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溥
- 作品数:23 被引量:189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植物吸收根的增殖和生长与养分变异的关系——臭椿、翠菊、加拿大一枝黄花分根实验的启示被引量:1
- 2013年
- 构件理论认为植物根可以相对独立地吸收养分和对所处环境的养分条件做出响应。根据成本-收益理论,单个根(构件)的生死、生长发育与其吸收的养分收益和自身建造、维持的消耗有关。基于此,该文提出两个关于吸收根生死条件的假设:1)当可利用养分低于低临界值,根死亡在一段时滞(数天到几周)后发生;2)当可利用养分高于高临界值并持续一段时间,新的侧根产生。为了检验这两个假设,用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翠菊(Callistephus chinensis)、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作实验物种,设计了温室分根实验。每株植物选3个一级根,分别引入3个不同养分水平的斑块:0、20、200μgN·g–1。每4天将根暴露并拍照,查数新根数并测量细根总长度和一级侧根长。由于高养分处理斑块内根的快速生长,实验在开始后8天或12天结束。结果显示:除臭椿在0养分处理外,三物种在各养分处理下都有侧根产生,总根长均有增加;臭椿、翠菊、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不同观测时间和养分水平处理间的侧根数目和总根长差异显著,而一级侧根长除臭椿外变异均较小;整个过程中没有根死亡。研究结果部分支持两个假设。本研究还为进一步探究根模块构件增殖、生死过程机制提出新的建议,即除需要更长的实验时间外,还应该考虑:1)多种资源各自及联合对根生长、生死过程的影响;2)资源斑块和整个根系生长背景的资源丰度对比;3)根构建和根维持的相对C消耗。
- 胡凤琴牟溥
- 关键词:臭椿翠菊加拿大一枝黄花
- 东北虎种群的时空动态及其原因分析被引量:19
- 2009年
- 作者通过对广泛的历史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种群在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时空动态及其原因,并从景观生态学和可持续性科学的角度对东北虎的保护提出了建议。东北虎是俄罗斯远东、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以及朝鲜的关键种。近百年以来的多种人为干扰因素使该种群从一个世纪前的近3,000只的历史最高纪录减少到目前约500只的低水平。现存种群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Sikhote山脉的一个大生境区域和两个靠近中俄边境孤立的小生境斑块,少数个体零星分布在中国境内几个小而孤立的生境斑块中。威胁东北虎种群生存的两个最主要因素是捕猎、生境丧失和破碎化。此外,食物匮乏、战争等因素也对东北虎的生存和繁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我们建议建立长期监测平台;禁止盗猎并限制在东北虎潜在栖息地采伐、狩猎以及修筑道路等人类活动;建立相互连通的保护区域,特别是建立中国与俄罗斯间跨国界的生态廊道。这些保护措施应该以景观生态学和可持续性科学为指导,实现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同时考虑东北虎种群的生存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促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 田瑜邬建国寇晓军李钟汶王天明牟溥葛剑平
- 关键词:东北虎
- 黄土高原地区刺槐生长模型概述
- 2009年
- 植被建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作为该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其发生、发展动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土流失防治的效益与土壤水分的平衡.文章概述了黄土高原地区刺槐生长模型方面所进行的一些研究,以期了解黄土高原刺槐生长模型的特点、进展与发展的方向.
- 李金朝李钟汶牟溥葛剑平
- 关键词:刺槐黄土高原
- 硝态氮和铵态氮对翠菊根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本试验在温室内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氮(NO3-:1,10,30mmol·L-1;NH4+:1,5,10mmol·L-1)和不同形态的氮(NH4+和NO3-)分别进行处理20和44d后对翠菊植株、根系形态和根系生物量的影响.以验证以下2个科学假设:1)20d处理,随着硝态氮和铵态氮浓度升高,根系长度、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和根生物量分别有下降趋势;2)44d处理,随着硝态氮和铵态氮浓度升高,根系长度、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和根生物量分别显著下降(p<0.01).结果显示: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硝态氮处理,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根系干质量随浓度升高显著下降(p<0.01),但根冠比和根系直径没有显著变化;铵态氮处理结果与之相同;相同浓度处理下,尤其是10mmol·L-1的铵态氮对根系抑制作用显著比硝态氮强(p<0.01).上述结果表明,翠菊对不同浓度氮和不同形态氮的适应性表现为根系形态和生长发育的变化.
