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同珍

作品数:2 被引量:35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质谱
  • 2篇色谱
  • 2篇气相
  • 2篇气相色谱
  • 2篇相色谱
  • 1篇对植
  • 1篇脂肪
  • 1篇脂肪酸
  • 1篇脂肪酸含量
  • 1篇植物油
  • 1篇质谱法
  • 1篇质谱联用
  • 1篇质谱联用仪
  • 1篇气相色谱-质...
  • 1篇气相色谱-质...
  • 1篇气相色谱-质...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聚类分析
  • 1篇化学计量

机构

  • 2篇广东工业大学
  • 2篇惠州出入境检...

作者

  • 2篇余林
  • 2篇王同珍
  • 2篇曹维强
  • 1篇陈孝建
  • 1篇蔡淑琴
  • 1篇王淑琼

传媒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煎炸时间对植物油脂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煎炸时间对大豆油、花生油和芝麻油3种植物油脂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煎炸温度为350℃,煎炸时间分别为0.5、1、3、5、7、25 h,用氢氧化钾-甲醇溶液进行甲酯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对脂肪酸甲酯化溶液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油脂中总脂肪酸含量呈现递减趋势。其中,油脂中饱和脂肪酸(SFA)的总含量均呈递增趋势,而不饱和脂肪酸(UFA)的总含量均呈递减趋势。结论煎炸25 h后的大豆油、花生油和芝麻油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分别由19.03%、14.68%、17.54%增至33.01%、23.24%、27.41%,变化率分别为58.45%、34.43%、56.34%,从饱和脂肪酸的变化率来看,花生油相对更稳定。而其不饱和脂肪酸(UFA)分别由80.84%、85.21%、82.39%减少到59.67%、68.97%、69.41%,变化率分别为19.06%、26.18%、15.75%,从不饱和脂肪酸来看,芝麻油更具稳定性。
王同珍余林邱思聪王淑琼曹维强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法脂肪酸含量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对6种植物油进行判别分析被引量:19
2015年
测定了6种不同种类植物油(茶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芝麻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旨在探讨利用植物油脂肪酸的指标对不同种类的植物油进行分类和判别的可能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6种不同植物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对6种不同植物油脂肪酸进行分析、对比,得出植物油脂的主要成分为C16∶0,C18∶0,C18∶1 cis-9,C18∶2 cis-9,12和C18∶3 cis-9,12,15。这5种主要脂肪酸的总含量在茶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芝麻油中分别为98.455%,97.586%,89.019%,97.378%,98.294%和98.021%。6种植物油的不饱和度(U/S)均大于2.000,其中最小为花生油2.055,最大为茶籽油3.976。进行主成分分析降维得到前3个主成分,因为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达到80.060%,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为35.853%,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3.847%,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0.360%。建立了3个典则判别函数,典则判别函数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0,且对于茶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芝麻油的初始分类正确率为100.0%,交叉验证正确率为100.0%。
王同珍余林邱思聪陈孝建蔡淑琴曹维强
关键词:植物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