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伟
- 作品数:24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 畅销书《郎平自传》运作的得与失
- 2016年
- 中国女排的典型符号郎平,一直获得世人的关注。此次率领中国女排再夺奥运冠军奖牌,其声名更隆。畅销书作为出版企业的一种基本职业行为,其显然是需要超越一些表面化的褒贬,去挖掘畅销书的内在基因,即名人更加个性和深层的人生和情感经历。当年,正是基于这样的动机,出版运作了备受关注的《郎平自传》。运作过程充满各种变化和遭遇,其中丰富的感受,为畅销书运作留下了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文本。
- 王国伟
- 关键词:畅销书畅销书运作
- 空间中穿越时间的灵魂——上海民族乐团创新曲目管理研究
- 2021年
- 在全球化深入和互联网加持的当代,时空被日益压缩在一个平面上,世界性交流互动变得非常直接。音乐作为最具世界性交流的语言方式,在世界范围内流动性很大。但中外音乐交流明显处于逆差,进出不平衡。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远没有被音乐充分表达。中国民族音乐如何抵达当代,如何走向世界,深度融入世界音乐的大循环和大交流之中,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艺术问题,而是当代文化话语的建构和民族文化自信表达的需求。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上海民族乐团近年来连续呈现了《海上生民乐》《共同家园》《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紫禁城》等八部创新作品,整体性地对中国民乐的当代化和国际化做出了回应和探索。因此,笔者对上海民族乐团的成功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梳理其创新思维与管理,以及开放态度下历史与现实题材的融合、主创人员的逐步年轻化等,希望给业界提供成功的经验和有效的路径。
- 王国伟秦娜罗晓敏
- 关系美学与友好空间——上海音乐厅音乐社区化空间实践被引量:1
- 2023年
- 上海音乐厅承载着百年的建筑文化历史,拥有鲜明的音乐平台属性。近年来,上海音乐厅不断从多方面入手,以古典和国乐为底色,融入更多创新艺术活动,将其内部建筑和外部空间进一步“打开”。首先是从实体空间“破墙”切入,上海音乐厅基于“建筑可阅读”的剧场参观服务和“音乐午茶”公益音乐会活动,践行“音乐社区化”理念,增加实体建筑的公众可及性。其次是文化破圈,上海音乐厅通过音乐美食化的尝试与驻演版国风音乐会的打磨,让音乐艺术欣赏突破圈层限制,愈加日常化和潮流化。最后是创新破界,从内容引进到内容输出,上海音乐厅以精品原创力驱动高口碑内容,并以非常态化的艺术展览实践和沉浸式剧目体验进一步释放空间活力,致力于打造知名演艺旅游目的地。
- 王国伟罗晓敏
- 关键词:上海音乐厅
- 喧闹与平静:新时期散文出版被引量:1
- 2010年
- 20世纪末中国散文创作迎来又一个高潮,但进入21世纪后,散文创作渐入平和期,并趋于冷清。本文对从热闹归于平静的散文出版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问题和建议。
- 王国伟
- 关键词:散文热散文创作
- “蝴蝶剧场”艺术生态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当代社会最大的实践就是空间实践,艺术消费总是与空间实践紧密相连。"蝴蝶剧场"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场的别称,因其建筑形态像一只振翅的蝴蝶,也隐喻了越剧《梁祝》化蝶的艺术意向。为了实现"游西湖、喝龙井、看小百花"的杭州文旅愿景,杭州市政府建造了蝴蝶剧场。蝴蝶剧场不但是小百花的驻场,也是艺术生产的空间。剧场作为平台,其开放性和功能性,与资源、产业链、人才培养实现有机对应,决定了剧场的艺术能量和艺术价值。当机制、管理运营模式进入良性循环时,这也就完成了艺术生态的建构。
- 王国伟罗晓敏秦娜
- 关键词:小百花越剧团艺术生态
- “大”“融”“变”:上海前滩31演艺中心的生态辩证法
- 2024年
