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舟
- 作品数:75 被引量:114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生理数据分类方法及电子设备
-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理数据分类方法及电子设备,涉及生物数据处理技术领域。通过将待分类的生理数据处理为第一多通道时间序列,将第一多通道时间序列按预设长度和预设步长进行切片,得到多个多通道切片,将各多通道切片输入时间序...
- 刘瀚旻何向东罗华陈思桐吴晓东江舟成姝婷
- 两种描述血压近日节律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比较余弦法和平均法两种描述血压节律性的差异。方法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监测正常人24h血压,对检测数据通过余弦法和平均法描述血压的近日节律特征;比较这2种方法的区别。结果余弦法统计收缩压和舒张压中值与振幅的比值分别为(7.78±0.42)%和(7.98±0.39)%,其峰值位相大多数位于白昼,特别在10:00~15:00。余弦法显示峰值位相位于各个时段的振幅没有显著差别,而平均法的结果显示各个时段的振幅有显著性差别。结论余弦法和平均法对血压节律的描述有一定的差别,平均法对部分峰值位相的节律描述不够准确。
- 刘雅刘延友江舟王正荣
- 关键词:血压近日节律平均法动态血压监测
- LAMR1与PER1蛋白作用位点的筛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筛选出与PER1蛋白相互作用的LAMR1的核心位点。方法:采用盒式定点突变法,对重组目的质粒pGADT7-Rec/Lamr1201-295的插入片段Lamr1201-295羧基末端的205-216氨基酸序列RDPEEIEKEEQA进行定点突变,并以hPER1蛋白的bHLH-PAS结构域为诱饵蛋白,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确定这4种不同的突变LAMR1201-295片段与hPER1的相互作用。结果:营养缺陷培养基筛选显示4种转化菌在二缺SD/-Leu/-Trp、三缺SD/-His/-Leu/-Trp和四缺SD/-Ade/-His/-Leu/-Trp固体培养基上都可以生长;β-半乳糖苷酶印膜法检测结果显示4种转化菌均可显色。结论:突变片段LAMR1-RDP,LAMR1-EEI,LAMR1-EKE和LAMR1-EQA都能够与hPER1的bHLH-PAS结构域在酵母中发生相互作用。提示LAMR1的205-216Aa可能不是其与hPER1相互作用的核心氨基酸序列。
- 常莉李文辉汪宇辉刘延友江舟肖静郭慧玲王正荣
- 关键词:PER1相互作用酵母双杂交定点突变
- 干扰雄性小鼠睾丸Clock基因对胎鼠发育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2021年
- 【目的】研究干扰雄性小鼠睾丸Clock基因后,对小鼠胚胎着床及后期胎鼠发育的影响,并从甲基化的角度探讨引起胎鼠发育异常的原因。【方法】将成年雄性小鼠分为干扰组和对照组,分别于睾丸中注射干扰质粒和阴性质粒,与经过促排处理的雌鼠合笼,研究比较两组胚胎着床情况,观察两组胎鼠的外形及体重等指标的差异;观察胎鼠组织结构,比较两组是否存在差异;分析胎鼠总甲基化水平,同时测定甲基转移酶(DNMTs)水平,比较两组是否存在差异。【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干扰组胚胎着床数下降(14.5 vs.20.33),胎儿体重减轻,死胎和异常胎数增多(P<0.05)。②干扰组胎鼠的心脏和脊柱发育分节出现异常。③11.5~16.5 dpc阶段胎鼠总甲基化水平,干扰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8.59 vs.18.25);干扰组甲基转移酶DNMT3B-4的相对IOD值低于对照组(0.124 vs.0.14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雄性小鼠睾丸Clock基因,可导致胚胎着床数下降,胎鼠发育异常增多,体重减轻。甲基转移酶DNMT3B-4水平下调及总甲基化水平下降,可能是影响胎鼠发育异常的原因。本研究表明Clock基因与胎鼠发育密切相关,初步探讨引起不育的机制,为揭示该类疾病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 梁鑫梁鑫刘驰何煊何煊江舟成姝婷成姝婷
- 关键词:CLOCK基因胚胎着床近日节律
- 择时放疗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以时间治疗学的原理为基础对放射治疗进行改良,以获得更佳的疗效。方法首先将肿瘤细胞LLC细胞悬液接种至已接受2周光暗适应的雄性C57BL/6J小鼠皮下。待肿瘤长至直径1.0厘米时,按特定时间点分组(组照射时间11HALO,组照射时间为23HALO)对小鼠行^(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之后观察各组肿瘤大小,并对肿瘤组织行HE染色和PCNA免疫组化染色,进而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和增值情况。结果组较组而言,肿瘤再生长的速度更加缓慢,且出现更明显的细胞退行性变和区域性坏死,同时PCNA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在11HALO行放射治疗的小鼠肿瘤生长明显比23HALO行放射治疗的小鼠和未经放射治疗的小鼠缓慢,肿瘤组织受损也相对严重。说明在该时间点行放射治疗有助于提高放疗的效果。
- 张菁刘延友李颖朱彬华慧汪羽辉常莉江舟王正荣
- 关键词:肿瘤时间治疗学
- 转染节律基因mPeriod2对小鼠正常细胞放射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评价mPeriod2(mPer2)基因转染后过表达对小鼠肺成纤维细胞NIH3T3放射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mPer2基因转染入NIH3T3细胞中,以空质粒pcDNA3.1和空白组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Per2基因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经过^(60)Co-γ射线放射处理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采用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射线照射后,与pcDNA3.1空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pcDNA3.1-mPer2转染组凋亡率下降,S期细胞所占比例增高,克隆形成率明显增高。结论节律基因mPer2过表达会使γ射线照射后的NIH3T3细胞凋亡下降,增殖加快,减弱了细胞的放射损伤。
