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锡金

作品数:53 被引量:275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0篇帕金森
  • 28篇帕金森病
  • 18篇细胞
  • 14篇多巴
  • 12篇多巴胺
  • 9篇多巴胺能
  • 9篇胶质
  • 9篇胺能
  • 8篇多巴胺能神经
  • 8篇多巴胺能神经...
  • 8篇神经元
  • 8篇能神经
  • 8篇能神经元
  • 5篇蛋白
  • 5篇鼠模型
  • 5篇帕金森病患者
  • 5篇小鼠
  • 5篇基质
  • 5篇骨髓
  • 5篇骨髓基质

机构

  • 3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南京明基医院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上海市徐汇区...
  • 1篇上海市静安区...

作者

  • 52篇汪锡金
  • 31篇陈生弟
  • 14篇陆国强
  • 12篇梁梁
  • 12篇徐洁懿
  • 10篇张宇红
  • 9篇刘振国
  • 9篇叶民
  • 7篇王刚
  • 6篇王瑛
  • 5篇马建芳
  • 5篇干静
  • 4篇肖勤
  • 3篇吴娜
  • 3篇李琳
  • 3篇马国诏
  • 3篇万赢
  • 3篇刘卫国
  • 3篇陈伟
  • 3篇杨卉

传媒

  • 7篇中华神经科杂...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中国医药导报
  • 3篇中国神经免疫...
  • 3篇临床神经病学...
  • 3篇第九次全国神...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2篇第七届全国老...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生理学报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风险分层治疗方案的疗效评价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评价帕金森病(PD)运动并发症风险分层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症状、延缓运动并发症等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9年11月到2020年6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专病门诊或住院的PD患者,已接受药物治疗但未发生运动并发症,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8指数(PDQ-8 SI)>18.59。基线时,采集人口学特征、PD病史,左旋多巴用量(LD)、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完成PDQ-8、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Ⅱ和Ⅲ、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HAMD-24)、简易智能状态测验(MMSE)、匹茨堡睡眠指数(PSQI)和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的评估,评价PD患者运动并发症发生风险,依次分为症状波动和异动症高、中、低危组,分层制定用药方案。在随访6、12个月时复测上述指标;在随访3、9个月时记录用药信息、运动并发症(症状波动和异动症)和药物不良反应,完成PDQ-8评估。结果:251例PD患者完成1年随访,男135例,女116例。基线时,年龄[M(Q1,Q3)]为66(60,71)岁,PDQ-8 SI[M(Q1,Q3)]为31.2(21.9,40.6)分。15.9%(40/251)患者处于症状波动高危,7.2%(18/251)处于异动症高危;不同风险组的发病年龄、病程、治疗时程、UPDRS-Ⅱ和Ⅲ评分、H&Y分级、PDQ-8 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个月时,总人群PDQ-8 SI为12.5(9.4,18.8)分,ΔPDQ-8 SI为-15.6(-21.9,-9.4)分,ΔUPDRS-Ⅲ为-9(-16,-4)分,较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症状波动高危组ΔUPDRS-Ⅱ与症状波动低、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动症高危组ΔPSQⅠ、ΔLD和ΔLED与异动低、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症状波动发生率为9.56%(24/251),异动症发生率为5.97%(15/251)。结论:PD运动并发症风险分层治疗方案,在提高PD患者生活质量、兼顾改善运动症状和延缓运动并发症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万赢肖仁清赵嘉豪张煜干静吴娜宋璐李琳戚辰陈伟汪锡金刘振国
关键词: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风险评估生活质量疗效评价随访研究
上海市10所医院进修医师利用网络进行医学文献检索的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为了解进修医师如何认识网络对医学发展和个人专业发展的作用以及利用网络进行医学文献检索的现状,我们对上海市10所医院的473名进修医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进修医师对于网络的认识和利用网络进行医学文献检索的现状不容乐观,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对他们进行信息素质教育。
汪锡金宋珺张宇红王瑛宋近春陈生弟
关键词:进修医师网络医学文献检索信息素质教育
帕金森病发病新机制、诊断新标志及治疗新探索
陈生弟周嘉伟刘军丁健青王刚尹延青潘静汪锡金叶民朱孝东桂雅星刘卫国
该项目属临床医学领域,涉及神经病学应用基础及临床研究。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病,具有高患病率和致残率特点。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缺乏早期诊断及理想治疗手段。该项目经过10余年的努力,探寻PD发病新机制,早期诊断...
关键词:
关键词:帕金森病发病机制
帕金森病^(18)F-FDG PET成像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历来是神经科临床工作的难点之一,随着功能影像学的发展,^(18)F-氟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PET)成为帕金森病临床诊疗中的重要工具。本文回顾了目前^(18)F-FDG PET成像常用数据分析方法及帕金森病临床症状和脑代谢之间的研究结果 ,并对^(18)F-FDG PET成像在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陈志琳汪锡金
关键词:帕金森病^18F-FDG认知功能损害
KARS基因点突变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KARS基因点突变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KARS基因点突变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靶点构建,寻找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应的基因,并进行靶点设计;步骤二:设计Guide‑RNA/Cas9mRNA,...
汪锡金杨涛余力加何龙霞宋珺王西樵
文献传递
国内临床医学课程PBL教学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为了评价国内PBL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法对医学生临床医学课程学习效果的影响,检索国内有关两种教学法的对照研究,在初检1640篇文献中最终纳入15篇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PBL在能力培养上优于传统教学,在理论知识掌握方面两种教学法没有显著性差异;学生主观评价PBL教学有优势。因此PBL教学总体评价优于传统教学。
干静魏雅荣汪锡金陈伟刘振国
关键词:META分析
帕金森病与免疫(综述)被引量:1
2005年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许多证据表明PD发病与免疫有关,包括抗神经结构的自身抗体和黑质中大量表达组织相容性糖蛋白(人类白细胞抗原 DR)的小胶质细胞的存在,PD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和体液免疫的异常,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区存在免疫反应,针对热休克蛋白的免疫球蛋白 G的免疫活性增强,感染因素,免疫调节因子等。目前尚不能确定PD发病中存在的免疫异常究竟是原发还是继发,开发免疫调节剂将给PD的治疗带来崭新前景。
汪锡金陈生弟
关键词:帕金森病免疫免疫调节剂
PBL教学方法在神经内科轮转教学中的实践被引量:17
2012年
为了探索适合内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中神经内科专业的带教方法,本研究对学员在神经内科轮转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并与传统带教方法进行对比。发现PBL教学组轮转学员在神经内科出科考试成绩上优于传统教学组(P=0.03),且问卷调查显示在提高学习兴趣,团队协作精神,临床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也较传统教学组受益。故PBL教学法可帮助学员提高学习神经内科的兴趣,培养以病例的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提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逐步具备一名合格医生的素质。
刘振国干静汪锡金
关键词:PBL教学神经内科
红景天甙改善MPTP诱导的帕金森小鼠纹状体中囊泡转运体表达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成分红景天甙对MPTP致帕金森小鼠纹状突触膜中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 DAT)、Ⅱ型囊泡转运体(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 2,VM...
张宇红陈生弟李江林汪锡金杨红旗王志全陆国强
文献传递
麦角类抗PD药物与PD患者心脏瓣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报道口服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培高利特的帕金森病(PD)患者发生心脏瓣膜病变的可能性。方法本研究主要基于收集相关住院随访服用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原发性PD患者的病史资料,分析麦角类衍生物在治疗我国PD患者中发生...
庄俊鹏王刚王瑛肖勤张璟马建芳汪锡金陈生弟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