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壮

作品数:16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联合毒性
  • 4篇滑块
  • 4篇滑块机构
  • 3篇纳米
  • 3篇发光菌
  • 2篇单自由度
  • 2篇点支撑
  • 2篇增力机构
  • 2篇正交
  • 2篇支撑体
  • 2篇取代芳烃
  • 2篇轴承
  • 2篇自适
  • 2篇自适应
  • 2篇自锁
  • 2篇自锁式
  • 2篇绿藻
  • 2篇纳米TIO2
  • 2篇纳米颗粒物
  • 2篇颗粒物

机构

  • 16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大连民族学院

作者

  • 16篇王壮
  • 5篇陈景文
  • 4篇孙玉文
  • 3篇董玉瑛
  • 3篇葛林科
  • 3篇蔡喜运
  • 2篇邱文
  • 2篇李雪花
  • 1篇张思玉
  • 1篇王春玲
  • 1篇雷炳莉
  • 1篇张春宝
  • 1篇马静
  • 1篇陈广超
  • 1篇陈涛
  • 1篇刘建华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第五届全国环...
  • 1篇第五届全国环...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DBAC与取代芳烃对发光菌联合毒性作用研究
<正>表面活性剂和芳烃化合物的大量生产与使用可干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进行其联合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为表征该类化合物真实环境行为和评价复合生态效应奠定理论基础。
董玉瑛王壮马静刘建华
关键词:取代芳烃发光菌联合毒性毒性评价灵敏度
文献传递
水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加替沙星的光降解被引量:28
2010年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在水环境中不断被检出的新兴污染物,研究其环境行为和毒理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加替沙星是一种代表性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本研究考察了模拟日光照射下,水中加替沙星的光降解动力学、影响因素与机理.加替沙星的光解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纯水中加替沙星发生了直接光解及·OH和1O2参与的自敏化光解,其表观光解量子产率为(5.94±0.95)×10-3.与纯水中相比,加替沙星在淡水、海水中光解较慢,这归因于pH及水中溶解性物质的复合影响.在pH5~11范围内,加替沙星在其等电点附近光解最快.Cl-和Fe(Ⅲ)对其光解动力学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腐殖酸(HA)和NO3-明显抑制其光解(P<0.1).HA和NO3-可以通过光掩蔽效应减慢加替沙星的光解,或者捕获·OH和1O2,抑制自敏化光解.发光菌(Vibriofischeri)毒性实验表明,加替沙星光降解生成了具有较高风险的中间产物.
葛林科陈景文张思玉蔡喜运王壮王春玲
关键词:加替沙星光降解影响因素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模拟单壁碳纳米管对五种核酸碱基的吸附
2013年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模拟了单壁碳纳米管(SWNTs)对5种碱基的吸附作用.考察了SWNTs直径、电荷转移量、碱基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EHOMO)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能(ELUMO)与SWNTs吸附碱基的吸附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SWNTs直径的增大,SWNTs吸附碱基的吸附能降低.SWNT(6,6)吸附5种碱基的最低吸附能Emin与由碱基转移到SWNTs的电荷转移量(Q)及碱基的EHOMO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6和-0.804(P<0.05).吸附后SWNTs与碱基的前线轨道无重叠,且SWNTs电子结构未受影响,表明吸附行为属于物理吸附.
陈广超李雪花王壮陈景文
关键词:单壁碳纳米管核酸碱基密度泛函理论物理吸附
DDBAC与取代芳烃对发光菌联合毒性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The mass production and wide usage of surfactants and aromatic compounds disturb seriously the natural ecosystem of physical,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The study on the mechanisms of joint toxicity can indicate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real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d assessment of joint ecological effect.The toxicity to 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 of different mixture systems of cationic surfactant of dodecyl dimethyl benzyl ammonium chloride (DDBAC) and three substituted aromatic compounds according to equi-concentration ratio of 1∶1,as well as individual toxicity,were determined respectively.They were evaluated by toxicity unit (TU),additive index (AI),similarity parameter (λ),and mixtures toxicity index (MTI).Four evaluating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the modes of joint action of different systems were analyzed.It was shown that coherent results were obtained by four different evaluating methods in most situations.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that the joint effects of different mixture systems were synergistic.Mechanisms of joint toxicity action could b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luminescence principle of 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 and molecule structures of the mixture components.
董玉瑛王壮马静刘建华
关键词:取代芳烃发光菌联合毒性
用于环形薄壁件加工的同步自锁式气动自适应夹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环形薄壁件加工的同步自锁式气动自适应夹具,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该同步自锁式气动自适应夹具包括:零点定位系统、底座体、压板机构组件、立柱、支撑机构组件和自适应支撑体组件,所述压板机构组件通过杠杆增力机...
孙玉文贾晋杰王壮
文献传递
纳米TiO2和CeO2及外源性化合物对绿藻的联合毒性
纳米颗粒物(NPs)被广泛添加到各种产品(如,涂料、化妆品等)中,并随产品生产、使用、处置等过程不可避免地进入到环境中,因而其所产生的环境风险值得关注。本文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 Prenoidosa)为指...
王壮陈景文邱文葛林科蔡喜运
关键词:纳米颗粒物绿藻
文献传递
纳米TiO2和CeO2及外源性化合物对绿藻的联合毒性
纳米颗粒物(NPs)被广泛添加到各种产品(如,涂料、化妆品等)中,并随产品生产、使用、处置等过程不可避免地进入到环境中,因而其所产生的环境风险值得关注。本文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renoidosa)为指示...
王壮陈景文邱文葛林科蔡喜运
关键词:纳米颗粒物绿藻联合毒性
文献传递
有机污染物的混合毒性效应研究
有机毒物往往以混合的形式暴露在环境之中。传统的风险评价体系多是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以单一物质的急性或慢性毒性试验为依据,往往很难正确反映实际环境中污染物混合存在时的生态行为及环境危害。因此,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发展计算模型对有...
王壮
关键词:有机污染物联合毒性发光菌拮抗作用
文献传递
四种人工纳米颗粒物在水相中的转化行为及生态毒理效应
伴随着各种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人工纳米颗粒物(MNPs)将不可避免地释放到环境中,成为潜在的污染物,对生态健康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不利影响。释放到环境中的MNPs可发生多种迁移和转化过程,进而影响其生态毒理学效应。如何评价...
王壮
关键词:环境行为生态毒性水生生物溶解性有机质
文献传递
废(污)水的理化指标及其对发光细菌的毒性分析被引量:12
2008年
通过测定不同废(污)水的SS、pH值、电导率和COD等主要理化指标,对其特性进行了表征,同时应用发光细菌法测定了其生物毒性,并根据水质毒性分级标准对水样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废(污)水的EC50值与COD和电导率不存在相关性;虽然部分废(污)水排放时COD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或二级标准,但对发光细菌仍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因此,只有将废(污)水理化指标与生物分析方法相结合,才能准确评价废(污)水对环境的影响,进而制定出可靠的废(污)水排放标准。
董玉瑛雷炳莉王壮张春宝陈涛
关键词:废水特征发光细菌法生物毒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