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龙

作品数:12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熊果酸
  • 4篇氧化应激
  • 4篇果酸
  • 3篇蛋白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心病
  • 3篇上皮
  • 3篇上皮性
  • 3篇上皮性癌
  • 3篇他汀
  • 3篇尼可地尔
  • 3篇普伐他汀
  • 3篇卵巢
  • 3篇卵巢上皮
  • 3篇卵巢上皮性
  • 3篇卵巢上皮性癌
  • 3篇冠心病
  • 3篇伐他汀

机构

  • 11篇邯郸市中心医...
  • 6篇邯郸市第一医...
  • 2篇河北省医学情...
  • 1篇邯郸市第二医...

作者

  • 12篇杨晓龙
  • 7篇程佳
  • 3篇于华
  • 2篇司华鹏
  • 2篇寻志杰
  • 2篇张彩英
  • 2篇霍艳
  • 2篇尚素霜
  • 2篇陈树杰
  • 2篇黄金娜
  • 1篇张香玲
  • 1篇高丽杰
  • 1篇陈晨
  • 1篇张天慧
  • 1篇王朝宗
  • 1篇张静
  • 1篇谢剑琳
  • 1篇王雪芬
  • 1篇赵民
  • 1篇刘艳峰

传媒

  • 4篇河北医药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冠心病伴高脂血症(胆固醇升高)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5例。对照组除饮食控制外,给予普伐他汀20 mg/次,1次/d,治疗组在普伐他汀基础上联合尼可地尔5 mg/次,3次/d。记录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心电图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与治疗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电图ST-T改变情况,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对于改善冠心病尤其伴有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良好,且安全、不良反应小,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理想药物。
杨晓龙程佳黄金娜
关键词:普伐他汀尼可地尔冠心病伴高脂血症
熊果酸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VD3的方法建立大鼠As模型并分别同步灌胃给予UA[10、20及40mg·kg-1·d-1和辛伐他汀[SV,1.8mg·kg^(-1)·d^(-1)]进行干预,共12周,另设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计算心脏指数(CI),采用H&E染色法观察主动脉病变并进行病变分级;测定血清中血脂监测指标和氧化应激监测指标;测定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含量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发现UA同步干预各组As大鼠CI明显降低,主动脉病理性形态结构改变明显改善、病变分级显著降低,血清中血脂指标TC、TG、LDL-C含量水平显著降低且HDL-C含量显著升高,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CRP、TNF-α、IL-1β、IL-6含量明显降低且IL-10含量明显升高,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UA上述作用均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UA可能通过调节血脂、抑制炎症反应以及降低氧化应激损伤而对大鼠As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
杨晓龙刘艳峰陈树杰
关键词:熊果酸动脉粥样硬化血脂炎症氧化应激
熊果酸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研究熊果酸预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熊果酸低、中、高剂量(20 mg·kg^-1、40 mg·kg^-1、80 mg·kg^-1)组和维拉帕米(2.5 mg·kg^-1)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急性心肌I/R大鼠模型。假手术组行手术通路但不结扎,术前7 d开始预给药处理。再灌注24 h后监测心电图ST段变化,超声影像系统测定心功能指标,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行损伤评分,测定心脏梗死体积,心肌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onochrome display adapter,MDA)的含量,心肌组织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熊果酸中、高剂量和维拉帕米组可抑制急性心肌I/R大鼠心电图ST段抬高,抑制舒张/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IDd、LVIDs)升高和短轴缩短率(fraction shortening,FS)、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降低,抑制心肌组织细胞病理性形态结构改变和损伤评分的升高,抑制心脏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抑制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降低和MDA含量的升高,抑制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升高;较I/R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熊果酸预处理对急性心肌I/R损伤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级联反应有关。
谢剑琳吕君楠胡洁杨晓龙
关键词:熊果酸急性心肌缺血心功能氧化应激炎症反应
苦参素对缺氧/复氧损伤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苦参素(OMT)对缺氧/复氧损伤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无菌环境下分离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并培养72 h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氧/复氧(H/R)模型对照组、OMT(20μg/m L、40μg/m L和80μg/m L)干预组和舒血宁注射液(SXN,100μg/m L)干预组(阳性对照组),每组设10个复孔。药物干预6 h后,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检测细胞培养液中心肌酶[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测定细胞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率,通过RT-PCR检测细胞中bcl-2mRNA、BaxmRNA表达并计算bcl-2/Bax比值,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OMT40μg/m L、80μg/m L干预组、SXN干预组乳鼠心肌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培养液中AST、CPK、LDH释放量显著降低,细胞中SOD、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状况显著改善、凋亡率显著降低,细胞中bcl-2 mRNA表达显著上调且Bax mRNA表达显著下调、bcl-2/Bax表达比值显著升高,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OMT 80μg/m L干预组细胞中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苦参素对缺氧/复氧损伤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苦参素能有效改善抗氧化酶活性、调节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陈树杰杨晓龙王雪芬陈晨王朝宗
