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文

作品数:138 被引量:593H指数:13
供职机构:深圳市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38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3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2篇献血
  • 32篇献血者
  • 24篇无偿
  • 24篇无偿献血
  • 24篇核酸
  • 23篇病毒
  • 18篇细胞
  • 17篇核酸检测
  • 16篇无偿献血者
  • 14篇血液
  • 13篇基因
  • 12篇血型
  • 11篇乙肝
  • 11篇献血人群
  • 10篇血小板
  • 10篇无偿献血人群
  • 10篇RHD基因
  • 9篇流式细胞
  • 9篇流式细胞术
  • 9篇分子

机构

  • 119篇深圳市血液中...
  • 13篇深圳市输血医...
  • 10篇深圳市人民医...
  • 6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深圳市血液中...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北京大学深圳...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红十字...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红会医...
  • 1篇东莞市中心血...

作者

  • 135篇熊文
  • 51篇曾劲峰
  • 44篇邵超鹏
  • 33篇许晓绚
  • 29篇郑欣
  • 28篇叶贤林
  • 24篇古醒辉
  • 17篇刘衡
  • 17篇王立林
  • 15篇朱为刚
  • 14篇邬林枫
  • 14篇曾雪珍
  • 14篇周丹
  • 14篇杨宝成
  • 14篇周一炎
  • 12篇张红
  • 11篇孔令魁
  • 10篇李雪梅
  • 10篇李桢
  • 10篇王宋兴

