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蔚茹

作品数:18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输血
  • 4篇血型
  • 3篇血浆
  • 3篇血浆置换
  • 3篇血浆置换治疗
  • 3篇药物性
  • 3篇药物性肝损害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评价
  • 3篇临床疗效
  • 3篇临床疗效评价
  • 3篇肝损害
  • 2篇血小板
  • 2篇血液
  • 2篇输血患者
  • 2篇输注
  • 2篇微柱
  • 2篇微柱凝胶
  • 2篇效价
  • 2篇抗体

机构

  • 18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华盛顿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18篇毕蔚茹
  • 12篇潘纪春
  • 10篇林子林
  • 10篇于洋
  • 8篇李锡金
  • 7篇冯倩
  • 7篇陈民才
  • 7篇骆群
  • 5篇孙桂香
  • 4篇张晓娟
  • 3篇韩玮
  • 3篇刘景汉
  • 2篇马曙轩
  • 2篇贾帅争
  • 1篇席映辉
  • 1篇王全立
  • 1篇欧阳锡林
  • 1篇田亚平
  • 1篇张婷
  • 1篇庄远

传媒

  • 6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中国输血协会...

年份

  • 2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6年
为探求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规律,评价血小板相关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对解放军总医院43例反复输注血小板成分的患者采用ELISA方法进行HLA相关抗体筛查。8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18.6%。8例阳性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次数均在20次以上,说明血小板相关抗体产生几率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而增高,选择适当时机进行血小板相关抗体筛查,根据抗体产生情况决定配型与否,既降低医疗成本,又能提高临床输注疗效。
于洋骆群毕蔚茹潘纪春林子林冯倩张晓娟孙桂香李锡金
关键词:HLA抗体血小板输注
影响薄片法血小板聚集实验的因素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常见影响因素对薄片法血小板聚集实验(SPAT)时间的影响.方法:测定下列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的SPAT:①调整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40,120,60,30和15×109/L的8例健康献血者PRP;②分别在40,35,30,25,20,15,10和5℃条件下恒温30min的10例健康献血者PRP;③含终浓度为0,10,20,30,40和50g/L的二甲基亚砜(DMSO)并室温放置30min的10例健康献血者PRP;④在室温放置1,2,3,4h后的8例健康志愿者服用阿司匹林前后PRP;⑤含浓度分别为0,0.5,1.0,2.0和3.0U/L的肝素或0.1g/LEDTA的8例健康献血者PRP.结果:①随着血小板计数的降低,SPAT时间逐渐延长;同一供者血小板计数与其SPAT时间呈显著的直线负相关(r=0.996,P=0.004);②温度在20~40℃对SPAT时间无明显影响,但当温度低于20℃时SPAT时间明显延长;③DMSO对SPAT有明显的影响,使SPAT时间明显延长,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④血小板标本室温放置1,2,3和4hSPAT无显著差异(P=0.815);⑤肝素对SPAT时间无明显影响,而0.1g/L乙二胺四乙酸(EDTA)可完全抑制血小板聚集.结论:血小板计数、所处的温度以及含有DMSO时,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SPAT时间,但是上述因素均不影响血小板最终形成肉眼可见的聚集,且聚集时间仍然在180s以内.
潘纪春毕蔚茹欧阳锡林刘景汉李锡金李卉马曙轩Dean P.Bondman高大勇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影响因素
五种不规则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2006年
比较盐水法、木瓜酶法、凝聚胺法、试管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全自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法检测受血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选取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及住院输血患者5000例,分别采用盐水法、木瓜酶法、凝聚胺法、试管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全自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对其输血前标本进行抗体筛选,对阳性结果进行抗体鉴定。盐水法未能检出阳性结果;木瓜酶法检出其中的15例,特异率86.7%;试管间接抗人球蛋白法检出了其中的19例,特异率为89.5%;凝聚胺法检出阳性结果18例,特异率100%;全自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法检出阳性标本22例,特异率90.9%。说明盐水法不适合不规则抗体检测;木瓜酶法检出率低,具有一定局限性;试管间接抗人球蛋白法需要反复洗涤红细胞,费时较多,不便于开展大规模筛查;凝聚胺法简便、快速,但手工操作,不易标准化;全自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易于标准化,适于临床输血前大批量抗体筛选。
毕蔚茹冯倩于洋林子林潘纪春陈民才骆群李锡金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木瓜蛋白酶聚凝胺微柱凝胶抗球蛋白试验
