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全
- 作品数:16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道"与尹湛纳希的文艺哲学思想被引量:1
- 2003年
- 尹湛纳希以气之流行、阴阳之循环、五行之相克相生的汉族古代哲学思想,解释宇宙万象,认为以天地、日月、星辰、万物所构成的宇宙自有其道,这就是和谐。所谓宇宙之道,包括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其中天道———和谐观,在尹湛纳希的文学创作中,逐步演变成了和谐、匀称、圆满的艺术思想。
- 满全
- 关键词:尹湛纳希
- 蒙古族文艺理论学科的奠基人——巴·格日勒图教授的文艺理论研究述评被引量:2
- 2005年
-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独特而灿烂的文化。发掘、整理各民族古代文化遗产。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内蒙古大学教授。
- 满全
- 关键词:文艺理论研究文论史蒙古族文化古代文论理论学科古代文化遗产
- 重构文学史叙述的相关问题
- 2024年
- 文学史叙述是一种文学秩序、体系和规范的建构过程。根据其叙述脉络、体例和结构,对国内公开出版的文学史著作叙述框架可以分为时间框架——时间史、空间框架——空间史和主题框架——主题史等三大类型。然而,这些叙述框架过于关注以作家作品为中心的创作史,忽略了文学传播、消费环节及其循环系统,难以全景式展示文学发展的整体面貌。为此,本文提出“文学全史”和“数字文学史”概念,将文学活动视为一种动态循环系统,以中国蒙古族文学的发生、发展、流变全过程诸环节为考察对象,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两代、四段、三史”。在“纵横交错”与“时空交叉”的场域中,探讨了中国蒙古族文学全史书写路径,并分析了利用数字技术创建数字平台和构建数字文学史的可能性。
- 满全
- 关键词:蒙古族文学全史
- 敖德斯尔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新论——纪念蒙古族著名作家敖德斯尔先生100周年诞辰
- 2024年
- 引言敖德斯尔(1924年11月17日—2013年2月21日)是中国蒙古族当代文学奠基人之一,新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的杰出代表。在60余年的文学创作历程中用蒙、汉两种文字进行创作,涉猎小说、散文、戏剧、儿童文学、电影文学和文学评论等多种文学体裁,累计创作字数300多万,其中小说创作尤为突出,先后出版和发表了长篇小说3部、中篇小说18篇、短篇小说72篇。这些作品确立了敖德斯尔先生在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上无可撼动的文学地位。1999年,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阿·敖德斯尔文集》(蒙古文版)10卷;2008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敖德斯尔文集》(汉文版)12卷。
- 满全
- 关键词:少数民族作家当代文学史电影文学
- 史料整理、文本阐释、理论建构——巴·格日勒图的蒙古族文艺理论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巴·格日勒图教授的蒙古族文学理论史料发掘、整理、研究工作起始于1972年,以清代蒙古族文人哈斯宝译著《新译<红楼梦>》的校勘、整理为起点,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业已形成独具特色的研究范式和理论体系,其主要体现于史料整理、文本阐释和理论建构方面。
- 满全
- 关键词:蒙古族文艺理论
- 蒙古文学学科史综论
- 2019年
- 文章从学科理论着手讨论了蒙古文学学科史的几点问题,即学科概念、蒙古文学学科的古代形态"明处"与现代形态"学科"的形成及其发展阶段等,并提出蒙古文学学科属于国际性的知识体系,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科内部信息闭塞、交流不畅通。
- 满全
- 关键词:蒙古文学学科
- 蒙古语诗歌三十年:选择与超越
- 2010年
- 新时期蒙古语诗歌是开放性的诗歌,其产生、发展、繁荣不仅离不开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也需要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养分。继承与革新是新时期蒙古语诗歌发展、繁荣的内部规律,新时期蒙古语诗歌在继承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学习借鉴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学经验,其代表性例子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民族化实践。
- 满全
- 关键词:蒙古语诗歌
- 现代文学的历史起源:不同观点及其话语系统--蒙古族现代文学历史分期的若干问题研究
- 2022年
- 蒙古族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起源和发展脉络既与整个中国现代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又具有独特的社会、历史和地域特征。学界围绕蒙古族现代文学的历史起源及其发展阶段等问题曾有过不同的观点,并采用“政治统领与文学书写”“社会变迁与文学发展”“国家文学与民族文学”等框架对其进行阐释。现代文学发展史是一种内在元素与外在环境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演化过程,考察蒙古族现代文学的历史起源和发展阶段要充分考虑文学现代精神及发展规律、社会背景及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作出相对准确的判断。
- 满全
- 关键词:现代文学历史起源秩序重构
- 天、地、人:浑然一体的演说方式--读西域诗人曾丽萍的新作有感
- 2019年
- 近期赏读西域诗人曾丽萍的新作《时光,疾速划过和布克赛尔的黑夜》一组诗,颇有感触。她生活在荒凉、辽阔、沧桑和多元的西域,以凄美的文字书写着西域风光,表达着对生命、宇宙、万物的认知和迷恋。通读曾丽萍的诗歌不难发现,她的诗歌更多地表现着东方诗学的审美品格,其笔下天、地、人总是以浑然一体的方式进入诗歌空间。
- 满全
- 关键词:审美品格文字书写浑然一体荒凉凄美
- 地方经验、群体想象与乡村书写
- 2023年
- 近年来,关于新山乡巨变的文学作品屡见不鲜。温欣华的长篇报告文学《红山口回响——乌兰察布走出贫困纪实》是一场精准扶贫的“现场直播”,是来自地方和乡村的现场报告。作品聚焦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脱贫攻坚”主战场,从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人文和风俗等多个视角,全景式展示了乌兰察布市的脱贫攻坚,生动地展现和塑造了变迁中的乡村生活和乡村人物群像。在作品中,地方与国家自然构成互动结构,浑然一体,地方经验构建国家故事,国家意志缔造地方故事,地方成为国家的面相,国家成为地方的憧憬。
- 满全图雅
- 关键词:报告文学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