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谨崇
- 作品数:32 被引量:171H指数:8
-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鲁东大学校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基于投资战略的外商撤资差异性分析
- 2012年
- 按照投资目的不同,通常将外商投资战略分为成本导向型投资战略和市场导向型投资战略。采用不同投资战略的外商,其撤资的动因及对东道国就业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比较分析发现:发展中国家的引资重点应随着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调整;外商撤资预警的重中之重是预防外商大规模撤资;外资监管的重点是成本导向型战略的外商投资。
- 栾谨崇于学花
- 关键词:外商撤资
- 基于信贷配给理论的中小企业融资方略被引量:19
- 2005年
- 当面临“双重信贷配给”时,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内生性金融约束、政府过多的行政介入是导致我国中小企业陷于信贷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因此,要解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题,就必须在减少政府行政介入条件下,采取各种策略消除银企间信息不对称,弱化企业内部金融约束。
- 于学花栾谨崇
- 关键词:信贷配给中小企业融资
-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
- 1997年
- 栾谨崇
-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市场化进程农民利益农产品市场
- 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平台的思考被引量:2
- 2018年
- 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平台是一个课程育人载体。其内在规定性决定了平台应具有育人目标的契合性、性质定位的综合性、合作模式的多样性、协同效应的长效性特征;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平台的结构特性,决定了平台应具有育人信息的交流沟通、育人资源的聚集整合、育人合作的指导协调功能。为使平台有效运行、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必须构建权威高效的领导管理体制、渗透融合的工作合作机制、协同共建的资源配置机制、导向明确的考核评价机制。
- 栾谨崇于学花
- 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被引量:14
- 2008年
- 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强调产权是一组权利,它可以同属于一个主体,也可以分属不同的主体。产权是可以交易的,但必须以产权的清晰界定为前提。在选择产权制度时,应考虑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和制度设计成本。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总体思路应是在坚持并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制度基础上,侧重于农地产权权能的细分,建立以稳定的占有权、灵活的使用权、有保障的收益权和充分的处分权为特征的农地产权制度。为此,要重视产权主体界定、产权界限划分、产权流动、产权完善与稳定的重要作用。
- 于学花栾谨崇
-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农地产权制度
-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目标定位与制度创新被引量:2
- 2004年
- 长期以来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目标定位于单纯的就业目标上 ,使得转移目标的定位出现偏差。为顺利实现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就必须矫正转移目标定位上的偏差 ,将转移目标重新定位于就业目标与城镇化目标的结合上 ,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职业与身份的双重转换 ,在实现城镇化目标的同时 ,也实现就业目标。为此 ,必须进行相关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
- 栾谨崇
- 关键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目标
- 规模化经营下的农业微观组织的演变与选择被引量:4
- 2013年
- 当前,中国农业主要是通过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和通过土地的市场化流转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两种途径实现规模化经营。与此相对应,中国农业可以划分为以各种传统小农户为基础的微观组织形式和"去小农户化"的各种微观组织形式,而且未来中国农业微观组织将会从以前者为主逐渐演变为以后者为主。以此为基础并结合农业不同产业特点的分析发现,未来中国农业微观组织应是多元化的选择,即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公司制农场将成为不同农业产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 栾谨崇
- 关键词:规模化经营农业微观组织
-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国际比较及启示被引量:5
- 2004年
-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共同规律。由于世界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因而使农业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不同的模式。透过这些模式,我们发现国际上农业劳动力转移既有许多共同特点,也存在许多差异特征,从而给未完成农业劳动力转移任务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留下了许多有益启迪。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剩余劳动力多的国家,借鉴世界各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对于研究如何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具有重要作用。
- 栾谨崇
- 关键词:农业剩余劳动力
- 就业模式转换与政府角色定位被引量:1
- 2004年
- 在我国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国有、集体单位等传统正规部门吸纳劳动力的就业模式,已不符合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低技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基本国情,这就决定了我国就业模式必须向以非正规就业为主的方向转换。对此,政府应当采取各种积极的对策,鼓励非正规就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就业模式转换。
- 栾谨崇栾永胜
- 关键词:就业模式政府角色定位
- 失业与再就业:基本前提与出路
- 1999年
- 本文分析目前我国存在的失业与下岗问题。
- 栾谨崇
- 关键词:失业下岗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