- 常莉刘延友李颖朱彬华慧汪羽辉张菁江舟王正荣
- 关键词:近日节律转染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7
- 2013年
-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90例临床诊断或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先实施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然后所有患者实施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比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评估两种诊断方法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及精确度。结果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出1处明显狭窄者36例,冠状动脉造影检出1处明显狭窄者36例,两组检查方法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CTA诊断灵敏度为86.12%,特异度为94.21%,阳性预测值为80.33%,阴性预测值为97.11%,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灵敏度为72.19%,特异度为84.65%,阳性预测值为71.35%,阴性预测值为87.41%。冠状动脉CTA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冠状动脉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及灵敏度都较高,对早期轻度狭窄诊断灵敏度优于传统动脉造影,对于辅助患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罗贵全邓学军江舟
- 关键词: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狭窄
- NIH3T3细胞中miR-29b表达变化对mPer1和Egr2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探讨NIH3T3细胞中miR-29b对血清诱导的立早基因Egr2 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NIH3T3细胞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用miR-29b转染,阴性对照组空转,而空白对照组则不做任何处理。RT-qPCR检测近日节律基因mPer1与立早基因Egr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结果显示,mPer1和Egr2的表达均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空白对照组中mPer1和Egr2的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而实验组中mPer1的mRNA表达降低了42%,Egr2的mRNA表达升高了49%。结论 miR-29b能上调Egr2的表达,其途径可能是通过抑制NIH3T3细胞近日节律基因mPer1的表达实现。
- 徐涛后望汪宇辉成姝婷刘延友江舟肖静郭慧玲王正荣
- 关键词:NIH3T3细胞
- 干扰Gnb21l对节律基因mPer1表达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研究干扰Gnb21l表达对节律基因mPer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2-十四酸佛波酯-13-乙酸盐(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诱导NI H3T3细胞,使其节律基因稳定表达,然后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Genesil-1/Gnb2l1质粒(实验组)及pGenesil-1/vector质粒(对照组)分别转染入NI H3T3细胞中,采用RT-PCR半定量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NTH3T3细胞中Gnb2l1及mPer1 mRNA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的Gnb2l1以及mPer1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但经余弦分析比较两组的mPer1表达周期无明显改变。结论干扰Gnb2l1使节律基因mPer1表达量降低。
- 谯邦兴朱雨刘延友邹晏汪宇辉江舟王正荣
- 关键词:节律基因转染
- 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初步探讨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调控序列启动子多态性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技术结合等位基因特异寡核苷酸片段分析(ASO)方法,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的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用A、B、C、D、E、F、H、I、K、P 10种探针检测,比较组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初步分析该SNP位点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结果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启动子A、B、H、K型在2型糖尿病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6.67%、35.0%、15.0%、3.33%,在对照组中分别为45.0%、37.5%、17.5%、0%,两组比较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该位点确实有多态性,A、B、H、K型均有分布,以A型最广。
- 陈晨江舟王正荣李光明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组织激肽释放酶单核苷酸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