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锦潮
- 作品数:20 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通过观察高脂血症大鼠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VCAM-1)水平及调脂药物辛伐他汀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高脂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对内皮功能的损伤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组及辛伐他汀治疗组,分别检测3组大鼠血脂变化及NO、VEGF、VCAM-1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血症组NO水平较低、VCAM-1表达较强且范围较广,黏附于内皮的白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脂血症组血NO2^-/NO3^-水平为(29.6±7.2)μmol/L,与正常对照组(38.0±9.9)μmol/L比较明显降低(P〈0.05);辛伐他汀组血NO2^-/NO3^-水平为(37.4±9.5)μmol/L,高于高脂血症组(P〈0.05),VEGF较高脂血症组明显增高(P〈0.05);血NO2^-/NO3^-与VEGF呈正相关(r=0.644,P〈0.05)。血清NO浓度与VCAM-1表达强度及范围呈负相关(r分别为-0.676、-0.684,均为P〈0.05)。结论NO、VCAM-1参与高脂血症血管内皮的损害;辛伐他汀对内皮功能的改善,可能是通过提高NO水平、减少内皮细胞VCAM-1的表达及促进VEGF的分泌而实现的。
- 吴峻孙明周宏研林锦潮何兆初区碧如
- 关键词:高脂血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 洛沙坦对外周血细胞内钙及血管内膜的影响
- 2007年
- ①目的探讨新一代降压药洛沙坦(Losartan)对血管的保护作用。②方法分为高血压组(SHR)和正常对照血压组(WKY鼠),其中SHR组再分为治疗组(予洛沙坦20mg/kg.d)和非治疗组,分别测量8月龄鼠尾动脉压、外周血淋巴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及电子显微镜下血管有关病理变化指标。③结果与正常血压对照组比较,高血压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增高(P<0.01),病理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肥大(P<0.05),血管腔表面粗糙变形。而经洛沙坦治疗后与非治疗组比较,洛沙坦治疗组鼠钙超负荷得到逆转(P<0.01),血压显著下降(P<0.01),血管损伤得到修复(P<0.01),且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④结论洛沙坦能逆转高血压鼠的钙超负荷现象,在降低动脉压同时,可有效地保护血管内膜。
- 林锦潮吴峻
- 关键词:高血压细胞内钙血管内皮
- 高脂血症对内皮VCAM-1表达的影响及非诺贝特的血管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血脂与炎性因子在动脉硬化早期对内皮功能的损伤机制。方法实验包括正常对照组(只喂基础饲料),另两组通过4周建立高脂血症模型,以后继续高脂喂养,其中非诺贝特治疗组在高脂喂养同时喂服非诺贝特40mg/(kg.d),而高脂血症组不予药物治疗,20周后检测3组的血脂、一氧化氮浓度及观察血管内皮VCAM-1的表达水平和细胞黏附密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血症组NO水平较低、血管内皮上白细胞黏附增多、VCAM-1表达强度较强及范围较广。非诺贝特治疗组与高脂血症组比较,血NO水平提高、血管内皮VCAM-1表达水平和细胞黏附数目均较低(少)。结论高脂血症可抑制机体NO活性,并促进VCAM-1对血管内皮的损害,非诺贝特能有效地阻止动脉硬化的发生,该作用与一氧化氮水平提高、VCAM-1表达下调有关。
- 吴峻林锦潮何兆初区碧如郭海森
- 关键词:高脂血症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一氧化氮非诺贝特
- 亚低温治疗对院内心脏停搏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院内心脏停搏心肺复苏(CPR)后昏迷幸存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51例室颤所致的心脏停搏患者,在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后,随机接受亚低温治疗(中心体温降至32-34℃,并维持24h)或常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后第1d、3d和7d时GCS评分以及6个月时神经功能良好率和病死率。结果在心肺复苏后第7天,亚低温组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常温组(P〈0.05);在复苏后6个月,亚低温组53.8%(14/26)患者神经功能良好(脑功能分级为1或2),明显高于常温组24%(P=0.029);亚低温组6个月时病死率为34.6%(9/26),明显低于常温组64%(P=-0.036)。结论亚低温治疗有助于改善院内心脏停搏心肺复苏后幸存者的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
- 李道海林锦潮梁子敬李平曾量波
- 关键词:心脏停搏心肺复苏亚低温预后
- 急诊医学临床带教的方法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根据医学生教育的要求,尤其是临床实习期间的知识掌握、应用的要求,从急诊医学人才的建设入手,分析急诊医学临床带教的方法,分别从掌握实习心理特点、培养和谐发展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开展多层次教学、运用PBL教学方法和创新思维等方面阐述,促进急诊医学临床带教效果的提高。
- 林锦潮李道海
- 关键词:急诊医学临床带教医学生
