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叙进
- 作品数:23 被引量:134H指数:8
-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矿业工程更多>>
- DRFS内固定复位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总结脊柱滑动撑开复位固定系统 (DRFS)内固定在腰椎滑脱中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 3 2例行DRFS内固定的腰椎滑脱术前、术后的X线变化及其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滑脱椎体复位理想 ,9例Ⅰ度滑脱全部恢复正常 ,2 0例Ⅱ度滑脱中 18例恢复正常 ,2例恢复到 0~Ⅰ度。 3例Ⅲ度滑脱中有 2例恢复正常 ,1例恢复到 0~Ⅰ度。全部植骨融合成功。没有发现感染、神经损伤、断钉等并发症。结论 DRFS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 ,操作简单、易于安装 ,并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椎体及椎间隙的高度 ,为脊柱的结构重建和功能恢复提供了一个坚强而稳定的基础。
- 王叙进秦文亮王清任启光杨庆国
-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DRFS内固定脊柱功能椎板减压硬脊膜外麻醉
- 两种前路减压术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比较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 ,ACDF)与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 ,ACCF)对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由同一组医师行颈前路手术治疗并成功随访的33例相邻两节段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18例患者行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B组,15例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联合钛网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JOA评分、颈椎曲度变化、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15个月,平均132个月。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出血量少于B组,两组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天数略少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天、术后1年随访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JOA评分、融合节段高度及颈椎曲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JOA评分及颈椎曲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节段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术后1年随访均达到骨性融合的标准。结论两种方法治疗双节段颈椎病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AcDF相比,AccF视野清楚、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但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在维持融合节段高度方面比AcDF差,存在钛网下沉现象。
- 黄小东方诗元王叙进孙建皖徐磊
- 关键词:颈椎病前路减压脊柱融合术椎体次全切除术
- 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评估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DL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TLIF治疗DLS患者32例。手术前后采用Denis疼痛与工作量表评估临床疗效;测量手术前后的腰椎滑脱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和腰椎前凸角,并行影像学评估;采用Macnab标准综合评定优良率。结果32例均获随访,时间2~4(2.8±0.2)年。术后Denis疼痛与工作量表分布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2~3 d、3个月、6个月和1年的腰椎滑脱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腰椎滑脱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影像学检查见椎间及后侧植骨区成熟骨桥生长。Macnab评定:优14例,良16例,可2例,优良率93.8%。结论改良TLIF治疗DLS具有创伤小,能提供理想的复位、满意的临床疗效和融合率。
- 杨家赵方诗元王叙进孙建皖徐磊孔荣
-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滑脱椎弓根螺钉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中的应用分析
- 目的研究清创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9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
- 李蒙徐磊王叙进方诗元
-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外科伤口感染脊柱术后
- 屈肘牵推手法及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移位肱骨髁上骨折
- 1998年
-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其中95%以上为伸直型骨折。1991年1月至1996年12月,我们采用屈肘位牵引推挤法整复及夹板外固定治疗明显移位的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7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6例中,男45例,女31...
- 桑任桐王叙进
-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儿童
- 椎旁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入路在治疗胸腰段骨折对椎旁肌损伤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在治疗胸腰段骨折中对多裂肌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共45例胸腰段骨折满足研究条件的随机分为椎旁肌间隙入路21例和传统正中手术入路24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5 d肌酸激酶水平,术后6个月随访时行椎旁肌肌内静息肌电图评估及磁共振检查评估椎旁肌肉萎缩程度,16例患者取内固定行多裂肌组织学检查。[结果]肌酸激酶传统入路组术后高于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术后第1、3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5 d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随访行多裂肌肌电图检查及磁共振检查,发现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出现失神经纤颤电位少且MRI评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组织学检查发现类似的结果。[结论]传统手术入路和和椎旁肌间隙入路对多裂肌均有损伤,但椎旁肌间隙入路对椎旁肌损伤小于传统手术入路。
- 戴胡明方诗元夏睿王叙进孙建皖徐磊
- 关键词:椎旁肌间隙入路胸腰段骨折椎旁肌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以及单/双侧进针组的临床对比。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
- 李蒙方诗元王叙进孙建皖徐磊
- 应用不同术式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背景: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出现腕关节疼痛无力、关节僵硬、桡骨远端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可能与腕关节长期处于不正常的解剖位置以及不恰当的长时间外固定有关。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诊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60例(63侧),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不同术式,包括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A组)、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B组)与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C组),比较不同术式的疗效。结果与结论:60例患者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成功率为100%,随访时间为7-24个月,平均(13.5±5.3)个月。A组的优良率最高(87.5%),与B组50.0%和C组5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疗效较好。
- 徐磊方诗元王叙进孙建皖
- 关键词:骨科植入物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外固定
- 双动头置换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2
- 2015年
- [目的]比较双动头置换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自2011年7月~2013年7月4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双动头置换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血红蛋白浓度、术前术后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死亡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HHS)。[结果]本组全部病例术后随访13~15个月。两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前术后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年HH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双动头置换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完全负重时间较Intertan内固定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面,双动头置换与Intertan内固定都有着良好的疗效,但双动头置换在早期下地活动方面较Intertan内固定组有明显优势,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 徐玮孔荣方诗元禹德万李守民夏睿黄威王英明黄炎孙建皖王叙进姚刚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骨质疏松
- 经皮穿刺切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324例)
- 目的:评价APLD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1995年10月-2003年2月采用APLD手术治疗324例椎间盘突出症回顾分析.总结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手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
结果...
- 王叙进秦文亮王清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APLD经皮穿刺切吸治疗手术适应症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