关键词:心肌细胞苦参素氧化应激细胞凋亡
熊果酸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熊果酸(UrsolicAcid,UA)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腹腔注射VD3建立早期AS大鼠模型,同步灌胃给予UA(10、20、40mg)/kg·d和辛伐他汀(SV,1.8mg/(kg·d))进行干预,另设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中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和丙二醛(MDA)、活性氧簇(ROS)含量;通过苏木精-尹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形态结构改变并进行病变分级.结果:UA(20、40mg/(kg·d))同步干预组大鼠血清中SOD、CAT活性较模型组显著升高,MDA、ROS含量显著降低,且UA40mg/(kg·d)干预组GSH-Px活性显著升高;UA同步干预组大鼠主动脉形态结构改变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病变评分显著降低,其中以UA40mg/(kg·d)干预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UA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损伤而对AS大鼠起到保护作用.
杨晓龙
关键词:熊果酸动脉粥样硬化氧化应激
普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普伐他汀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30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治疗组给予普伐他汀(20 mg/次,1次/d)治疗,对照组除饮食控制外给予安慰剂(B族维生素)治疗,并记录不良反应。服药前和服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治疗组血清TC、TG和LDL-C指标均下降,HDL-C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小。12个月后治疗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普伐他汀可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显著改善血脂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且不良反应小。
杨晓龙程佳
关键词:普伐他汀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普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杨晓龙程佳
尼可地尔是硝酸盐的烟酰胺衍生物,是临床应用的具有抗心绞痛作用的钾子通道开放剂,可以扩张动脉、冠脉、静脉,保护心肌;普伐他汀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使胆固醇合成减少,从而降低血脂。采用普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的治疗方...
关键词:
关键词:冠心病普伐他汀尼可地尔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I3K和PTEN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程佳尚素霜张香玲寻志杰杨晓龙张彩英张静司华鹏霍艳于华
研究表明卵巢癌组织中p-AKT、PI3K和PTEN的表达与卵巢上皮癌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有关,p-AKT和PI3K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AKT和PTEN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I3K和PTEN在上...
关键词:
关键词:卵巢上皮性癌肿瘤诊断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磷酸化AKT(p-AKT)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卵巢组织(对照组),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良性组),60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卵巢癌组)中p-AKT的表达。结果 p-AKT在对照组、良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10)、15.0%(3/20),显著低于卵巢癌组的68.3%(41/60)(P<0.05);而良性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KT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1),而与年龄、病理类型、有无腹水无关(P>0.05)。结论 p-AKT过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程佳杨晓龙尚素霜张天慧赵民高丽杰于华
关键词:卵巢癌AKT免疫组织化学
尼可地尔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顽固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顽固性心绞痛患者38例,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尼可地尔组治疗方案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对照组加安慰剂。观察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生情况,心电图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尼可地尔组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尼可地尔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减少明显,与尼可地尔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可地尔组治疗后心电图ST-T改变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作为扩张冠脉药物,用于治疗顽固性心绞痛,能达到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杨晓龙程佳黄金娜
关键词:尼可地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