雌性比和子代雌蜂在羽化后可第一时间完成交配是有利的。
唐艳龙王丽娜吴胜勇欧邦飞王小艺杨忠岐魏可
温度对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为了提高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的重要天敌——白蜡吉丁柄腹茧蜂Spathius agriliYang的繁育效率,本研究调查了不同温度(22,24,26,28,30和32℃)对该蜂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2~32℃范围内,白蜡吉丁柄腹茧蜂的卵、茧蛹及世代发育速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而幼虫的发育速率在26℃时最快。卵、幼虫、茧蛹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34,16.89,14.16和13.84℃,有效积温分别为24.59,61.16,166.27和276.80日.度。温度对白蜡吉丁柄腹茧蜂的寄生率、寄生成功率、产卵量、子代蜂数量和性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据此提出适于人工繁育白蜡吉丁柄腹茧蜂的温度范围为26~28℃。
田军王小艺杨忠岐马玲郎瑾郎瑾何国萍
关键词:白蜡窄吉丁温度发育繁殖寄生
一种光肩星天牛幼虫人工饲料及传代饲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光肩星天牛幼虫人工饲料及传代饲养方法。饲料成分包括:马铃薯淀粉、蔗糖、大豆粉、酪蛋白、胆固醇、韦氏盐、啤酒酵母、微晶纤维素、琼脂粉、柠檬酸、山梨酸、4‑羟基苯甲酸甲酯、大豆油、蒸馏水、抗坏血酸和丙酸;传代饲养...
魏可王小艺张彦龙高旭刘恩山曹亮明党英侨
白蜡窄吉丁成虫对短时高温的生理响应
2023年
【目的】从生理水平上探究白蜡窄吉丁成虫温度耐受性形成的原因,为揭示昆虫环境抗逆性形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25℃为对照,室内设置温度分别为30、33、37和41℃的高温条件,分别于4、8和12 h后收集放置于上述不同条件下的白蜡窄吉丁雌雄成虫。测定各处理样品的含水量、含脂量、糖原、葡萄糖、海藻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随着温度升高和高温持续时间延长,白蜡窄吉丁雌雄成虫体内水分和脂类含量都大致呈下降趋势。温度越高时,雌雄虫体内糖原含量越高;而葡萄糖和海藻糖含量则先升高后降低,于33~37℃时达到最大值。随着雌雄虫经历高温持续时间的延长,其体内糖原、葡萄糖和海藻糖含量都大致呈增长趋势。雌雄虫体内蛋白质含量随温度升高波动性增加,而随高温持续时间延长表现出逐渐下降趋势。白蜡窄吉丁雄虫体内水分、脂类和糖原含量明显高于雌虫,而海藻糖和蛋白质含量与雌虫相比则相对较低。【结论】短时高温条件下,白蜡窄吉丁雌雄成虫体内含脂量、多种糖类和蛋白质含量均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明显变化,水分和脂类含量受温度及其持续时间影响较小,糖类和蛋白质含量则受影响相对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多种抗逆物质都在白蜡窄吉丁成虫抵御高温胁迫时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党英侨王小艺张彦龙魏可曹亮明
关键词:白蜡窄吉丁耐热性生理生化指标
一种花绒寄甲高效繁育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绒寄甲繁育方法,所述方法通过使用花绒寄甲繁育管限制繁育寄主的活动,将载有寄主的繁育管和花绒寄甲初孵幼虫共同放置在封闭的繁育盒中,有效的利用花绒寄甲自主搜寻寄生寄主特性,结合繁育过程中的方法控制,显著提升...