- 上海浦东前滩31演艺中心是近年来上海新诞生的高品质大剧场。文化艺术引领商业空间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当代城市大型商业体建设的共识。作为浦东前滩大型商业体建设的组成部分,前滩31演艺中心,配合前滩31的整体布局,共同演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理念,通过“大”“融”“变”,以艺术方式产生更大的市场虹吸效应。“大”体现在空间规模上,主剧场设有2500个座位,是目前国内高品质剧院座位最多的剧场,还配备一个1500平方米的黑匣子艺术空间。“融”在于空间可变,剧院2500个观众席可以瞬间全部沉入地面,使整个剧场变成一个走秀的大舞台;“融”同时还体现在形态多元的艺术展演上,可分别满足大型音乐会、音乐剧、明星演唱会、模特走秀等各类需求。“变”是剧场定位与演艺市场适配的明智选择。“大”“融”“变”进一步向剧院外部延展,有效联动前滩31区域内其他三大业态,形塑消费者全方位空间消费体验,建构与城市新生活共融共生的新场景。
- 王国伟罗晓敏
- 关键词:艺术多元化
- 出版产业人力资源价值的再认知被引量:1
- 2015年
- 互联网语境下的当代中国出版业,面临着一系列变革和挑战。而出版业最令人诟病的就是职业的社会认同度逐渐走低。表面现象为社会效益的高溢出和劳动力市场支付价格低水准的矛盾,深层次看,是出版产业对人力资源价值认知度严重不够。作为思想学术资源产品化的创意型企业,思想和创意的源头是人。因此,切实做好人才的发现、使用,并做好相应的资源配置,是当代中国出版企业无法回避的重要命题。
- 王国伟
- 关键词:出版人才
- 何以深度“文化广场化”?——上海文化广场深耕音乐剧全产业链研究
- 2023年
- 在演艺市场欣欣向荣的宏观趋势下,作为以音乐剧展演为特色的专业剧场,上海文化广场正以差异化的细分定位,凝结内生力量,扩展运营势能、创造市场空间。音乐剧是工业化产品,其生产过程的制度化和标准化,体现了工业革命对其塑造和影响。音乐剧产业是上海文化广场的核心业务定位,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上海文化广场持续深耕音乐剧生产与展演服务,逐渐建构起从音乐剧生产到消费的全产业链。上海文化广场不仅只是演出的剧场,也是具有生产性的工场、艺术与人群的秀场,更是观演双方共同的聚场。在内容生产方面,上海文化广场坚持“为观众选好戏”的初心,引入海外经典大戏,并且持续在原创音乐剧制作方面发力,探索出适应中国市场及本土审美的中国音乐剧发展思路。在剧场本体方面,上海文化广场致力于成为都市的“文化广场”,通过沉浸式戏剧项目的开发、剧场空间的改造和培育团队内生势能方面增加剧场的空间价值。在观演专业化方面,上海文化广场通过分析受众画像量化观演期待和消费意向,以期为“音乐剧女孩”们提供更加优质的观演服务。上海文化广场推动并伴随着中国音乐剧产业的成长,不但奠定了音乐剧行业的剧场标杆地位,也以“与人民共建城市”的剧场运营思路,深化“观众-剧场”的共同体意识,打开大众对于城市剧场的想象与进入的通道,为上海“亚洲演艺之都”的建设与提升添砖加瓦。
- 王国伟罗晓敏
- 关键词:音乐剧
- 另一种表述——时尚期刊封面的文化和商业诉求辨析
- 2011年
- 作为文化产业的基础板块——媒体格局中,现代时尚期刊身兼文化和商业双重属性,以市场主体参与完全的市场竞争,建构了一个现代文化消费背景下的媒体形态。本文意在通过研究现代时尚期刊品牌传播与商业信息传达第一要素——封面的文化与商业诉求的体现方式,对时尚期刊所负载的文化意义和市场价值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凸现现代时尚期刊的消费文化价值和其独有的产业特性,也为媒体的市场化、产业化转型提供实验性借鉴。
- 王国伟
- 关键词:视觉研究媒体转型
- 身体审美与艺术表达——当代舞蹈艺术中的身体观念与管理被引量:1
- 2022年
- 社会发展与转型,正进入细节化、品质化的深度探索与实践阶段。舞剧《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醒狮》《只此青绿》一路爆红,成为大众观看与消费的现象级事件。特别是《只此青绿》中的片段上了央视春晚之后,这种热潮到达传播的顶点。近年来,丰富的现代舞实验和街舞的大众广泛参与度使舞蹈已经成为艺术与大众融合度最高的社会艺术实践之一,身体也成为当代艺术最活跃、最前沿的实践场所。舞蹈是身体性表达的艺术,身体兼具观看对象和表达主体的双重价值,由此,身体艺术审美既是古典的,更是当代的。舞蹈复兴首先是身体艺术审美的复兴。身体叙事和身体表达,是艺术表达的本源,也是数字网络时代我们对自身生命的回望与回归。
- 王国伟王冰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