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菲
- 作品数:124 被引量:586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农科院青年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 花药和小孢子培养技术应用于大麦育种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7
- 2014年
- 大麦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啤酒和饲料工业的重要原料,因此培育耐逆、抗病、丰产、优质大麦新品种,可以大大提高大麦的产量和品质。育种方法的改进,可以提高大麦遗传改良的效率。本文对大麦的花药和小孢子培养技术在遗传改良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对依据小孢子培养技术,发展多项大麦遗传改良技术的前景展开了讨论。
- 王亦菲陆瑞菊黄剑华
- 关键词:大麦花药小孢子育种
- 观赏水草的离体培养被引量:28
- 2004年
- 以二个观赏水草为供试材料 ,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供体植株经消毒、短时间修复培养的重复 ,达到减少植株带菌量以及提高成活率的目的 ;确定以MS为基本培养基 ,6 BA 0 .5mg/L与 0 .2 5mg/L交替使用能有效提高增殖率和控制玻璃苗 ,添加NAA 0 .0 2mg/L能使试管苗健壮 ,转入 1/ 2MS无激素培养基即能获得 98%以上的生根率 ,炼苗后移栽水培 ,成活率可达 10 0 %。
- 孙月芳陆瑞菊周润梅王亦菲
- 关键词:观赏水草离体培养培养基外植体表面灭菌
- 提高粳稻花药小孢子离体培养反应的研究
- 以大田种植的粳稻品系为供试材料,比较了基因型、离体穗低温预处理和诱导培养基中0.5 mg/L2, 4-D、2,4,5-T 与50g/L 蔗糖、麦芽糖配合使用、渗透压以及添加0.5 mg/L NAA对粳稻花药培养的影响.结...
- 陆瑞菊孙月芳王亦菲单丽丽黄剑华
- 关键词:水稻花药培养小孢子培养
- 文献传递
- 一种禾谷类作物单倍体群体的构建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禾谷类作物单倍体群体的构建/繁育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禾谷类作物的分蘖节基部分生组织产生丛生芽;和繁育丛生芽,从而获得单倍性遗传稳定的单倍体植株。本发明还包括用于所述方法的各培养基,以及含有所述培养基的试剂...
- 何婷刘成洪黄剑华郭桂梅陆瑞菊王亦菲陈志伟高润红徐红卫
- 文献传递
- 培养基组成对大岩桐继代培养和腋芽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为了优化大岩桐组培快繁条件,以其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MS培养基中无机盐大量成分、蔗糖、琼脂、6-BA对继代培养和腋芽增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MS无机盐大量成分和蔗糖浓度对继代培养的组培苗的鲜重、株高、根长具有显著影响;6-BA对腋芽再生增殖倍数影响极显著,MS培养基使用1/2浓度的无机盐大量成分,添加40 g/L蔗糖、6.0 g/L琼脂配合0.2 mg/L 6-BA可以取得较好的继代培养和腋芽增殖效果。
- 何婷刘成洪郭桂梅陈志伟杜志钊高润红徐红卫邹磊王亦菲
- 关键词:大岩桐试管苗继代培养腋芽增殖
- 一种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大麦杂交种快速鉴定的方法被引量:8
- 2010年
-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大麦育种以及将来更好地开展大麦杂交种纯度检测工作,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大麦杂交种进行杂种鉴定。结果表明两种DNA提取方法和两种检测方法都可以准确地进行大麦杂交种鉴定,并且简易DNA提取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可以快速、有效、经济的进行大麦杂交种的鉴定。
