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伟

作品数:65 被引量:1,228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篇农业科学
  • 6篇天文地球
  • 5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理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1篇气候
  • 40篇气候变化
  • 19篇作物
  • 14篇作物模型
  • 12篇玉米
  • 9篇水稻
  • 9篇小麦
  • 8篇农业
  • 7篇区域气候
  • 6篇未来气候
  • 5篇气候模式
  • 5篇区域气候模式
  • 5篇敏感性
  • 4篇未来气候变化
  • 4篇脆弱性
  • 3篇单产
  • 3篇冬小麦
  • 3篇玉米产量
  • 3篇玉米生产
  • 3篇原子

机构

  • 54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中国农业大学
  • 6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宁夏气象防灾...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北京市十一学...
  • 2篇青海省气象局
  • 1篇福州大学
  • 1篇湖北三峡职业...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农业部规划设...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辽宁省人工影...
  • 1篇新疆石河子市...

作者

  • 64篇熊伟
  • 29篇林而达
  • 20篇许吟隆
  • 12篇居辉
  • 7篇杨婕
  • 5篇孙芳
  • 5篇李迎春
  • 5篇杨笛
  • 4篇杨修
  • 4篇冯灵芝
  • 3篇潘婕
  • 3篇居煇
  • 3篇曹阳
  • 3篇马占云
  • 3篇胡亚南
  • 2篇李玉娥
  • 2篇杨晓光
  • 2篇高清竹
  • 2篇武永峰
  • 2篇卢志光

