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铭

作品数:293 被引量:1,354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湖北省科技计划研究与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8篇期刊文章
  • 73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0篇动脉瘤
  • 106篇血管
  • 89篇动脉
  • 80篇颅内
  • 75篇手术
  • 62篇栓塞
  • 55篇静脉
  • 49篇动静脉
  • 46篇颅内动脉
  • 42篇颅内动脉瘤
  • 41篇显微手术
  • 37篇血管内治疗
  • 36篇出血
  • 35篇外科
  • 34篇动静脉瘘
  • 34篇静脉瘘
  • 32篇栓塞治疗
  • 30篇血管内栓塞
  • 27篇手术治疗
  • 25篇诊治

机构

  • 256篇广州军区武汉...
  • 3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7篇南方医科大学
  • 7篇佛山市第一人...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济宁市第一人...
  • 3篇安阳市第六人...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西门子(中国...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湖北省中医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解放军第18...
  • 1篇武汉市中心医...
  • 1篇仙桃市第一人...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湖南埃普特医...

作者

  • 290篇杨铭
  • 244篇马廉亭
  • 163篇潘力
  • 156篇徐国政
  • 137篇龚杰
  • 135篇秦尚振
  • 134篇李俊
  • 117篇余泽
  • 81篇张新元
  • 72篇姚国杰
  • 66篇陈刚
  • 65篇胡军民
  • 28篇张小征
  • 25篇张戈
  • 22篇蔡明俊
  • 22篇杜浩
  • 16篇秦杰
  • 15篇李爱冰
  • 15篇伍杰
  • 15篇廖旭兴

传媒

  • 90篇中国临床神经...
  • 20篇中华神经外科...
  • 16篇中华实验外科...
  • 10篇中国微侵袭神...
  • 9篇第16届中南...
  • 7篇中华外科杂志
  • 7篇临床外科杂志
  • 6篇中华创伤杂志
  • 6篇微侵袭神经外...
  • 6篇首届中国中青...
  • 5篇中华医学会神...
  • 4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华南国防医学...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内科急危重症...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解放军医院管...