血型物质在O型血液异型输注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陈民才毕蔚茹潘纪春林子林贾帅争席映辉王全立
关键词:血型物质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血液输注抗体效价受血者
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在不规则抗体筛选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技术在不规则抗体筛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采用盐水法、酶法、凝聚胺法、试管间接抗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同时进行抗体筛选。结果微柱凝胶法检出率及灵敏度都明显高于其它几种方法;与经典的抗球蛋白法比较...
毕蔚茹
文献传递
血浆置换治疗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06年
  药物性肝损害是临床常见且后果严重的药物副反应之一[1],常规临床治疗方法疗效较差,血浆置换可以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由于肝脏损害而产生的有害物质,改善肝脏功能,已经成为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重要辅助手段.本中心应用血浆置换治疗药物性肝损害45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于洋骆群李锡金毕蔚茹潘纪春冯倩孙桂香张晓娟陈民才林子林
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成分输血相关问题的探讨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探讨成人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出凝血功能的变化及输血对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肝移植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均为C级 ,出凝血功能均存在异常的 19名患者通过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等成分进行纠正。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 ,术中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出凝血功能变化及出血量 ,根据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各项出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 ,给予相应的输血处理 ,分别以术后生存情况和围手术期输血量分组 ,分析各种输血因素对移植术中、术后的影响。结果 在术前肝功能分级、出凝血功能、手术方式、方法、时间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 ,输血总量、红细胞用量、冰冻血浆用量与术后存活率呈明显负相关 ,偏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75 18(P <0 .0 1)、- 0 .710 4 (P<0 .0 1)、- 0 .5 14 4 (P <0 .0 5 )。死亡组输血量明显高于存活组 ,差异显著 (P <0 .0 5 ) ;输血量≥ 10 0 0 0ml组死亡率明显高于输血量 <10 0 0 0ml组 ,差异显著 (P <0 .0 5 ) ;所有病例中无一发生输血后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颅内出血。结论 术前充分纠正出凝血功能异常 ,术中进行动态监测 ,及时通过各种血液成分在品种和剂量上的合理输注进行调控及应用去白细胞输血等新技术 ,可保证原位肝移植手术顺利进行 ,有效降低输血总量 ,减少术后并发症。
刘景汉于洋王铁军孙桂香毕蔚茹潘纪春李锡金
关键词:成分输血肝移植存活率巨细胞病毒脑出血
择期手术的大量输血策略被引量:2
2005年
毕蔚茹林子林陈民才
关键词:择期手术大量输血急性大出血器官损伤输血患者
全自动微柱凝胶技术在ABO、RhD血型鉴定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全自动微柱凝胶技术在ABO、RhD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全自动微柱凝胶技术对5150例标本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并与纸板法进行比对实验。对实验中出现因ABO正反定型不一致而无法定型的标本改用试管法,并增加吸收放散实验、唾液型物质抑制实验及H抗原强度检测以确定最终血型。结果5150例标本中全自动微柱凝胶法ABO血型一次准确定型率为99.9%(5145/5150),纸板法ABO血型一次准确定型率为99.7%(5135/5150),两种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自动微柱凝胶法RhD血型一次准确定型率为100%(5150/5150),纸板法RhD血型一次准确定型率为99.9%(5146/5150),两种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自动微柱凝胶法发现疑似亚型标本1例,经进一步实验确认为A3亚型。结论全自动微柱凝胶技术安全、可靠,较纸板法更为灵敏,易于发现亚型;实现了实验操作规范化、标准化,降低了人为错误的发生率;实验结果可永久保存,便于查询和医疗举证。
于洋冯倩林子林毕蔚茹潘纪春张婷张小娟马春娅李锡金骆群汪德清田亚平
关键词:ABO血型RHD血型吸收放散
血浆置换治疗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疗效评价
药物性肝损害是临床常见且后果严重的药物副反应之一,常规临床治疗方法疗效较差,血浆置换可以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由于肝脏损害而产生的有害物质,改善肝脏功能,已经成为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重要辅助手段。本中心应用血浆置换治疗药物性肝损...
于洋骆群李锡金毕蔚茹潘纪春冯倩孙桂香张晓娟陈民才林子林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