传媒

  • 9篇中国农业气象
  • 5篇生态学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光谱实验室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地理学报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气象
  • 1篇环境保护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家禽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10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87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候变化对非洲水资源和农业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尽管非洲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或人均排放量最少的地区,但在承受气候变化造成的恶劣影响方面首当其冲。气候变化已经给非洲的水资源、农业、生物多样性、人类健康和国家安全等带来诸多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和水资源一直是非洲长期面临的两大难题,也是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两大领域。本文系统梳理了气候变化对非洲水资源系统和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以期为非洲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工作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已有的观测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导致非洲许多山脉冰川面积正在大范围缩减、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有所减少,降雨的年际间分布也更为不稳定,通过水文模型的模拟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影响降水量和非洲部分地区河流的径流量,导致非洲水资源供给压力加大。同样,气候变化也给非洲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无论是观测结果分析,还是统计模型和作物模型等对不同气候情景和时间尺度下非洲农业的模拟研究,都显示气候变化对非洲农业以负面影响为主,导致非洲干旱加剧、生长季改变和粮食产量下降,并可能危及非洲的粮食安全。然而,现有研究结果还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其主要集中在未来气候情景数据、研究方法、数据的质量和数量等方面。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非洲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无论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还较欠缺,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加强,以探寻减缓气候变化对非洲水资源和农业不利影响的有效途径。
杨笛熊伟许吟隆
关键词:非洲农业气候变化水资源
中国农业氧化亚氮排放情景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的"牲畜和粮食产量动态模型",模拟出2000-2030年间中国粮食和牲畜的数量和需求量的地理分布,然后应用GAINS模型预测我国未来农业N2O排放量。结果显示,2000年我国农业N2O排放量为1533ktN2O,到2030年将增加到2000ktN2O左右,增长31%;农田N2O排放占农业N2O总排放量的80%,2030年农田N2O的排放量比2000年增长37%。由于活动水平数据的模拟结果不同,各情景的N2O排放量不同,其中INMIC_低情景中N2O的排放量稍高于中、高排放情景。我国农业N2O排放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四川、河北,江苏、湖南、云南、安徽等省,到2030年,黑龙江、内蒙古、新疆、云南和湖南五省的N2O增加量在30ktN2O以上。硝化抑制剂作为N2O的减排措施,从2015年开始实施,减排效率由4%上升到16%。采用IPCC默认排放因子会高估我国农田N2O排放。
李迎春林而达熊伟Wilfried Winiwarter
关键词:GAINS农业氧化亚氮排放情景
我国水稻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被引量:62
2004年
采用PRECIS模型输出的B2气候情景,结合CERES-Rice作物模型数据,依据产量的变化率和GIS技术对我国未来(21世纪70年代)水稻的气候变化敏感性和脆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气候变化影响,未来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雨养水稻将会减产,仅个别地区有增产趋势。负敏感区(减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的辽宁和赤峰、华北平原大部、江淮及东南沿海地区;而在黑龙江西南部、福建大部、陕西与四川交界地区的雨养水稻有增产趋势。我国的灌溉水稻也以减产为主,负敏感区主要集中在辽宁、吉林西部、华北地区、陕西、宁夏、新疆南部、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广大水稻主产区;增产区主要集中在黑龙江西南部、内蒙古东部地区及陕西与湖北交界等地。未来我国雨养水稻的脆弱区主要分布在:(1)东北地区的中南部;(2)山东北部及淮河流域;(3)南部沿海和海南岛;(4)西南地区。未来我国灌溉水稻的脆弱区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辽宁、黄河中游和下游、新疆南部及广西大部地区。
杨修孙芳林而达居辉熊伟
关键词:水稻气候变化敏感性脆弱性
CERES-Maize模型在中国主要玉米种植区域的适用性被引量:22
2008年
选取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春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内陆玉米区五个区域中70个站点,利用1998—2000年玉米生长的田间试验资料和气象台站的气象观测资料,研究CERES—Maize模型在主要玉米种植区域对玉米生育期、产量的模拟能力。选用符合度指数D、RMSE等统计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玉米生育天数模拟的D值为0.58—0.95,产量模拟的D值为0.66~0.88,说明CERES—Maize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区域内玉米生育期和产量观测值的分布趋势;生育期的模拟误差小于产量的模拟误差;区域尺度的统计分析可以更准确的表示模型的模拟效果。
胡亚南柴绍忠许吟隆熊伟
东北春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预测被引量:7
2008年
农业是气候变化的主要敏感部门之一,气候要素的变化必然会对农业生产带来影响,反之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农业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适应气候变化。文章采用英国PRECIS(Providing Regional Climate for Impacts Simulation)模型输出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利用CERES-wheat模型研究了2070s气候变化对我国东北春麦生产的影响,并对不同地区的适应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会对东北的春小麦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东北西部地区产量下降明显,灌溉春麦的产量降低幅度小于雨养春麦。CO2的肥效作用可以缓解产量的降低幅度,同时通过品种更换以及灌溉等措施也可以降低不利影响,综合的适应措施较单一措施的补偿效果更好。
居煇熊伟许吟隆
关键词:气候变化春麦
未来升温1.5℃与2.0℃背景下中国玉米产量变化趋势评估被引量:22
2018年
基于ISI-MIP推荐的5个气候模式在4个RCP情景下的模拟结果,筛选21世纪末全球升温最接近1.5℃和2.0℃的气候数据,运用作物模型DSSAT,模拟升温1.5℃和2.0℃背景下中国玉米产量相对于基准时段1985-2006年的变化,揭示了1.5℃与2.0℃升温背景下中国玉米产量变化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升温2.0℃背景下玉米减产风险明显高于升温1.5℃,未来升温2.0℃背景下中国玉米减产面积比升温1.5℃背景下多6.2%,升温1.5℃和2.0℃背景下中国玉米平均减产幅度分别为3.7%和11.5%;从空间分布来看,升温1.5℃与2.0℃背景下未来中国玉米产量变化在区域分布上大致相似,但未来玉米增产和减产的面积和幅度不尽相同,在北方与西南玉米种植区都有一定的增产区域,其它区域大多以减产为主,其中西北部玉米种植区减幅最大;1.5℃升温背景下北方大部分地区气候条件对玉米生长有利,2.0℃升温背景下北方地区玉米减产也不明显,说明从近期到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以内,北方地区玉米仍具有一定增产潜力。
李阔熊伟潘婕林而达李迎春韩雪
关键词:玉米产量作物模型
气候变化对塞维利亚水稻生产的影响与适应研究
本文选取了西班牙塞维利亚站点,以CERES-Rice 模型为工具,结合两种排放情景和五个GCMs 的输出,评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2020s、2050s 塞维利亚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并与Baseline 模拟结果作对比,...
黄焕平熊伟林而达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稻生育期
文献传递
气候变化对塞维利亚水稻生产的影响与适应研究
本文选取了西班牙塞维利亚站点,以CERES-Rice模型为工具,结合两种排放情景和五个GCMs的输出,评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2020s、2050s塞维利亚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并与Baseline模拟结果作对比,最后评价...
黄焕平熊伟林而达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稻生育期
文献传递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温度阈值影响研究及其不确定性分析被引量:32
2006年
气候变化影响的温度阈值已经成为国际谈判的焦点问题。利用区域气候模式和作物模型相连接的方法,在50km×50km的网格尺度上模拟了IPCC(International Panel of Climate Change)SRES(Spccial Report on Emissions Scenarios)A2和B2情景下2011—2040年、2041--2070年和2071—2100年我国3种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平均单产变化情景,结合同时段的中国地区温度升高状况分析了造成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持续下降的升温阈值,并对阀值研究中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同时考虑升温和CO2的肥效作用对作物的影响,目前预测的气温升高范围(0.9~3.9℃)中将不存在威胁我国粮食生产的温度阈值;而如果仅考虑升温对作物的影响时,全国平均温度升高2℃以后,将导致我国粮食单产水平的持续下降,威胁未来的粮食生产;气候变化适应措施如充分灌溉、播种期的调整和品种更替对闽值的确定有一定的影响,如单考虑充分灌溉可以使上述升温阈值延后到2.5℃左右,而播种期的调整和品种的更替也会对产量和产量变率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调整温度闽值;目前研究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情景、方法和适应措施3个方面。
熊伟居辉许吟隆林而达
关键词:气候变化粮食生产
气候变化对我国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77
2005年
本研究采用英国Hadley中心的区域气候情景PRECIS(Providing Regional Climate for Impacts Study),结合校正的CERES-Wheat模型,对21世纪70年代(2070s)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小麦的产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RECIS预测的2070s气候变化条件下,我国雨养小麦和灌溉小麦的平均单产较基准年(1961-1990平均值)约减少20%,其中雨养小麦的减产幅度略高于灌溉小麦,春小麦或春性较强的冬小麦减产明显,减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春麦区和西南冬麦区。
居辉熊伟许吟隆林而达
关键词:小麦气候变化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