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浩浩
- 作品数:14 被引量:45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测量不同程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探讨RNFL厚度与DPN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为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78例患者为研究组,同时选取5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用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估研究组78例受试者DPN程度,分为4组:无、轻度、中度、重度DPN组。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以视盘为中心作直径为3.4mm的环形扫描,测量视网膜全周平均及上方、下方、鼻侧、和颞侧象限平均RNFL厚度。分析不同程度DPN各组间RNFL厚度差异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对RNFL厚度的影响。结果按DPN程度分析,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轻、中、重度DPN组全周平均、上方和下方RNFL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DPN组与正常对照组下方象限RNFL厚度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视网膜病变程度分析,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中度与重度NPDR组全周平均、上方、下方RNF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轻度NPDR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下方象限RNF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NFL厚度的变化与DPN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随着DPN症状的出现和加重,RNFL厚度亦明显变化,提示可通过对DPN的简单评估推测RNFL厚度变化,进而有效指导临床诊疗。
- 郑丹陈松狄浩浩方思捷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眼底自发荧光观察
- 目的 对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患者的眼底自发荧光(FAF)特征进行观察.方法 对6例6眼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FA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造影(ICGA...
- 闫淑杜敏邵玲狄浩浩
- 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视网膜术治疗严重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观察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分析Ⅵ期严重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行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RS)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硅油取出时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天津眼科医院就诊的72例91只眼PDR患者均行23G或20G彻底的玻璃体切除、膜剥除、曲安奈德使用、气液交换或重水使用、眼内激光、巩膜外冷冻及硅油填充,所有手术保留晶状体。根据术后眼底恢复情况择期行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记录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平均年龄(54.35±7.20)岁,术后随访12~28个月,VRS和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手术间隔平均时间(3.7±1.3)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88只眼,部分复位3只眼,复位率96.7%。59只眼(64.8%)术后BCVA提高,23只眼(25.3%)BCVA保持不变,另9只眼(9.9%)BCVA下降;术后BCVA≥0.1者54只眼(59.3%),0.02-0.1者19只眼(20.9%),≤0.02者18只眼(19.8%),术后2只眼BCVA达到0.8。术后并发糖尿病视神经病变32只眼(35.2%);视网膜前膜14只眼(15.4%);RD再发4只眼(4.4%);继发性青光眼4只眼(4.4%);一过性高眼压发生9只眼(9.9%),低眼压4只眼(4.4%),玻璃体再出血3只眼(3.3%)。结论严重PDR患者保留晶状体的VRS联合硅油填充术后,行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安全有效。
- 狄浩浩陈松王昀郑丹方思捷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硅油取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 广角镜下保留晶状体的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严重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目的:研究严重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并发白内障在广角手术显微系统下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RS)联合硅油填充,硅油取出时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视力恢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ROLs全视网膜镜...
- 陈松狄浩浩王昀
- 关键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白内障硅油取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前膜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前膜中的表达差异,并探讨EpoR表达水平与PDR术后视力预后的关系。方法临床对照实验研究。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并剥除视网膜前膜的PDR患者24只眼,为PDR组,并收集同期行相同手术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12只眼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术中剥除的两组视网膜前膜上EpoR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对EpoR在P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对两组视网膜前膜中EpoR表达量的差异进行比较,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EpoR表达量与PDR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poR在PDR组和对照组的表达分别为(0.0167±0.0070)、(0.0119±0.003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7,P=0.006)。EpoR表达水平与PDR术后矫正视力有关联(r=0.514,P=0.010),视力提高组EDOR的平均累积光密度值低于视力非提高组。结论EpoR在PDR视网膜前膜中表达增高,Epo—EpoR途径可能在PDR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且EpoR在视网膜前膜表达的升高可能影响PDR视力的预后。
- 董蒙狄浩浩陈松王昀
- 关键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视网膜前膜视力预后
- 芪明颗粒联合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联合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黄斑水肿疗效。方法临床确诊为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80例80只眼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常规行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眼压、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激光光凝组(激光组)和芪明颗粒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组(联合组),分别为40只眼。随访期间采用治疗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以12个月为疗效判定时间点,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的变化情况。结果 12个月随访时,激光组、联合组激光光凝的平均次数分别为1.9、1.4次,联合组激光光凝次数少于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联合组患者较治疗前视力预后有效率分别为4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联合组患者CRT较治疗前分别减少了(90.7±19.6)、(126.2±30.6)um,与治疗前的CR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27,26.085,P<0.01)。结论芪明颗粒联合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BRVO合并黄斑水肿可以减少重复激光光凝次数,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
- 杜敏邵玲闫淑狄浩浩刘钰
-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芪明颗粒激光光凝
- 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长期临床观察
- 目的 研究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Ⅵ期行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RS)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硅油取出时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间在天津市眼...
- 陈松狄浩浩王昀
- 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前膜上的表达
- 目的:通过检测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在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和非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前膜中...
- 狄浩浩
-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基因表达细胞病理学
- 微导管引导的外路小梁切开术治疗儿童青光眼的短期疗效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评估微导管引导的小梁切开术治疗初次手术和既往手术失败的儿童青光眼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微导管引导的小梁切开术的儿童青光眼患者28例(39眼)。方法回顾初次手术组(A组,15例22眼)及再次手术组(B组,13例17眼)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降眼压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眼压及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的变化及手术成功率。随访时间为6~17个月(中位数为13个月)。主要指标眼压、降眼压药物种类、手术成功率。结果A组术前平均眼压(31.23±6.05) mmHg,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5.14±4.63)mmHg(t=8.40,P<0.05);术前使用降压药种类的中位数(范围)为3(1~4),术后为0(0~2)(Z=3.97,P<0.05)。B组术前平均眼压(29.47±5.75)mmHg,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5.65±4.03)mmHg(t=6.97,P<0.05);术前使用降压药种类的中位数为3(1~4),术后为0(0~2)(Z=3.75,P<0.05)。末次随访A组完全成功率为77.27%,B组为88.24%(P=0.438)。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随访半年以上的结果显示,微导管引导的小梁切开术治疗初次手术和再次手术的儿童青光眼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 王博王博狄浩浩杨潇远高传文陈鹏
-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开术儿童
- 早产儿眼病的筛查及早期治疗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早产儿眼病筛查以及早期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行儿童数字化广域眼底成像系统(Children wide-area digital fundus imaging system,Ret-CamⅢ)检查的1426例(2852眼)早产儿进行眼底检查并照像,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风险评估并进行早期治疗。结果对1426例(2852眼)早产儿进行眼病筛查,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82眼、先天性白内障18眼、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5眼、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4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3眼、先天视盘发育异常2眼、先天性小眼球2眼,共检查出患儿眼病216眼(7.57%)。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进行患儿视网膜激光光凝37眼,眼内注药16眼,眼内注药联合激光光凝15眼,玻璃体手术联合激光光凝5眼,部分息儿放弃治疗。结论早产儿眼病的筛查和早期治疗以提高视力和生存质量。
- 赵宏王瑞峰狄浩浩李彩红沈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