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力
- 作品数:36 被引量:155H指数:8
-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膝下动脉成形联合股-腘人工血管旁路治疗下肢重度缺血
- 目的 探讨长段股浅动脉闭塞且流出道不良并肢体重度缺血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PAOD)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8例患者(73条肢体)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9条肢体)保守治疗.15...
- 刘洪栗力吴楠
-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人工血管旁路术流出道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后再闭塞的处理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总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后再闭塞的治疗经验。方法网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单纯股一胭动脉旁路术、15例单纯腔内成形术、25例联合治疗后下肢单侧动脉再次闭塞。70例患者共发生98次动脉闭塞。10例次在发生末次闭塞时保守治疗(组),余88例次行手术治疗[包括单纯股或人工血管取栓15例次(单纯取栓组),取栓+局部动脉微导管置入(组)抗凝溶栓13例次,取栓+远端动脉成形+微导管置入抗凝溶栓60例次]。结果保守治疗组膝上截肢5例,失访2例。单纯取栓组膝上、下截肢各1例,失访2例。取栓+微导管置入组膝下截肢1例,死亡2例。取栓+动脉成形+微导管置入组急性肾衰转透析后失访1例。本组6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60个月,平均(24±5)个月。其中44例血管通畅,通畅率69.8%。8例患者血管闭塞后截肢,总截肢率为12.7%。结论对于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后再闭塞的患者,取栓+腔内血管成形+微导管置入局部抗凝溶栓近期效果较好。
- 刘洪栗力魏成志
-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动脉旁路术再闭塞
- 经颅多普勒超声指导颈动脉转流管选择的应用被引量:4
- 2012年
-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闭塞及其粥样硬化斑块所致栓子脱落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我科自2006年1月-2010年6月对60例住院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CEA手术,术中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患者大脑中动脉(MCA)进行监测,并据此指导转流管的使用,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 潘仲杰栗力于国涛刘洪崔若昱冯毅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并发症的治疗
- 2005年
- 刘洪栗力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心肺功能不全下腔静脉滤器血管科肺栓塞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再闭塞的腔内治疗被引量:8
- 2014年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病变在下肢的重要表现,亦是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病理基础为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动脉中层变性和继发血栓形成,进而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传统的治疗方式有旁路血管移植术、血管内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
- 栗力
- 关键词:腔内治疗支架成形术旁路血管周围动脉
- 流出道对于股-腘人工血管旁路术后重度狭窄闭塞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流出道对于人工血管旁路术后重度狭窄闭塞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115例外周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流出道情况分为两组:膝下仅1条流出道通畅者为一组;膝下1条以上流出道通畅者为另一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6、12、24个月人工血管的通畅情况。结果随访24个月,膝下仅1条流出道通畅组与膝下1条以上流出道通畅组患者的人工血管原发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5%vs63%,P<0.05)。结论流出道对股腘动脉(膝上)人工血管旁路术长期通畅率有所影响,近期通畅率影响不大。
- 黄俊杰栗力
-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流出道
- 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的治疗被引量:2
- 2011年
- 急性动脉栓塞现已成为血管科较常见的疾病,而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ASE)因具有治疗窗较短、病死率和截肢率均较高等特点,成为急性动脉栓塞疾病治疗中的难点。我院2004年5月-2009年12月共收治19例急性ASE患者,应用双股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报告如下。
- 周宁魏成志栗力崔若昱
- 关键词:腹主动脉栓塞急性病血管外科手术导管取栓术
- 经颅多普勒在颈动脉转流管选择上的应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总结经颅多普勒(TCD)指导颈动脉临时转流管的使用经验。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6月对60例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中使用TCD对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V)进行监测。结果 49例患者阻断前后大脑中动脉MV下降未超过50%未放置转流管;11例患者阻断前后大脑中动脉MV下降超过50%而放置了转流管,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TCD可以有效的指导CEA术中转流管的选择使用,并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 潘仲杰栗力于国涛刘洪崔若昱冯毅
-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转流管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再闭塞的治疗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评价导管溶栓联合球囊扩张或支架血管成形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术后再闭塞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对35例治疗后再闭塞的ASO患者先采用溶栓导管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再选择性联合血管形成术治疗。11例患者近膝关节处股浅动脉或腘动脉病变,应用VIABAHN覆膜支架治疗。观察溶栓效果和动脉再通情况。结果本组溶栓总有效率达92.3%,治疗后皮肤温度回升,静息痛消失,无垃圾脚发生,但有1例轻度脑栓塞。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18±0.07升高至0.82±0.05,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例患者使用VIABAHN覆膜支架,术后3个月复查均通畅,术后6个月1例再闭塞,予支架内球囊扩张后血流通畅。结论动脉内溶栓导管接触性溶栓,能够溶解大部分血栓,暴露真实病变,减少支架数目、缩短支架长度,结合新型覆膜支架VIABAHN动脉成形术,降低血管再狭窄风险,提高保肢率。
- 刘洪栗力李阳春王敬强
-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导管溶栓血管成形术
- 建立临时转流预防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脑组织缺血被引量:2
- 2006年
- 于国涛栗力崔若玉刘洪周宁潘仲杰
-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转流脑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