- 董佳牟溥
- 关键词:翠菊硝态氮铵态氮
- 翠菊根系养分捕获形态塑性及其生理机制被引量:5
- 2012年
- 为验证以下3个假设:1)NO3–和NH4+及其不同供给方式显著影响根系生长;2)NO3–和NH4+以及不同供给方式对根内激素含量影响显著;3)根构型(1级根长、单位2级根上1级侧根密度(分枝强度)和1级根在2级根上的根间距)与根内激素(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细胞分裂素(玉米素核苷+玉米素)(CK(ZR+Z))含量显著相关,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使实验植物翠菊(Callistephus chinensis)在两种氮肥(NO3–和NH4+)、不同施氮浓度(NO3–:0.2、1.0和18.0mmol·L–1;NH4+:0.2、4.0和20.0mmol·L–1),以及脉冲和稳定两种施用方式处理下生长。在处理35天后收获植物,测定根系生物量、根系构型指标(根系1级根长、单位2级根上1级侧根数和1级根在2级根上的根间距)和根系中激素含量(IAA、ABA和CK(ZR+Z))。结果显示:1)实验处理对根生物量和根系中IAA、ABA和CK(ZR+Z)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施用NH4+使根生物量和根内IAA含量显著低于施用NO3–;高浓度NO3–和NH4+处理亦使根生物量和IAA降低;相对于稳定处理,脉冲施氮显著降低根生物量和根内IAA含量;NO3–使根内CK(ZR+Z)含量显著高于施用NH4+,且与施氮浓度及施氮方式无关;NO3–处理下,高浓度使根内ABA含量提高,且脉冲处理使ABA含量升高。NH4+处理下,高浓度使根内ABA含量降低,而施氮方式对其没有显著影响。2)根构型因素与根内激素关系各异:各激素与1级根间距无显著关系;IAA和CK(ZR+Z)与1级根长和侧根密度有显著回归关系。3)根构型因素与根生物量的关系是根生物量与1级根长和侧根密度有显著正回归关系,与1级根间距无显著回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翠菊根生长的"反常"可能是由于其对脉冲高浓度NH4+耐受阈值低所致。该研究通过实验建立了氮养分种类/供应方式通过改变激素、影响根构型而影响根生长的联系,进一步探究了植物根养分捕获塑性机制。
- 董佳牟溥
- 关键词:翠菊施氮处理根构型根生物量
- 森林放牧对林下灌草层片的影响
- 2021年
- 野生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和东北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是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级物种,是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良好结构的指示物种。林下灌草层片是东北虎、东北豹所食猎物的主要生境和食物来源。因此调查中国吉林珲春地区次生林、林下灌草层生物量,对蒙古栎重要值大于50%的162条样线和646个1 m 2样方进行分析。野外调查将样方的放牧强度分为对照组、轻度放牧组和放牧组,样方内的植物分为灌木/树叶、禾草/莎草、其他禾草和蕨类4个类别。以放牧强度为自变量,以4种植物类别的生物量为响应变量,进行嵌套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森林放牧显著减少林下灌木层植物的生物量。从食物链的角度出发,为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平衡和野生动植物种群健康,建议科学放牧,降低放牧强度和密度。
- 赛九玛王乐魏京京杨艳杨丽萌牟溥
- 关键词:蒙古栎林生物量
- 植物根系养分捕获塑性与根竞争被引量:56
- 2012年
- 为了更有效地从土壤中获取养分,植物根系在长期的进化与适应中产生了一系列塑性反应,以响应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时空异质性。同时,植物根系的养分吸收也要面对来自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植物根竞争的结果,包括养分条件、养分异质性的程度、根系塑性的表达等。竞争会改变植物根系的塑性反应,比如影响植物根系的空间分布;植物根系塑性程度差异也会影响竞争。已有研究发现根系具有高形态塑性和高生理塑性的植物在长期竞争过程中会占据优势。