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天立

作品数:33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阻塞性
  • 15篇肺疾病
  • 14篇慢性
  • 14篇慢性阻塞性
  • 13篇阻塞性肺疾病
  • 13篇慢性阻塞性肺...
  • 9篇疾病
  • 8篇慢性阻塞性肺...
  • 8篇疾病患者
  • 8篇肺疾病患者
  • 8篇病患
  • 6篇动脉
  • 6篇通气
  • 6篇肺功
  • 6篇肺功能
  • 5篇慢性阻塞性肺...
  • 5篇慢性阻塞性肺...
  • 5篇急性加重
  • 4篇气管
  • 4篇稳定期

机构

  • 33篇常德市第一人...
  • 3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33篇王天立
  • 22篇裴文军
  • 18篇梅牧
  • 14篇徐建仙
  • 9篇邹叶强
  • 8篇杨泽刚
  • 3篇罗红
  • 2篇罗惠珍
  • 1篇肖忠一
  • 1篇杨翠云
  • 1篇林立中
  • 1篇胡成平
  • 1篇吴纯钢
  • 1篇唐志新
  • 1篇宋文名

传媒

  • 5篇中国现代医药...
  • 5篇临床医学工程
  • 4篇医学临床研究
  • 4篇中国实用医刊
  • 3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当代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AT评分在稳定期COPD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评估测试(CAT)在稳定期COPD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157例,按肺功能等级将患者分为轻度(n=37),中度(n=54),重度(n=35)和极重度(n=31)四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及身体质量指数(BMI),进行肺功能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测定,并完成CAT评分,比较不同程度COPD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各组间性别、年龄、BMI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吸烟指数、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CAT评分及CRP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CAT评分与CRP正相关(P<0.01),与FEV1%负相关(P<0.01),与年龄、BMI、吸烟指数无关.[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CAT评分与肺功能指标及血清CRP水平存在相关性,CAT可有效评估稳定期COPD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
王天立杨泽刚裴文军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肾血管功能受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患者肾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82例及健康体检者46例纳入研究。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将COPD患者分为COPD合并呼吸衰竭组34例(A组)和单纯COPD组48例(B组),将健康对照组46例归为C组。比较各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差异。结果①各组受试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等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第1秒用力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CAT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尿微量白蛋白(U-mALB)、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高于B组及C组(P〈0.05),B组与C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A、B组)血浆胱抑素-C(Cys-C)水平均高于C组(P〈0.05),但A组与B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③线性相关分析显示,U-mALB与FEV1%、Cys-C、CAT评分、PaO2、hsCRP等因素相关(P〈0.05),Cys-C与FEV1%、U-mALB、CAT评分、PaO2、hsCRP等因素相关(P〈0.05)。结论COPD患者U-mALB、血浆Cys-C水平升高,提示存在早期肾脏血管损伤。
梅牧罗红王天立徐建仙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
中药协定方治疗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观察
2024年
目的 评估中药痰浊阻肺协定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191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9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本院中药痰浊阻肺协定方,疗程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肺功能、实验室指标和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573,P=0.03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CAT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age of forced vital capacity to predicted value,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age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to predicted value,FEV_(1)%)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低于本组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CAT评分、hsCRP、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VC%、FEV_(1)%、PaO_(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辅以痰浊阻肺协定方可更有效改善AE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体内炎症,有助于肺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肖强宋文名梅牧董素素谭亚芬张旋姚璐王天立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药疗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对CAT评分敏感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因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够等因素导致主动就诊率低, 故2013版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倡议(GOLD)指出COPD的诊断应从症状学、气流受限程度、急性加重风险及合并症来进行综合评估.COPD评估测试量表(CAT)作为一种新的问卷调查,已应用于病患的早期评价,为了进一步评估其在基层医院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进行本研究现报道如下.
邹叶强裴文军王天立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功能检测CAT
侵袭性气管支气管肺曲霉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2019年
目的提高对侵袭性气管支气管肺曲霉病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无免疫缺陷侵袭性气管支气管肺曲霉病患者,分析其发病、诊治过程及预后,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患者,50岁,中年男性,无基础疾病,因“咳嗽、咳痰、气促5d”入院。病情进展快,由最初轻微病变迅速进展为肺部渗出影或实变影。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示声带白色分泌物附着,气管可见伪膜、溃疡及坏死物,右上叶黏膜凹凸不平。活检示曲霉菌病。诊断侵袭性气管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明确,予以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3个月后,患者症状消失,肺部病灶基本吸收。结论侵袭性气管支气管肺曲霉病主要发生在严重免疫缺陷的患者,但亦可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可能与流感感染有关。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及时行支气管镜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侵袭性气管支气管曲霉菌病可能是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早期阶段。根据宿主免疫状态和曲霉菌侵入支气管的程度,侵袭性气管支气管曲霉菌病的治疗需要个体化。
