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松英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共上饶市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论构建党校图书馆网上专题资料服务模式
- 2010年
- 信息技术与因特网的快速发展,迅速地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工作模式,读者对文献信息产生了更大的需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党校图书馆必须拓宽服务渠道,激活馆藏文献,开拓适合的文献资料服务方式,其中建立网上专题资料服务模式,是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论述构建网上专题服务模式的原则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建立特色专题数据库和编选专题资料挂在网上交流两条途径。
- 沈松英
- 农业政策及相关变量对江西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更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民收入包括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以江西省为例,研究农业政策变量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得出农作物总的播种面积、农产品收购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对农业收入有明显影响,但要改变它们却比较困难,所以要想提高农民收入,关键是要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
- 朱林强沈松英翁贞林
- 关键词:农业政策农民收入
- 中小企业员工激励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思路被引量:3
- 2007年
- 发展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战略,建立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当前中小企业内部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构建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以促进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 李剑富沈松英
- 关键词:中小企业激励机制
- 浅谈图书馆中的机读目录
- 2014年
- 机读目录是图书馆书目数据处理自动化的基础。机读目录具有目录数据质量高、更新快;编目工作效率高;检索利用方便快捷;便于集中编目,联机检索等特点。还可以进行地区间和国际间的书目信息交换,实现资源共享。因而,它所发挥的效益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被图书馆所重视。
- 沈松英
-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机读目录
- 发展网上资料特色服务 推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被引量:1
- 2011年
- 信息社会时代,现代化图书馆正从最初使用计算机对图书馆常规业务进行自动化管理发展到网上信息资源共享并向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的方向过渡。对处在信息化建设发展初期阶段的党校图书馆来说,明确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切入点和工作重心,显得尤为重要。中共中央党校在有关文件中曾指出:“党校图书馆是党校文献的信息中心,是直属校委领导的为教学科研和领导决策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今后党校图书馆应强化信息开发、传递职能的发挥。”在网络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传统的以文献实体为主的借阅、查询检索等读者服务方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要求。新形势下,加强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本地化、专题化、个性化的特色服务,是每个图书馆更好地发挥信息服务多功能效益的一种较好办法。
- 沈松英
-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文献信息资源领导决策服务信息资源共享
- 关于党校图书馆资源最大化利用的思考
- 2013年
- 图书馆工作的基本规律就是科学地开发利用图书馆资源,充分有效地为读者服务,满足社会对图书馆的一切需要。图书馆学这一理论说明了实现图书馆资源最大化利用是所有图书馆的终极目标。
- 沈松英
- 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被引量:1
- 2006年
- 以江西玉山县新农村建设为例,分析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应正确处理几个关系,即:快速推进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保护农民积极性的关系;试点建设与示范精品建设的关系;村容村貌整治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 应鹏飞沈松英
-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 关注信息安全问题
- 2002年
-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信息传输的途径已经越来越依赖于电信网络方式,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络.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1999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计算机台数为350万台、上网用户人数为890万,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48 695个,WWW站点数约为15 153个;而截至1999年6月30日,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上网计算机数为146万台,上网用户人数为400万,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29 045个,WWW站点数约为9 906个.由这两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正以超"摩尔定理"的速度发展.预计到2005年,信息经济领域增加值将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地市以上政府80%的业务将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信息安全问题变得日益严峻,我们必须自始至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安全高于一切.……
- 陶志凌沈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