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家平

作品数:29 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6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土壤
  • 6篇根系
  • 5篇盐碱
  • 5篇盐碱地
  • 5篇油莎豆
  • 5篇碱地
  • 4篇根系分布
  • 3篇滴灌
  • 3篇玉米
  • 3篇微生物
  • 3篇膜下滴灌
  • 3篇课程
  • 3篇间作
  • 3篇干旱区
  • 2篇沙区
  • 2篇生长发育
  • 2篇农田
  • 2篇农业
  • 2篇作物
  • 2篇作物生长

机构

  • 26篇石河子大学
  • 6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26篇王家平
  • 16篇李鲁华
  • 10篇张伟
  • 8篇刘建国
  • 5篇张凤华
  • 5篇张伟
  • 3篇帕尼古丽
  • 2篇吕新
  • 2篇陈仲利
  • 2篇王江丽
  • 2篇张帅
  • 1篇张泽
  • 1篇魏长庆
  • 1篇殷波
  • 1篇王旭峰
  • 1篇马云峰
  • 1篇刘文玉
  • 1篇孙肇君
  • 1篇张小伟
  • 1篇马春晖

传媒

  • 3篇干旱区研究
  • 3篇新疆农垦科技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3篇绿洲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棉花
  • 2篇中国校外教育
  • 1篇河北农机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大学(思政教...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制备工艺对油莎豆油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23年
本实验以新疆油莎豆(‘中油莎1号’)为原料,通过对理化、营养成分测定以及抗氧化活性分析,对比研究不同制备工艺(水酶、水代、冷榨、热榨和有机溶剂浸出法)对油莎豆油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浸出法对油莎豆油的提取率最高(88.31%),不同工艺油莎豆油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水代油中油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76.04%,与其他工艺相比增加了1.72~2.34个百分点(P<0.05)。不同制备工艺对油莎豆油脂质伴随物含量和氧化稳定性影响差异显著(P<0.05),有机溶剂浸出油中生育酚(370.67 mg/kg)、总酚(168.59 mg/100 g)和植物甾醇(271.26 mg/100 g)含量最高,水代油中角鲨烯含量(162.04 mg/kg)最高,冷榨油的氧化稳定指数(24.15 h)最高,氧化稳定性较好。由相关性分析可知,油莎豆油的氧化稳定性与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相对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r=0.72、r=0.48),总酚含量与极性组分的抗氧化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有显著正相关性(r=0.91、r=0.96,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冷榨油和水酶油较为相似,有机溶剂浸出、热榨、水代油区分度较好。本研究结果可为油莎豆油优质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王亚杰韩佳佳谭志发马春晖王家平付旖旎魏长庆刘文玉
关键词:油莎豆油
《农业环境保护》混合课程建设的初步设想被引量:4
2018年
通过参加石河子大学组织的《混合课程设计与建设》线上培训,了解了混合课程设计和建设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步骤,发现《农业环境保护》课程很适合开展混合课程建设,建设之前要进行充分设计,设计可从前期分析、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单元设计三方面开展,可供其他课程的混合建设参考。
王江丽刘建国张伟帕尼古丽.阿汗别克李鲁华王家平
关键词: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单元设计
间作对油莎豆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为找出最适合与油莎豆间作高产的作物种类,以油莎豆为研究对象,在北疆地区滴灌条件下设置4种种植模式:油莎豆单作,大豆‖油莎豆,玉米‖油莎豆和棉花‖油莎豆,分别测定油莎豆农艺性状及根系参数,阐明间作对油莎豆产量及根系形成的影响,进而揭示油莎豆高产群体与其他作物的种间关系及其根系的分布规律,最终达到油莎豆种植高产、优质的目的。结果表明,棉花‖油莎豆,玉米‖油莎豆和大豆‖油莎豆均有间作优势,大豆‖油莎豆最佳。
曲慧杰王秀媛申磊李鲁华刘建国王家平程志博张伟
关键词:间作油莎豆根系分布
盐碱地食叶草细根对干旱复水后的响应被引量:3
2022年
盐生植物灌溉周期合理制定是对提高干旱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以食叶草(Rumex hanus by.)细根(d≤1 mm)为研究对象,采用干旱-复水方法,测定复水后不同时间食叶草细根总根长、根尖数、平均根直径,研究根系增长率、死亡量、根寿命和周转率的变化特征,为制定最佳灌溉周期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根长和根尖数在复水后7 d增长幅度最大,10~15 d增长幅度减弱。细根增长率(RER)在复水后第4 d达到最大,第10 d出现显著下降(P<0.05),在不同土层(0~20 cm和20~40 cm)和根系直径(0~0.5 mm和0.5~1.0 mm)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01)。细根净生产量(NRP)与RER二者均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规律。复水后15 d,0~20 cm土层和20~40 cm土层的细根存活率分别为3.6%和16.9%,0.5~1.0 mm直径的细根存活率高于0~0.5 mm细根。研究表明复水后细根中位寿命在8.09~13.83 d,20~40 cm土层细根寿命显著高于0~20 cm土层(P<0.05)。食叶草细根通过增加20~40 cm土层中0.5~1.0 mm细根应对和适应干旱及复水,从而达到生存目的。综合考虑食叶草生长和农业水资源供给情况,在夏季盐碱地食叶草最佳灌溉周期为10 d。
郑旭杨志鑫郝东梅王润润李鲁华张凤华王家平
关键词:盐碱土细根周转率