- 3种心肌损伤标记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 I)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cTnI、Mb和CK-MB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TnI、Mb和CK-M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Mb和CK-MB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病情分析。
- 林锦潮梁子敬
- 关键词:心肌梗死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
- 氯沙坦对高血压模型大鼠的降压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氯沙坦(Losartan)对高血压模型大鼠的降压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自发性高血压组(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s,SHR)和正常对照组(Wistar-Kyoto rats,WKY),其中SHR组再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治疗组3月龄始给予Losartan 20mg/(kg·d),于8月龄测量鼠尾动脉压、外周血淋巴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及电子显微镜下血管有关病理指标。结果高血压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内游离钙浓度较正常血压对照组增高(P<0.01),病理上表现有血管内皮细胞肥大(P<0.05),血管腔表面粗糙变形。经Losartan治疗后,治疗组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明显降低(P<0.01),血压显著下降(P<0.01),血管损伤得到修复(P<0.01)。结论Losartan能降低高血压模型大鼠血压,其机制可能是使高血压鼠的钙超负荷现象得到纠正,同时逆转血管壁超微结构的损害。
- 林锦潮吴峻
- 关键词:高血压细胞内钙血管内皮
- 老年自发性气胸急诊临床分析
- 2001年
- 自发性气胸是急诊科常见急症之一,而老年自发性气胸有一定的基础疾病,不易诊断,能否及时诊治,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自1996-011998-12月急诊共救治60岁以上的老年自发性气胸102例,与同期60例青年自发性气胸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 李广如林锦潮
- 关键词:老年自发性气胸急诊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PA和hs-CRP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ACS的患者13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4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和PA的水平浓度。结果:SAP、UAP、AMI患者的PA逐渐降低,AMI患者的PA水平明显低于SAP和UAP患者(P<0.01);血清hs-CRP水平逐渐升高,AMI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和UAP患者(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变化,由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到三支病变,hs-CRP的水平也逐渐升高,PA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hs-CRP和PA水平与AC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林锦潮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超敏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
- 急性呼吸困难病因分布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病因诊断的作用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困难的常见病因,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急性呼吸困难早期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以急性气喘或呼吸困难为主诉就诊的患者290例,根据病史、查体、辅助检查和治疗反应确定病因诊断,统计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病因;然后将所有患者分为急性心衰组(AHF组)和非心衰组(NHF组),比较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1)导致急性呼吸困难的病因比例前4位依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110例(37.9%)、急性心力衰竭85例(29.3%)、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36例(12.4%)和自发性气胸26例(9.0%).(2)急性心衰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衰组(P〈0.01)。(3)以血浆NT—proBNP水平≥1500pg/ml为诊断临界值时,诊断急性心力衰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8%、95.1%和88.6%。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和自发性气胸是急诊科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最常见原因。血浆NT—proBNP对于急性呼吸困难病因初步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对心源性呼吸困难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实际意义。
- 李道海张远新梁子敬谢玉宝林锦潮
- 关键词: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