传媒

  • 40篇中国输血杂志
  • 6篇临床输血与检...
  • 6篇中国输血协会...
  • 4篇现代检验医学...
  • 4篇第十六届中南...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2014中国...
  • 3篇中国输血协会...
  • 2篇白求恩医科大...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国际输血及血...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国输血协会...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8篇2018
  • 5篇2016
  • 5篇2015
  • 12篇2014
  • 8篇2013
  • 14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11篇2007
  • 10篇2006
  • 11篇2005
  • 11篇2004
  • 6篇2003
1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例HIV窗口期献血者早期治疗血清学检测结果追踪分析
目的 动态分析明确1例HIV窗口期献血者早期治疗后不同血清学检测方法临床灵敏度.方法 1例献血者确认HIV窗口期后早期治疗,10次追踪过程中,补充进口、国产HIV抗体ELISA检测,HIV RNA单人份核酸实验,蛋白免疫...
曾劲峰赵锦桂文进许晓绚赵方熊文洪文旭王立林
关键词:化学发光
定期无偿献血者NK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2009年
目的分析定期无偿全血捐献者、血小板捐献者的NK细胞数量以及细胞毒活性,评价定期捐血对机体NK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三组人群(定期无偿全血、血小板和首次捐血者,后者为对照组)外周血中NK细胞群的数量进行分析。采用效/靶细胞混合培养的方法,计算出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结果全血捐献者NK细胞数量及其对靶细胞的杀伤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捐献者NK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全血捐献者献血间隔期较长(〉3个月),机体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NK细胞数量及其细胞毒性,而血小板捐献者献血间隔期短,机体通过NK细胞数量的增加来调节由于其功能降低对机体造成的影响。
李桢熊文程良红唐斯王飞张艳艳
关键词:NK细胞免疫功能细胞毒性流式细胞术
IL-10对体外培养的人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2001年
熊文万军梅孙业红
关键词:IL-10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
因鉴定RHD基因和基因合子型而建立的测定技术
邵超鹏刘辉周一炎熊文袁宏安万新徐恒瑰
该项目新发现的主要应用领域为临床医学的血液疗法、检验医学等学科领域。该技术即通过特定的手段测定个体RHD基因的三种合子型:D/D纯合型、d/d纯合型、及D/d杂合型。该研究的检测系统结合二管简易的PCR反应,一管特异性检...
关键词:
关键词:RH血型等位基因
追踪分析深圳地区3例SARS-CoV-2抗体确证阳性献血者流行病学特点
目的追踪分析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筛查确诊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抗体阳性献血者流行病学特点...
熊文卢亮朱为刚刘晋洪曾劲峰王立林
1例D^(VI)Ⅲ型孕妇的免疫状态和RHD基因分析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追踪研究 1例弱D表型孕妇 (G4P0 )的胎母免疫状态和其RHD基因型。方法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DNA序列分析技术和流式细胞术。结果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 PCR)检测RHD第 3~ 7、9~ 1 0外显子显示第 3~ 6外显子为阴性 ;编码区全长序列分析显示第 1~ 2 ,7~ 1 0外显子序列与正常RHD基因 致 ,其余外显子缺失 ,证实个例为部分D表型DVIⅢ型 ,其RHD基因型鉴定为CDVIe/cde。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母亲体内存在胎儿红细胞 ,即胎母出血反应阳性 ,但血清中未发现抗 D ,胎儿出生后无新生儿溶血病 (HDN)发生。结论本例虽未发生HDN ,但在输血实践及临床抗D同种免疫的预防和监护中 。
熊文邵超鹏邹红岩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
乙肝疫苗免疫献血者人群HBV感染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免疫献血者人群中HBV感染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HBsAg+/抗.HBs+发生机制。方法从13504(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中,收集HBsAg+/HBVDNA+者58例,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获得其中35例Pre—S/S基因片段并测序、基因分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58例阳性标本的病毒载量,通过咨询随访,确认其中的接种乙肝疫苗后HBsAg+/抗-HBs+/抗-HBc+者,并与对应基因型的HBsAg+/抗。HBs-/抗HBc+毒株Pre—S/S序列比对,分析其变异特征。结果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HBV检出率为0.43%(58/13504),HBV感染率约为1.90%(26/13707);35例Pre—S/S区扩增成功的标本基因型B、C构成比分别为42.86%(15/35)、57.14%(20/35),其中5例HBsAg+/抗.HBs+/抗-HBc+标本均为基因曰型,抗-HBs滴度(10.45—88.76)(中位数21.54)mlU/mL,病毒载量为(3.8~5.5)X10’(中位数6.7x10。)IU/mL。HBsAg+/抗一HBs+组除了Pre—S1基因区,Pre.S/S、Pre.S2、S、MHRl、MHR2、a抗原决定簇基因的氨基酸置换率均明显高于HBsAg+/抗HBs一组各区(P〈0.05),以主要亲水1区(MHRl)和Pre.s2区的氨基酸变异率最高(3.11%、4.36%),MHRl区出现少见的N40S、P62L变异,在主要亲水2区(MHR2)有60%(3/5)标本为高度保守,20%(1/5)标本在整个Pre-SIS区没发生变异。未发现a抗原决定簇常见G145R变异。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HBsAg+/抗-HBs+的机制与Pre-S/S区变异,特别是MHRl、Pre.s2区变异增多有重要关联,基因B型的HBVDNA可能在乙肝疫苗免疫压力下更易发生变异而导致抗-HBs与HBsAg不能中和。
朱为刚郑欣叶贤林张红熊文曾劲峰
关键词:乙肝疫苗献血者抗-HBS分子生物学特征
献血者HBsAg阴性NAT可疑结果标本乙肝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了解献血者应用ULTRIO PLUS核酸检测(NAT)后,初始反应性,鉴别实验阴性(NAT可疑结果)标本HBV DNA感染情况,分析其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本中心2017年1—12月的97 577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经常规和NAT检测后,收集HBsAg ELISA(-)/HBV DNA可疑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与HBV DNA大容量提取,采用巢氏PCR方法扩增BCP/PC和S区基因序列,并对所得序列做基因型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qPCR)和分析。结果 97 577(人)份献血者标本,通过ELISA和NAT初筛检出205(0.21%)份NAT可疑标本,经血清学、巢氏PCR和qPCR检测,93/205(45.4%)确证HBV DNA阳性, 92/93(98.9%)为隐匿性乙肝感染(OBI)标本。病毒定量范围(5—65.2)IU/mL,中位数为8.1 IU/mL。在可分型的35例标本中,HBV基因型B型18例(51.4%)、C型17例(48.6%)。结论 NAT可疑标本中仍能检出近半数标本为HBV DNA阳性,应提高目前NAT检测灵敏度,确保输血安全。
叶贤林许晓绚邵文李彤刘衡郑欣熊文曾劲峰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献血者
红细胞γ射线辐照时机及辐照后保存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不同辐照时机对红细胞活性和功能的影响,确定最佳辐照时机和辐照后的保存时间。方法将10份采集的400ml全血制备成红细胞悬液后分成6个组,分别在采血后保存0,7,14,21,28d进行25Gyγ射线辐照(对照组除外);在辐照后0,7,14,21,28,35d分别取样检测2,3-DPG、ATP、游离血红蛋白、K+和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变化。结果各辐照组2,3-DPG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十一天辐照组和第二十八天辐照组在辐照后的ATP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第七天、第十四天、第二十一天和第二十八天辐照组红细胞最小抵抗力分别自辐照后28,14,7,7d起低于对照组(P<0.05),第十四天、第二十一天和第二十八天辐照组红细胞最大抵抗力分别自辐照后21,7,7d起低于对照组(P<0.05);第二十一天辐照组和第二十八天辐照组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辐照组在辐照后7d起的K+含量迅速上升,且在辐照后所有保存时段内的K+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红细胞辐照时机直接影响辐照后保存的血液质量及保存时间,建议将红细胞辐照最佳时机定为血液采集后14d内,辐照后的血液可继续保存14~21d。
邬旭群熊文程曦吴凡刘怡喻琼
关键词:Γ射线辐照辐照血血液保存
运用单样本核酸扩增检测技术对提高深圳地区HIV检出率的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运用单样本核酸扩增检测技术(SS-NAT)对提高深圳地区HIV检出能力的效果,探讨SS-NAT对降低输血感染HIV残余风险的作用。方法采用Procleix Tigris单样本核酸检测系统和第三代、第四代两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对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采集的269 228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平行检测。对ELISA检测无反应性而SS-NAT有反应性的标本进行HIV鉴别试验,并对鉴别有反应性的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所有ELISA或SS-NAT HIV鉴别试验有反应性的样本均送到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做免疫印迹法(WB)确证试验。结果 269 228份样本HIV第三代ELISA试剂检测有反应性188份,有反应性率为0.698‰(188/269 228),第四代ELISA试剂检测有反应性340份,有反应性率为1.263‰(340/269 228),两种ELISA试剂共检测有反应性422份,有反应性率为1.567‰(422/269 228),SS-NAT检测有反应性共103份,有反应性率为0.383‰(103/269 228),其中有4份ELISA无反应性而SS-NAT有反应性标本,对应献血者随访追踪血液标本ELISA和SS-NAT均呈有反应性。所有ELISA或SS-NAT HIV鉴别试验有反应性标本经CDC确认有103份标本呈阳性。ELISA检测后HIV窗口期检出率为1∶67 307(4/269 228)。结论 SS-NAT应用于血液筛查可提高HIV检出率,缩短HIV检测窗口期,降低输血感染HIV残余风险,从而有效提高输血安全性。
王宋兴熊文古醒辉刘衡徐筠娉曾劲峰
关键词:核酸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窗口期输血安全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