年份

  • 3篇2019
  • 12篇2018
  • 12篇2017
  • 15篇2016
  • 13篇2015
  • 17篇2014
  • 30篇2013
  • 11篇2012
  • 14篇2011
  • 16篇2010
  • 16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10篇2006
  • 13篇2005
  • 25篇2004
  • 6篇2003
  • 10篇2002
  • 10篇2001
  • 5篇2000
2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86例前交通动脉瘤中,18例采用机械解脱弹簧圈(MDS-N)栓塞,68例采用电解脱弹簧圈(GDC)栓塞.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66例,闭塞90%~95%16例,<90%4例(主要是采用MDS-N栓塞).3例多发性动脉瘤和1例合并AVM,同时一次性栓塞治愈.出院时优79例,良6例,死亡1例.72例随访6~12个月,DSA、MRA检查均未见动脉瘤复发,其中5例额叶局部脑组织轻度软化,但无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前交通动脉瘤采用GDC栓塞效果好,脑梗塞等并发症少.
余泽马廉亭杨铭潘力李俊束枫胡军民
关键词:电解脱弹簧圈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栓塞
缺血联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大鼠脑动脉调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缺血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脑动脉调节功能的影响,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n=6)、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灌注组(rtPA组,n=6)、缺血组(ISC组,n=8)和缺血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灌注组(rtPA-缺血组,n=8)。雄性Wistar大鼠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压力型小动脉测量仪对大鼠离体大脑中动脉的内径和外径进行测量,据此计算出动脉力学参数和肌源性张力,行组间对比。结果:在压力由60mmHg升至120 mmHg时,对照组肌源性反应强烈,肌源性张力明显增加;而其它3组肌源性反应消失,肌源性张力下降。对照组动脉直径最小(P<0.05 vs其它3组)r,tPA-缺血组最大(P<0.05 vs其它3组)。相比对照组和rtPA组,缺血组和rtPA-缺血组应变增大(P<0.01 vs其它2组),管壁硬度系数β值变小(P<0.01 vs其它2组),应力-应变曲线右移。结论:缺血和rtPA均可消弱脑动脉的肌源性反应,2者相加具有协同效应;同时缺血又可影响动脉的力学特性。这种变化可使受累动脉丧失其作为阻力血管对血流的限制作用,造成下游微循环过度灌注,易发生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张合亮马廉亭徐国政杨铭姚国杰席永强刘征
关键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大脑中动脉力学特性再灌注损伤
术前血管造影检查在颅底复杂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颅底肿瘤位置深,毗邻重要神经血管,特别是大型及巨大型脑膜瘤,单纯手术切除出血多,视野不清晰,手术操作困难。如果是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对术者的挑战更大。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8年1月完成各类肿瘤手术4600例,其中对...
姚国杰杨铭龚杰徐国政
文献传递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治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MIA)的诊治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自2000—2010年收治的214例MIA的诊断及治疗情况,其中显微手术夹闭119例245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95例198枚动脉瘤。结果夹闭组119例中,Hunt—Hess分级Ⅰ~Ⅲ级98例,Ⅳ级18例,Ⅴ级3例;GOS5分96例,4分12例,3分8例,2分1例,1分2例。栓塞组95例中0~Ⅲ级86例,Ⅳ级9例;GOS5分79例,4分5例,3分6例,2分3例,1分2例。DSA随访复查:夹闭组60例(126枚),118枚动脉瘤夹闭完全,8枚动脉瘤瘤颈残留;栓塞组63例(130枚),119枚动脉瘤栓塞完全,11枚栓塞不完全。结论CT为确定MIA责任动脉瘤提供了重要信息,3D—DSA是MIA诊断的金标准,提高了MIA的诊断率,CTA为诊断提供了良好的补充。MIA明确诊断后应尽早治疗,首先治疗责任动脉瘤,争取一次性治疗未出血动脉瘤,根据患者的病情、动脉瘤部位、大小以及经济状况酌情选择显微手术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循环动脉瘤首选血管内治疗,Hunt—HessV级者效果极差。
秦尚振马廉亭龚杰徐国政余泽杨铭李俊胡军民姚国杰潘力张新元杜浩余光宏陈刚张戈秦海林
关键词:显微手术夹闭血管内栓塞
彩色血流全循环成像技术在正常脑血流动力学参数中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探讨彩色血流全循环成像技术(iFlow)在正常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研究中的价值,以建立正常脑血流动力学的参数.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武汉总医院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颅内动脉瘤单纯弹簧圈栓塞后入院复查全脑血管造影(DSA)者及怀疑颅内血管疾病最终DSA未见异常者共60例,测量其各感兴趣区(ROI)的造影剂达峰时间(TTP),将ROI分别设置为:ROI-1:颈内动脉分叉部;ROI-2:大脑中动脉分叉部;ROI-3:上矢状窦中部;ROI-4:窦汇区;ROI-5:基底动脉末端.结果 左侧颈内动脉造影ROI-1~ROI-4和椎动脉造影ROI-5的TTP分别为(2.70±0.37)、(2.85±0.36)、(7.98±1.54)、(8.85±1.77)、(3.02±0.58)s.右侧颈内动脉造影ROI-1~ROI-4及椎动脉造影ROI-5的TTP分别为(2.77±0.35)、(2.87±0.36)、(8.01±1.14)、(8.77±1.26)、(3.06±0.55)s.结论 iFlow为正常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提供了一个参考指标,建立了一种研究脑血流动力学的新方法.
吴虓潘力杨铭刘鹏秦杰黄河安学锋李国栋温建鹏马廉亭
关键词:脑灌注血流动力学达峰时间
DSA影像融合后处理新技术进展及其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被引量:21
2013年
"多种三维影像融合"后处理是未来医学影像的发展方向,它将推动医学发展,对全身各系统疾病尤其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治起到重要作用。
马廉亭杨铭李俊潘力陈刚向伟楚李国栋乔英
关键词:脑血管病
颅内巨大动脉瘤诊断与治疗的探讨被引量:7
1994年
用血管内栓塞技术治疗8例颅内巨大动脉瘤。其中5例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2例位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1例在基底动脉主干。治疗方法:3例用弹簧圈闭塞颈内动脉,3例用可脱性球囊堵塞颈内动脉,1例用球囊堵塞基底动脉主干,1例经压迫动脉后自行血栓闭塞,治疗效果良好。
马廉亭余泽秦尚振徐国政杨铭龚杰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可脱性球囊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与动静脉瘘血管内治疗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1979年以来,对118例病人,其中颈内动脉一海绵窦瘘88例、动静脉瘘8例、假性动脉瘤22例采用了血管内治疗:①可脱性球囊栓塞64例:②弹簧圈栓塞19例;③钨丝螺旋圈栓塞15冽;④肌瓣“放风筝”法治疗6例:⑤眼上静脉穿刺注入栓塞材料2例;⑥瘤腔直接穿刺注入栓塞材料2例;①气囊导管暂时阻断动脉腔内血流与血管重建相结合治疗10例.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病人术后出现偏瘫,在半年内恢复,余皆治愈.
马廉亭陈庄洪郑玉明余泽秦尚振徐国政龚杰杨铭蔡贤华
关键词: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血管内治疗血管重建
血管内栓塞治疗114例创伤性头颈部血管病变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创伤性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方法。方法以血管内栓塞方法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100例,假性动脉瘤(FA)10例及动静脉瘘(AVF)4例。76例采用可脱球囊,10例用钨丝微螺旋圈,9例为两者联合应用,12例用弹簧圈,另7例分别用肌块和IBCA栓塞。结果114例均治愈,除1例遗轻偏瘫外,均无并发症。病灶完全栓塞111例(974%)。采用可脱球囊、钨丝螺旋圈或二者联合栓塞的85例TCCF中,保持颈内动脉通畅77例(906%)。经一次栓塞治愈者100例(877%)。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是头颈部创伤性血管损伤的首选治疗方法。
秦尚振马廉亭余泽徐国政龚杰杨铭胡军民姚国杰熊用春潘力张新元
关键词:创伤血管病变血管内栓塞栓塞疗法
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
目的:对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探讨。方法:86例均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18例采用机械解脱弹簧圈(MDS),68例采用电解脱弹簧圈(Guglielmidetachable coil GDC),其中46例在破裂出血后72...
余泽马廉亭杨铭潘力李俊柬枫胡军民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外科手术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