复合盐碱胁迫对食叶草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干旱区盐碱土壤改良与利用不仅可以作为农业耕地储备资源利用,而且关系到我国的环境改良问题。本试验将2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按照1∶1的质量比配成盐含量分别为3g/L、6g/L、9g/L、12g/L、15g/L的复合盐溶液,在每种盐浓度下将2种碱性盐(Na2CO3和NaHCO3)按照不同物质量配成pH分别为8.5、9.5、10.5、11.5,以蒸馏水为对照(pH=7.1)比较不同盐碱胁迫处理下食叶草种子的萌发状况及胚的生长状况。结果得出:(1)食叶草种子在对照处理下发芽率为99.3%,在盐含量9g/L和pH<10.5时,食叶草种子发芽率均保持在80%以上,经田间试验验证,结果与室内培养实验结果相一致。(2)相同pH条件下,食叶草种子发芽指数随着盐含量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3)盐含量是抑制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pH是抑制胚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适度盐碱胁迫对食叶草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4)低浓度盐碱胁迫促进胚根的生长,反之受到抑制,而盐和碱胁迫都抑制胚轴的生长。食叶草种子可在重度盐碱胁迫下正常萌发,具有极强抗盐碱特性。极高复合盐碱胁迫下,交互作用明显增强,食叶草种子萌发和生长受到抑制。
郑旭李斌殷春旭刘婧王家平
关键词:干旱区发芽率发芽指数胚轴胚根
垄上栽培对盐碱地食叶草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20年
合理利用无法耕种而荒弃盐碱地对于解决我国耕地紧缺具有重要意义,食叶草是一种耐盐碱草本作物,研究食叶草生长发育可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改良措施。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垄上和平作两种栽培模式,利用微管法动态监测食叶草根系生长动态变化,研究垄上种植模式对盐碱地食叶草生物量、根长、根体积、平均根直径、根尖数和叶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垄作和平作根系生长均呈现近似对数特征。②一年生食叶草垄上种植模式根长为2 217.9 cm,较平作增加10.47%;平均根直径为2.41 mm,较平作增加5.63%;根体积为101.18cm3,较平作增加34.69%;食叶草产量为0.803 kg·m^-2,较平作增加20%。③与平作种植模式相比,垄上栽培能够促进食叶草地下根系发育和叶片生长,提高食叶草产量。
郑旭李斌张万银刘婧张凤华李鲁华王家平
关键词:盐碱地栽培方式根系生长
《农业生态工程》教学现状及反思被引量:3
2017年
本文介绍了农科类高校进行《农业生态工程》课程教学的现状,阐释了《农业生态工程》教学中授课内容的改变,总结出讲授《农业生态工程》关键环节和关键措施,最后通过对《农业生态工程》教学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更好地开展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王家平李鲁华刘建国张伟王江丽帕尼古丽
关键词:教学现状
施肥对油莎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21年
以新疆沙区油莎豆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莎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对于新疆沙区油莎豆的田间养分管理和地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施肥均显著提高了油莎豆根际土壤有机质(OM)、有效磷(AP)、碱解氮(AN)和速效钾(AK)含量(P<0.05)。油莎豆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指数(Chao、Ace和Shannon指数)随施肥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根际土壤优势细菌群落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真菌的优势菌群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和电导率(EC)与主要的优势细菌门呈显著相关关系,土壤含水率与主要的优势真菌群落显著相关。综上所述,施肥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而改变油莎豆根际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随施肥量的增加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均出现降低。土壤pH和EC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的驱动因子,影响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为土壤有机质和含水率。
徐接亮张凤华李变变王家平程志博
关键词:施肥沙区油莎豆根际土壤
新疆沙区油莎豆根系构型及产量对覆膜响应被引量:3
2023年
研究南疆沙区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对膜下滴灌的响应机制,为构建南疆沙区油莎豆高产栽培管理模式提供借鉴。通过设置覆膜(PF)和无膜(OF)处理,研究覆膜对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油莎豆根系分布、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膜相比,覆膜处理苗期至结豆初期15 cm土层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分别提高3.76℃~4.33℃和2.66%~3.00%。覆膜栽培油莎豆根生物量、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和根系总体积较无膜栽培分别提高32.7%、13.3%、66.1%、17.2%和64.9%(P<0.05)。覆膜处理产量、单穴粒重、单穴粒数和百粒重均高于无膜,分别增加76.2%、147.3%、79.1%和18.0%。0~10 cm土层油莎豆根生物量、根长和根表面积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因此,覆膜提高了油莎豆生育前期的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优化了根系构型,是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
郑旭郝东梅陈瑞江李鲁华张泽张泽张凤华
关键词:覆膜油莎豆根系分布
基于CNKI数据库对新疆盐碱地治理研究现状与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盐碱地的治理和改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与耕地质量保护,为深入了解新疆盐碱地治理的研究现况,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对新疆盐碱地治理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依据治理措施和技术方法将新疆盐碱地相关文献分为生物种质资源利用、农田水利工程、化学措施和物理措施。新疆进行盐碱地的治理和改良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红线起到重要作用,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张万银郑旭李斌张伟王家平
关键词:新疆盐碱地生物措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