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潘力

潘力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艺术

主题

  • 6篇艺术
  • 2篇当代艺术
  • 2篇文化
  • 2篇公共艺术
  • 1篇大学教授
  • 1篇当代美术
  • 1篇当代艺术家
  • 1篇导演
  • 1篇电影
  • 1篇电影导演
  • 1篇艺术博物馆
  • 1篇艺术家
  • 1篇艺术流派
  • 1篇艺术设计
  • 1篇艺术作品
  • 1篇油画
  • 1篇增殖
  • 1篇日本画
  • 1篇日本美术
  • 1篇日本文化

机构

  • 7篇上海大学

作者

  • 7篇潘力

传媒

  • 4篇美术观察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公共艺术
  • 1篇创意设计源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东方的油画——藤田嗣治被引量:2
2013年
众所周知.法国巴黎既是传统文化的中心,也是现代艺术的摇篮: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除了五花八门的现代艺术流派之外,巴黎画坛上还活跃着一部分不属于任何流派的“浮游生物”,他们大多来自不同国家,生活清苦,
潘力
关键词:油画现代艺术艺术流派传统文化
地方重塑:公共艺术推进城市发展被引量:4
2016年
本文着眼于地方重塑,围绕城市公共艺术建设论述了"符号——记忆——认同——精神"四个有递进层级关系的概念,这也是对城市文化发生作用的环节与序列,由此梳理出重塑城市的内在气质和风貌的思路,并以艺术激活空间的具体案例提示了社区文化的生长与重塑方式。
潘力
关键词:公共艺术
“地方重塑”:国际公共艺术的启示被引量:6
2014年
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的“公共艺术”常被理解为放置于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作品和环境设计作品,经过在世界各国几十年的发展,“公共艺术”已经成为旨在积极参与地域建设和文化重塑的一种文化运行机制,推动了地域人文精神的发展。本期上海大学教授潘力的文章介绍了国际公共艺术近年来的理念发展,及上大举办的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展和论坛的情况。美国艺术三百多年的发展史并不像欧洲艺术史那样为国人所熟悉,美国艺术在美国本土及世界各地的展示和传播的情况。也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最近清华大学和美国肯塔基大学艺术学院共同举办的论坛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读者可以关注一下这次会议的综述。
潘力
关键词:公共艺术大学教授艺术作品公共空间
开启未来设计的可能性——记2013上海艺术设计展被引量:2
2014年
上海是中国开埠最早的城市,也是中国工业化城市的发源地,创造了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和丰富的商业文化,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展现出独特的风貌。2014年12月3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揭幕的"2013上海艺术设计展"以"美学城市"为主题,探讨设计如何引领创意生活以及美学如何构建理想城市。展览以上海城市发展为典型,延展到世界各国其他城市,多角度探讨和发现涉及城市的问题。同时,本届设计展的深层次意义还在于拓宽了设计的思维和领域,从以往的单一化功能设计转变为设计人类未来生活的可能性,以当代艺术的理念对公众意识和设计思想产生影响,体现了主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杭间教授的"美学城市是未来城市的一种预见"的策展思想。
潘力
关键词:艺术设计当代艺术艺术博物馆
“地上的花,天上的色”——记日本当代摄影家蜷川实花被引量:1
2015年
蜷川实花(1972一)是活跃在一线的日本当代女摄影家,也是与村上隆、奈良美智齐名的当代艺术家,被称为“东京的代名词”和“日本时尚摄影教主”。她的父亲是日本电影导演及话剧泰斗蜷川幸雄,母亲既是一位电影演员,也是一位具有缤彩风格的拼花布艺术家。出生在艺术世家的蜷川实花从小对画面和色彩就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她的摄影作品近乎完美地展现了女性深邃绵远的内蕴,用绚烂至极的色彩召唤女性精神世界的回归,独具特色地创造出如同甜美梦乡般的性感的女性世界。
潘力
关键词:电影导演当代艺术家女性精神时尚摄影女性世界浮世绘
“增殖的魔幻”——草间弥生被引量:6
2014年
草间弥生(1929-)作为日本现代艺术的独特存在,被评论家归类到许多流派和主义之中,其中不管女权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极少主义和波普艺术等。早在20世纪60年代,她的名声就超过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时隔半个世纪的今天,她的作品几乎每天都出现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国度,那些依然记得草间弥生当年作为纽约前卫艺术先锋的人们,
潘力
关键词:魔幻增殖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极少主义
传统:转型与创造——日本美术的战后崛起之路被引量:7
2016年
由于日本文化受到中国的深远影响,因此许多人习惯地认为日本艺术就是中国艺术的分支,日本美术也是中国美术的衍生物,但事实并非如此。本文从传统美术和现当代美术两个层面归纳论述"二战"之后日本美术的发展脉络,展现当代观念和综合媒材对"美术"概念的扩展和转型,这反映了日本美术在走过百余年模仿和追随西方现代主义之后,重新审视自身传统,力图从近代以来所形成的观念中逐渐脱离,开拓具有日本特征的当代美术样式的努力。日本美术战后在样式和理念上的演变,也体现出日本文化基于"兼收并蓄"的本能将外来文化转化为自身基因的特征。
潘力
关键词:日本美术日本画当代美术日本文化现代美术日本艺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