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
- 作品数:40 被引量:102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理学更多>>
- 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治疗腰椎结核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治疗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4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24-68岁,平均43.5岁;所有患者均行一期后路清创、椎体间局部骨颗粒和自体髂后松质颗粒骨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CT扫描重建评价植骨融合情况,X线侧位片评价手术节段生理弧度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75±35)min,出血量(430±350)ml;所有患者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8.5个月,所有患者均治愈(其中1例术后3个月时切口结核形成窦道,经切口清创、调整抗结核方案后得到治愈);14例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6.7±2.3)个月;腰背痛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术前、术后手术节段前凸角分别为(-9.3±10.9)°和(9.9±3.4)°,最后随访时手术节段前凸角为(6.8±2.7)°。结论在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和坚强的椎弓根钉棒固定的前提下,一期后路清创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安全可行。
- 曾会龙刘志礼刘家明何来昌杨东龙新华段满生
- 关键词:脊柱结核髂骨
- 呼吸道管理及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创伤性颈脊髓损伤的价值被引量:11
- 2021年
- 背景: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就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以呼吸系统并发症最为常见,因此颈脊髓损伤患者呼吸道管理对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目的:介绍颈脊髓损伤患者损伤后神经解剖及病理特点,总结近年来国内外颈脊髓损伤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多重治疗方法及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应用情况。方法:通过输入"颈脊髓损伤,肺部感染,呼吸道管理,抗生素,神经移位术,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纤维支气管镜,肺炎,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fibrobronchoscopy,bronchoalveolar lavage,tracheotomy,pneumonia"等检索词,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SinoMed、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查阅近年纤维支气管镜在颈脊髓损伤方面应用的相关文献,通过阅读标题及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排除与主题相关度低的文献,最终共纳入5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目前颈脊髓损伤患者呼吸道并发症治疗策略包括:患者仰卧位及使用腹带、呼吸训练、机械性辅助咳嗽、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术、膈肌起搏器、神经移位技术、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肺泡灌洗、使用抗生素等;②目前早期气管切开、无创通气和辅助咳嗽技术对高位脊髓损伤患者的积极治疗效果已渐渐被学术界认可,其能改善患者呼吸功能,而体位、呼吸训练、辅助咳嗽已广泛联合运用于临床上,得到满意效果;③近些年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肺泡灌洗已广泛运用于治疗肺部感染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伴有呼吸道并发症的颈脊髓损伤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肺泡灌洗治疗同样能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改善肺功能,可能会成为颈脊髓损伤患者诊疗的新方向。
- 任炳开郑怡彬黄磊文吴繁辉杨东
- 关键词:颈脊髓损伤呼吸道管理神经移位术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
- 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与后路减压术前术后影像学特点
- 目的:探讨本院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后路手术前后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因胸椎管狭窄症于我院行后路减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是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和术前术后影像学表现包括...
- 陈天赔舒勇杨东
- 关键词:胸椎管狭窄症影像学后路手术治疗
- 关节镜下复位PDS“8”字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PDS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CL)下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7年8月,关节镜下PDS线固定治疗ACL下止点撕脱骨折19例,按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13例,Ⅲ型6例。手术在关节镜下进行,复位骨折片,采用ACL重建导向器(ACLguide)引导由关节外向关节内骨折块边缘钻孔制成两骨隧道,引入双股PDS线,"8"字固定下止点撕脱骨折块,皮下打结固定。术后石膏固定4~6周。随访时摄X线片,并进行Lysholm评分。结果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12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膝关节不稳症状。新鲜骨折病例术后12例得到6个月以上随访,评分为95~100分,平均97.4分,4例陈旧骨折病例,术前36~63分,平均52.3分,术后80~91分,平均86分。结论关节镜下PDS线固定治疗ACL下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功能恢复良好,不需二次手术取内固定,同时也避免了不可吸收缝线长期留驻人体内可能造成的影响。
- 李晓峰高志增曹凯蔡道章杨东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关节镜撕脱骨折
- 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4月采用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1岁,合并神经功能损害者8例。术前CT和MRI提示腰椎病灶以单侧为主,均存在明显的骨质破坏。术前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2~3周。术中椎体间植骨采用局部骨颗粒和自体髂后松质骨颗粒。术后定期复查腰椎X线片及CT,以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和腰椎生理弧度变化。记录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3±4.2个月。2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57±39min,手术失血量为470±143ml。术后椎体间植骨融合率为95.2%,融合时间6.1±2.5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术后腰椎前凸Cobb角分别为21.4°±5.7°、33.6°±3.1°,末次随访时为31.3°±2.7°。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为7.8±2.6、2.4±1.7,末次随访时为0.9±0.7。术后3个月ESR、C反应蛋白均明显下降,术后6个月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安全、有效。
- 刘家明龙新华周扬陈宣银杨东段满生黄山虎刘志礼
- 关键词: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植骨
- 微RNA-101在肿瘤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11年
- 微RNA(microRNA)是内源性发挥转录后调控功能的单链小RNA,种类繁多,在细胞周期调控、凋亡调控、肿瘤的进展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近期研究发现,微RNA在功能上表现为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与前列腺癌、膀胱癌、肝癌、乳腺癌等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EZH2基因的生物学行为与癌基因类似,微RNA-101主要通过调控EZH2的表达量和表观遗传学特征调控其功能。微RNA-101的缺失或表达下调促使组织细胞分裂、增殖,最终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与浸润。因此,探寻微RNA-101的生物学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徐瑞权杨东王共先
- 关键词:微RNAEZH2肿瘤
- 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诊疗研究进展
- 目的 总结归纳原发性椎间隙感染诊疗相关的最新进展,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 文献综述结果 发病率逐渐升高,以腰椎最多发,典型症状为腰背部剧烈疼痛,肌肉痉挛,活动受限,强迫卧位,轻微震动时即可诱发,可伴发热,侵入椎管时可有...
- 陈天赔杨东
- 关键词:手术
-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因单节段胸椎结核接受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3~69岁,平均40.3岁.合并脊髓功能障碍者22例,ASIA分级B级2例,C级8例,D级12例.术前CT和MRI提示胸椎病灶均存在明显的骨质破坏.术前给予规范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治疗2~3周.术中于后路清除病灶,椎体间植入局部减压获取的骨颗粒和自体髂后上棘松质骨颗粒,以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胸椎X线片及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及胸椎生理曲度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21.7±2.3)个月.手术时间110~190 min,平均(167±35) min;术中出血量350~700 ml,平均(490±160) ml.椎体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6.5±2.4)个月.神经功能均改善,改善1级19例、2级3例.术前、术后胸椎后凸Cobb角分别为47°±11°、41°±9°,末次随访时43°±10°.结论 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和坚强固定的基础上,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有效、可行.
- 刘家明陈宣银杨东龙新华段满生黄山虎戴闽刘志礼
- 关键词:胸椎结核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非对称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突出对侧症状非对称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14例非对称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即突出对侧下肢神经放射症状型腰椎间盘突出。
- 周杨陈宣银张斌刘志礼杨东黄山虎戴闽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 庆大霉素PMMA珠链在慢性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观察庆大霉素PMMA珠链在慢性骨髓炎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彻底的清创治疗后,在骨髓腔内与周围软组织内植入庆大霉素PMMA珠链,留置2周以上。结果:疗效优11例,良1例,差1例。结论:庆大霉素珠链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重要方法,推荐留置3个月。
- 杨东舒勇曹凯刘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