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成
-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血管外科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种不同部位移植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
- 2011年
- 目的 对比通过肝脏、静脉、胰腺三种途径移植胰岛细胞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24只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A、B、C组,A组在肝脏被膜下多点移植1000个胰岛细胞,B组通过尾静脉移植1000个胰岛细胞,C组在胰腺被膜下移植1000个胰岛细胞,于不同时间点测定大鼠随机血糖,对比大鼠血糖变化趋势及维持正常的时间.结果 A组大鼠血精于术后3 d内开始下降,血糖可降至正常水平(7.98±2.28)mmol/L,血糖维持正常水平(3.71±0.95)d,B组移植后24 h 血糖降至正常水平(7.35±1.40)mmol/L,可维持(7.85±1.46)d,C组移植后24 h血糖降至正常水平(7.06±2.11)mmol/L,可维持(24.90±2.60)d,不同部位移植对大鼠血糖水平变化的影响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胰腺被膜下移植胰岛细胞血糖维持正常时间最长,是一个较理想的移植部位.
- 韩玮王喜艳王云海陈启龙王太成
- 关键词:胰岛细胞异体移植糖尿病
- 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方法改进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非禁食与禁食后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2周后存活率的差异,从而对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方法进行改进,并用于胰岛细胞移植研究。方法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第1组不禁食,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第2组禁食12 h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0 mg/kg),测定随机血糖2次,如均≥16.8 mmol/L,并出现典型的糖尿病症状,连续观察2周,计算模型存活情况,成模后实施开腹手术进行胰岛细胞移植。结果 2周后第1组存活率为100%,第2组存活率为75%,两种方法的死亡率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大鼠均可成活,血糖可恢复正常,相关情况需进一步观察。结论非禁食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存活率高且模型稳定,对手术创伤耐受良好。
- 王太成任大力陈启龙
- 关键词: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动物模型
- 异体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观察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和胰岛细胞通过肝脏和静脉途径移植后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胰岛细胞,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28只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A、B、C、D组,A组在肝脏被膜下多点注射1000个胰岛细胞,B组在体外将1000个胰岛细胞和1×107个骨髓单个核细胞混合后在肝脏被膜下多点注射,C组通过尾静脉注射1000个胰岛细胞,D组在体外将1000个胰岛细胞和1×107个骨髓单个核细胞混合后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后于不同时间点尾静脉测定随机血糖,比较不同细胞组合和移植途径之间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结果 A、B组血糖于术后3 d内开始下降,A组血糖可降至正常水平(7.98±2.28)mmol/L,血糖维持正常水平(3.71±0.95)d,B组降至(7.72±1. 75)mmol/L可维持(4.86±1.06)d,静脉移植组血糖于术后4 d内降至正常(7.35±1.40)mmol/L,可维持(7.85±1.46)d,D组静脉注射胰岛于4 d起效(7.00±0.83)mmol/L,血糖可降至正常水平可维持(14.10±1.21)d,各组间血糖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维持正常水平的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单个核细胞和胰岛混合细胞通过尾静脉移植对大鼠血糖维持正常时间最长,血糖控制水平最理想.
- 韩玮王云海王太成陈启龙
- 关键词:胰岛骨髓单个核细胞异体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