董素素裴文军王天立梅牧唐志新邹叶强陈尔栋
关键词:曲霉菌病声门气管支气管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非HIV重症肺孢子菌肺炎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耶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i,PJ)是一种机会感染性病原体,可引起致命性的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肺孢子菌感染多见于HIV感染、器官移植术后及长期应用激素治疗等免疫低下患者,也可在免疫力正常的机体内定植[1]。随着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非HIV患者肺孢子菌肺炎发病率呈现增高趋势。临床多以发热、干咳和进行性呼吸困难等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病死率高达30%~50%以上。所以及时诊断和启动PCP特异性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梁艳方婉娜王天立邹叶强
关键词: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宏基因组HIV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的革兰阴性菌8年资料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了解某院下呼吸道革兰阴性(G^-)菌感染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9年12月8年间该院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及支气管吸取物、胸腔积液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8年共分离病原菌9 884株,其中G^-菌6 358株(64.33%)。构成比居前列的G^-菌为铜绿假单胞菌(33.41%)、不动杆菌属(20.51%)、克雷伯菌属(19.11%)、大肠埃希菌(12.65%)等。2008—2009年主要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低(<3%),耐药率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17.37%~19.58%)、头孢哌酮/舒巴坦(10.67%~23.6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3.58%~25.11%)等;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已高达38.54%,耐药率相对较低的抗生素有阿米卡星(31.50%)及米诺环素(32.00%);不动杆菌属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有碳青霉烯类(10.47%)、左氧氟沙星(24.64%)、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4.33%)、头孢哌酮/舒巴坦(27.00%)及米诺环素(10.27%)。结论 G^-菌为该地区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离率居前列的G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升高,应加强监测。
裴文军王天立杨泽刚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菌抗菌药物病原菌
经鼻高流量氧疗用于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HR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58例成人AHRF患者的临床资料,58例中接受HFNC治疗者30例,接受面罩通气(FM)治疗者2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及治疗后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治疗前APACHEⅡ评分、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mmHg)、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h后,HFNC组PaO2、氧合指数高于FM组(P〈0.05),HFNC组心率及呼吸频率低于FM组(P〈0.05),两组平均动脉压及PaCO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HFNC组治疗失败率低于FM组(P〈0.05).结论 HFNC可改善AHRF患者临床症状及氧合状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呼吸支持手段.
王天立梅牧徐建仙裴文军
关键词: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急性动脉血气分析
白球比、血红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机械通气、住院时间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白球比(AGR)、血红蛋白(Hb)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是否机械通气、住院时间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138例老年AECOPD患者和95例健康老年人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白蛋白(ALB)、AGR、Hb水平的差异。将AECOPD患者按GOLD分级分为GOLDⅠ、Ⅱ、Ⅲ和Ⅳ组,比较不同组AGR、ALB水平的差异。将AECOPD患者按有无机械通气分为非机械通气组、机械通气组,比较两组ALB、AGR、Hb的差异。以患者需要机械通气为状态变量,以血AGR、ALB、Hb为检验变量,进行ROC曲线分析。分析住院时间与AGR、Hb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E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的AGR、ALB、Hb、体质指数(BMI)、吸烟指数、FEV1预计值、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乳酸、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OLDⅠ、Ⅱ、Ⅲ和Ⅳ组的AGR、AL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机械通气组与非机械通气组ALB、AGR、H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R、Hb与住院时间呈负相关(P<0.001)。结论 AGR、Hb可作为评价AECOPD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董素素王天立邹叶强谭亚芬肖强张旋李秋平
关键词:白蛋白血红蛋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下呼吸道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病原学及耐药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了解本地区下呼吸道革兰阴性菌(G-)感染者的病原学诊断及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本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标本细菌培养分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分离率前五位的菌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34.8%)、不动杆菌(13.5%)、肺炎克雷伯菌(12.9%)、大肠埃希菌(12.3%)和阴沟肠杆菌(5.2%)。所有G-均有较严重的耐药性,除头孢他啶外,对多数头孢三代药物耐药率高。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有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左氟沙星。其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对下呼吸道G-的敏感率在95%以上。本组分离的下呼吸道G-对左氟沙星耐药率较低(33%),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高(46%),与其他地区的报道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下呼吸道G-感染的耐药是目前临床上面临的难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应采用合理的手段降低耐药率的发生。
杨泽刚王天立裴文军杨翠云胡成平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革兰氏阴性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