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慧
- 作品数:31 被引量:255H指数:9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民族主义话语的媒介建构策略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媒介民族主义话语经历了酝酿、发展和成熟阶段。媒介对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是在二元化的叙事框架中展开的:一是时间的二元叙事,即介于民族"自我"与"往昔自我"之间的叙事;另一是空间的二元叙事,即介于民族"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叙事。正是通过对这两种框架的策略性运用,媒介完成了对民族以及民族国家的时空想象的描画,实现了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符号化建构。
- 熊慧
- 关键词:中国媒介
- 媒体融合时期的媒介角色认知——基于福建地方报业记者和受众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本文以福建地区为例,透过对地方报业记者及受众的调查,比较行业内外对新闻媒体社会角色的期望,为提升融合新闻生产的成效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对于新闻媒体服务民生和提供娱乐的职能,记者和受众的看法不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记者,受众更看重新闻媒体的监督者和喉舌角色,但不那么看重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者角色。上述发现对于地方报业媒体转型的启发在文中得到探讨。
- 熊慧
- 关键词:新闻记者受众
- 中国文化认同研究的理论、语境与方法被引量:10
- 2011年
- 一个多世纪以前,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国知识阶层被迫将"天朝上国"的骄傲搁置一旁,开始思考"我们是谁","我们在哪儿"以及"我们去向何方"等宏大的社会历史命题。一个多世纪以后,中国以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军事实力迅速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百年民族复兴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 石义彬熊慧
- 关键词:语境经济增长速度西方列强知识阶层社会历史世界强国
- 从几个不同向度看媒介新技术的文化影响被引量:12
- 2010年
- 石义彬文从"分割与拼贴"、"真实与虚拟"、"全球与地方"等不同向度,集中分析了传播新技术的文化影响,主张以社会化的方案与规划而非纯技术手段来应对这种文化挑战。张卓文以中外媒体广泛关注的网络事件为研究个案,探讨网络监管与网络暴民之关系、公众对网络监管之态度,并在联合国互联网治理的理论框架下,强调以网络治理取代网络监管。王勇文分析了传播新技术所建构的新媒介环境,以及新媒介环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并从优化媒介资源配置、严格媒介管理、加强传媒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等维度,倡导构建健康的媒介环境。刘中望文从"自媒体"、新"社群主义"、新公共性等角度,探讨了互联网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多种影响,强调对其研究要突破"可能性"、"实在性"这两种逻辑视角。
- 石义彬熊慧
- 关键词:媒介新技术文化网络暴力网络治理新媒介环境
- 记者微博自我表露的性别差异与关系建立广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针对微博使用的既有研究表明,不同性别的用户在自我揭露的程度及效果方面存在差异。当前,微博正成为国内记者提升行业知名度的重要平台。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透过对记者微博个人资料的内容分析,考量记者这一群体在自我表露方面的性别差异及其与微博关系建立广度的关联。研究发现,较之女性记者,男性记者更倾向于在微博个人资料中呈现个人化的信息,受到其他微博用户关注的程度也更高。
- 熊慧廖晴
- 关键词:自我表露性别差异
- 权威延展与“益能式”反馈:随迁老人智能手机赋权的家庭语境及其实现被引量:9
- 2022年
- 本文着眼随迁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参与家庭决策的现状,发掘技术赋权在家庭语境下的实现条件。通过对20位随迁老人及10位成年子女的深度访谈发现,经由智能手机的使用,随迁老人获得了家庭互动所需的信息,实现了较低层级的赋权,而更高层级的技术赋权植根于既有的家庭地位和沟通实践。在家庭成员良性互动的前提下,重构的家庭权力关系会带来随迁老人持续参与家庭决策的意愿和行动,帮助他们实现微观层面上的融入。
- 熊慧李海燕
- 关键词:智能手机家庭决策社会融入
- 媒介仪式,空间与文化认同:符号权力的批判性观照与诠释被引量:101
- 2008年
- 在当代社会的语境下,媒介本身正在成为一种仪式。通过符号权力的空间化过程,媒介制造了一系列的界线与结构,并使它们内化到人们的日常体验和实践中。这不仅强化了媒介作为"社会中心"的神话,同时也改写了当代人对于媒介、自我、群体与社会的认知与感受。
- 石义彬熊慧
- 关键词:媒介仪式符号权力文化认同
- 范式之争:西方受众研究“民族志转向”的动因、路径与挑战被引量:12
- 2013年
-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西方受众研究领域经历了一次"民族志的转向",引发了学界的广泛争议。在回顾既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此轮范式之争的脉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爬梳与分析。对"编码一解码"模式的质疑、固有的学术政治规范以及媒介消费的全面兴起,促成了接受研究向媒介民族志的转向,带来了研究对象的语境化和政治立场的位移;面对多重挑战,"民族志转向"的倡导者们继续强调媒介民族志研究在全球化、数字化时代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 熊慧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受众理论
- 从彼岸到此境:纪录片价值的哲学之思
- 本文从艺术、哲学、传播的研究语境出发,从价值的视角切入,对纪录片独特艺术魅力之源泉进行了创造性的阐释。在纪录片价值体系的框架内,本文首先对纪录片的终极价值进行了开放性诠释,然后对纪录片价值提升的主导范式的内涵、前提、通往...
- 熊慧
- 关键词:否定性思维新价值观
- 文献传递
- 视网联盟:奥运传播中媒介融合现象
- 熊慧
- 关键词:奥运会电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