- 陈志伟李梁陆瑞菊王亦菲何婷黄剑华
- 关键词:大麦分子标记杂交种
- NaCl处理对高、低芥酸油菜种子萌发和离体茎尖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以2份高芥酸油菜绵油13号、高芥4号和2份低芥酸油菜绵恢PS-1-2、绵恢8号为试验供体材料,观察了组织培养条件下,NaCl胁迫对高、低芥酸油菜种子萌发和离体茎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4g/L NaCl浸种和培养基中添加10g/L NaCl均对种子萌发率产生抑制作用,且高芥酸油菜种子的萌发率明显高于低芥酸油菜。比较2种方式浸种11d的萌发率,为4g/L NaCl浸种的低芥酸油菜材料高于无菌水浸种的材料,高芥酸油菜的表现则相反。培养基中添加6g/L NaCl对离体培养茎尖的存活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高芥酸油菜茎尖生长的受抑制程度明显低于低芥酸油菜。可以得出结论,供试的高芥酸油菜在萌发和离体培养阶段的耐NaCl性明显优于低芥酸油菜。
- 王亦菲黄剑华陆瑞菊周润梅
- 关键词:油菜高芥酸低芥酸NACL胁迫
- 应用花药培养选育水稻广亲和恢复系(英文)被引量:2
- 1997年
- 1990年配制广杂和品种02428、轮回422与籼粳恢复系杂种F1,翌年对广亲和品种与籼粳恢复系杂种F1进行花药培养获得纯会二倍体花粉再生植株.以粳不育系寒丰A,籼不育系珍汕97A、籼粳测验种南京11、南特、Balilla、秋光为母本与花粉再生植株测交,鉴定筛选广亲和恢复系.结果表明在籼恢和广亲和品种杂交F1的花培后代中,对寒丰A和珍汕97A具有强恢复力的花粉再生植株分别占36.67%和64.67%.衍生于粳恢和广亲和品种杂种动的花粉植株中,分别有71.26%和32.34%的植株对寒丰A和珍汕97A具有强恢复力.从317份粳恢或籼恢和广杂和品种杂种F1花粉再生植株中筛选出15个农艺性状优良的广杂和恢复系.部分衍生于花药培养的广亲和恢复系与寒丰A、珍汕97A测交,杂种F1农艺和产量性状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中广亲和恢复系H17、H158和H281表现出优良的广亲和性和广谱恢复性。遗传分析表明这3个广亲和恢复系的广亲和性由一对显性生效基因控制,符合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花药培养是迅速改良和培育水稻广亲和恢复系的有效途径之一.
- 杨竹平陈明辉邓晓梅王亦菲
- 关键词:水稻广亲和性恢复力花药培养杂种优势
- 全文增补中
- 小孢子盐胁迫筛选培养选育的大麦新品系特性研究
- 2022年
- 以3份大麦DH(Double haploids)新品系(K09-4、K1和A7-20)及其亲本为供试材料,采用营养液水培和大田种植方式,分别在苗期和成熟期对其进行鉴定,其中苗期主要调查地上部干重和Na^(+)∕K^(+),成熟期主要调查产量及构成因素,并对3份新品系的制啤品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个新品系A7-20、K1、K09-4在苗期盐胁迫处理后,地上部干重相对值分别为0.279、0.213、0.130,Na^(+)∕K^(+)比值分别为1.587、3.067、4.136,表明其耐盐性高于其亲本或介于双亲之间;大田成熟期平均产量分别为6587.95 kg∕hm^(2)、6846.75 kg∕hm^(2)、6940.52 kg∕hm^(2),均高于对照品种‘花30’;制啤品质检测显示:3份新品系啤酒大麦品质和啤酒麦芽品质均达到国家优级标准。综上,3份大麦DH新品系苗期和成熟期耐盐性均较亲本有显著提升,且制啤品质均达到优级,表明结合诱变∕杂交育种技术和小孢子盐胁迫筛选培养技术可定向改良大麦品种。
- 宗营杰王亦菲余飞宇许建华张述伟杜志钊黄赛华刘成洪
- 关键词:大麦小孢子培养麦芽品质
- 早熟高产优质大麦花-30的选育被引量:12
- 2000年
- 黄剑华陆瑞菊孙月芳周润梅王亦菲
- 关键词:大麦早熟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