王小艺王少博韩孟娇张彦龙杨忠岐
高温对川硬皮肿腿蜂发育及Wolbachia携带的影响
2023年
温度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因子,也是影响昆虫共生微生物活性的重要因素。为了明确高温对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us sichuanensis的生殖和发育特征及对其体内Wolbachia携带率的影响,本研究在27℃、30℃和33℃温度条件下连续繁育川硬皮肿腿蜂4代,测定不同温度下肿腿蜂的寄生能力、产卵前期、子代历期、子代数量和雄性比的差异;同时以Wolbachia特异的外膜蛋白基因(wsp)进行PCR扩增,检测是否携带该菌。结果显示,3个温度对川硬皮肿腿蜂的寄生率和子代羽化率均无显著影响,但对其产卵前期和子代发育有显著影响。随温度升高,雌蜂产卵前期延长,但子代的卵历期、幼虫历期和蛹历期显著缩短。在27℃、30℃和33℃下,子代卵历期分别为4.33 d、3.27 d和3.36 d;幼虫历期分别为6.77 d、5.85 d和5.07 d;蛹历期分别为13.85 d、12.35 d和10.96 d。在33℃下,幼期发育耗时较27℃时缩短了约5 d。川硬皮肿腿蜂单雌子代数随温度的变化无显著差异,但产雄数和子代雄性比例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加,33℃下的单雌产雄数和雄性比例较27℃时提升了近3倍。连续繁育4代后川硬皮肿腿蜂Wolbachia携带率存在显著差异,27℃下肿腿蜂Wolbachia携带率为100%,但在33℃下其携带率下降至6.67%,温度与携带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在27~33℃,温度升高可显著缩短川硬皮肿腿蜂的繁育周期,增加子代雄性比例,证实了高温具有显著抑制该虫体内的Wolbachia活性从而增加子代雄性比的功能。繁育温度过高对川硬皮肿腿蜂生殖适合度是不利的,规模化繁育温度不宜超过30℃。
唐艳龙康奎陈思琪王丽娜车华涛王小艺魏可
关键词:川硬皮肿腿蜂发育历期沃尔巴克氏体
释放花绒寄甲防治危害白蜡的云斑天牛被引量:44
2011年
在地处黄河三角洲的山东省东营市和滨州市,选取8个受害严重的白蜡林作为试验样地,在云斑天牛幼虫期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然后调查和统计天敌释放前后白蜡树的被害株率、天牛的株虫口数,计算出花绒寄甲对云斑天牛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对云斑天牛均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在释放花绒寄甲卵的5个试验林中,释放后第2年的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73.16%,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72.36%;在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3个试验林中,释放后第2年的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77.20%,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69.68%。对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的防治效果进行比较表明,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防治效果略高于释放卵的林分,但二者差异不显著,说明在云斑天牛生物防治中,释放花绒寄甲2种虫态的天敌均不失为有效和良好的技术,而卵的成本低,值得在生产防治中大力推广应用。
杨忠岐李建庆梅增霞王小艺景志高孟向东
关键词:绒毛白蜡云斑天牛生物防治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
农林害虫天敌昆虫的捕食、拟寄生和寄生现象被引量:3
2021年
捕食、拟寄生和寄生是农林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物种间关系。本文以农林害虫的天敌昆虫为例,综述了典型的捕食和拟寄生现象,对一些特殊的捕食和拟寄生习性进行了讨论,并对捕食、拟寄生和寄生含义进行了辨析。同时还对多种种间关系可能的演化方向进行了推测,认为一些生物由于受资源和环境影响可能存在由独栖性向社会性演化,由捕食向拟寄生、进而向寄生和共生演化的趋势。
党英侨王小艺
关键词:昆虫行为天敌昆虫种间关系
我国发现外来入侵害虫桉树叶瘿球角姬小蜂的重要天敌——桉树扁角金绿姬小蜂(膜翅目:姬小蜂科)
2023年
近年来,在我国桉树上发生了一种严重的外来入侵害虫——桉树叶瘿球角姬小蜂Ophelimus maskelli(Ashmead)(膜翅目:姬小蜂科Eulophidae),其在桉树叶片上形成密密麻麻的小疱状虫瘿,造成桉树叶片大量脱落。为了利用天敌对该害虫进行生物防治,我们开展了该害虫的天敌调查。通过采集受害桉树叶片进行饲养,获得了一种寄生该害虫的寄生蜂——桉树扁角金绿姬小蜂Closterocerus chamaeleon(Girault)(膜翅目:姬小蜂科Eulophidae)。该寄生蜂为我国新纪录种,本文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了成虫鉴别特征的彩色照片。桉树扁角金绿姬小蜂原产地是澳大利亚,现在已被引进到世界上许多桉树栽培的国家和地区防治桉树叶瘿球角姬小蜂,防效十分显著。桉树扁角金绿姬小蜂是自然控制该害虫的优势天敌,我国现在发现了这种天敌,将在我国生物防治这种桉树外来入侵害虫上发挥重要作用。
刘慧慧曹亮明王小艺李恩杰吴耀军蒋学建罗缉杨忠岐
关键词:中国新纪录种外来入侵害虫
应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被引量:57
2013年
选取6个松褐天牛危害的马尾松林样地,释放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的卵和成虫。通过调查天敌释放前后被害株数和单株虫口数2个指标对花绒寄甲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室内和林间罩网寄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情况。在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后对当年松褐天牛的寄生防治效果显示:在释放花绒寄甲卵的3个试验林中,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48.54%,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63.07%;在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3个试验林中,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47.00%,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68.00%,二者差异不显著。说明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均对松褐天牛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室内试验中,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后,不同胸径受害木段中松褐天牛幼虫被寄生的数量比例变化较大,5~8cm胸径的木段中寄生率最高,达72.41%,显著高于10~15cm和>18cm胸径木段的49.52%和49.06%;分别在5,7和9月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寄生率分别为68.50%,21.63%和30.29%,5月份的寄生率显著高于7月和9月。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以5月份释放天敌效果最好,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杨远亮杨忠岐王小艺喻锦秀颜学武
关键词:松褐天牛花绒寄甲生物防治马尾松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