由于不同物种根系塑性的差异,固定的对待竞争的反应模式在植物根系中可能并不存在,其响应随竞争物种以及土壤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此外,随着时间变化,根系塑性的反应及其重要性也会随之改变。植物对竞争的反应可能与竞争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有关,有研究表明亲缘关系近的植物可能倾向于减小彼此之间的竞争。根竞争对植物的生存非常重要,但目前还没有研究综合考虑植物的各种塑性在根竞争中的作用。另外根竞争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尚待深入的研究。
- 王鹏牟溥李云斌
- 高层楼群近地风环境对人居生态的影响以及利用景观建筑设计措施缓解被引量:4
- 2015年
-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大、中城市的高层商住小区鳞次栉比.在人民生活水平、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随城市现代化而产生的各种城市病也随之产生.高楼风的负面影响即是其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利用风动模拟结果对高楼风的产生条件、格局、尤其是近地风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并对高楼风对小区环境质量(如沙尘、热岛效应、污染、噪音)、人居舒适度的影响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对利用景观建筑设计和植物设计技术缓解高层小区近地高楼强风进行初步尝试.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具体地区不同季节高层建筑对近地风环境,在相对于建筑的不同地方,进行乔灌草植物、常绿与落叶植物的合理配置,或必要的地貌调整,能够有效地缓解近地高楼风的负面影响.
- 徐志华冯武军张映冰牟溥
- 凉水和帽儿山地区低级溪流生境和水质状况被引量:11
- 2007年
- 为研究不同植被景观土地利用下低级溪流的生境状况和水质差异,对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松原始林内和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天然次生林植被和农田背景下各3条溪流生境和水质状况进行调查。对溪流生物特性(悬浮藻、附着藻)和理化性质(温度、混浊度、溶解氧(DO)、pH、NH4+-N、NO3--N、PO43--P、总氮(TN)和总磷(TP))以及细小颗粒有机物质(FPOM)和粗大有机物质(CPOM))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凉水地区原始林溪流的生境状况好于帽儿山地区的次生林,帽儿山地区农田溪流生境最差。原始林溪流具有稳定的溪底生物生活基质,稳水区和急流区均匀分布,稳水区尺度变化大,受淀积物沉降干扰小,河道较弯曲,河岸稳定,河岸植被覆盖度高;次生林溪流以急流区为主,稳定基质相对较差,并受到一定程度的淀积物沉降干扰,河岸尚稳定,有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农田溪流基质不稳定,受到强烈淀积物沉降影响,渠道化严重,河岸带植被严重破坏。3种景观背景下溪流总磷(TP)、溶解氧(DO)、混浊度、温度、氮磷比值(N/P)(p<0.05)存在显著差异。原始林溪流NH4+、DO、TP、TN、悬浮藻浓度和pH较高、附着藻数量较多,温度较低、FPOM和CPOM的数量较少;次生林溪流的NO3--N、N/P和TDIN较高,浊度较低;农田溪流浊度、温度、PO43--P较高,DO和pH较低,附着藻数量较少。景观尺度上的土地利用对溪流生境具有深刻的影响,同时决定溪流的水质状况。
- 王庆成姚琴牟溥李金国吕跃东乔树亮韩壮行
- 关键词:景观土地利用
- 如何写好数据分析和几个相关的统计问题被引量:3
- 2013年
- 该文就生态学论文"材料和方法"部分中"数据分析"的写作规范进行讨论,希望对论文写作有所帮助。还讨论了在生态学论文数据分析部分常遇到的几个统计问题,如采用更有效的统计方法、相关因变量、方差不齐性、统计显著性与生物学/生态学显著性、伪重复问题。
- 胡凤琴李硕牟溥
- 关键词: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生态学因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