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继宇
- 作品数:30 被引量:20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内蒙古科右中旗敖兰敖日格岩体特征
- 2017年
- 关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碰撞的时限问题,一直是地质学者们讨论的焦点,基于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领域,从不同角度认为碰撞发生于泥盆纪(徐备等,1997)、石炭纪早期(邵济安,1991)、二叠纪(Wang Q,1986;Wu T R,1998;Chen B,2000;Li J Y,2006)等主要几种截然不同的主流观点。
- 宋维民那福超孙巍刘英才庞雪娇秦涛付俊彧陶楠汪岩杨晓平杨雅军杜继宇杨佳林唐振张超施璐
- 关键词:晚三叠世A型花岗岩
- 古亚洲洋东段闭合时限:来自大兴安岭南段二叠系-三叠系界线沉积地层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的制约被引量:4
- 2022年
- 古亚洲洋东段的具体闭合时限长期以来存在争议,重要原因在于缺乏相应时期的典型沉积剖面研究。近期,笔者在大兴安岭南段阿鲁科尔沁旗地区新发现一套保存较好的二叠-三叠系沉积序列,其详细记录了古亚洲洋闭合过程。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重点对上二叠统林西组和下三叠统老龙头组开展沉积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上二叠统林西组上部为一套湖泊相沉积,下三叠统老龙头组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底部为冲积扇辫状河砾岩层。两套地层界线附近沉积环境发生剧变,气候从温暖湿润转变为炎热干旱,确定研究区林西组沉积时代为晚二叠世长兴期,老龙头组沉积时代为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期,两者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短暂沉积间断。林西组砂岩重矿物含量丰富,类型多样,原岩为中酸性岩浆岩、基性岩浆岩、少部分变质岩及沉积岩;老龙头组砂岩重矿物类型少,原岩为中酸性岩浆岩和少量变质岩。林西组2个碎屑岩样品最年轻峰值年龄分别为255±2Ma和255±1Ma,ε_(Hf)(t)=-22.84~+13.17,变化范围较大。老龙头组2个碎屑岩样品最年轻峰值年龄分别为248±1Ma和249±1Ma,ε_(Hf)(t)=7.95~11.28。结合重矿物、碎屑锆石和Hf同位素研究,确定林西组物源主要来自于兴蒙造山带,少量可能来自于华北板块,具有复杂物源、远距离搬运再沉积的特征。老龙头组物源主要来自于兴蒙造山带,具有周缘近距离搬运沉积的特征。通过区域对比上二叠统林西组与下三叠统老龙头组碎屑锆石携带年代学信息,推测古亚洲洋东段沿着西拉木伦河缝合带在晚二叠世发生汇聚碰撞作用,古亚洲洋东段闭合作用至少持续至早三叠世,老龙头组沉积期发生强烈汇聚造山作用,老龙头组是古亚洲洋闭合板块碰撞作用的产物。
- 张渝金张超张超杨涛马永非杜继宇杨涛张建坤
- 关键词:兴蒙造山带大兴安岭南段
- 索伦-林西缝合带北缘构造属性:来自内蒙古扎鲁特旗北部寿山沟组变沉积岩及其安山岩透镜体的制约被引量:2
- 2022年
- 本文选择扎鲁特旗北部达巴艾勒地区出露的一套下二叠统寿山沟组变沉积岩及其安山岩透镜体作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岩相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深入探讨索伦-林西缝合带北缘晚古生代的构造属性。下二叠统寿山沟组变质沉积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最小峰值年龄为282.3±4.2Ma和285.9±5.6Ma,限定了沉积下限为早二叠世,另外还含有少量400~500Ma以及个别700~800Ma、1700Ma的单颗粒碎屑锆石年龄,表明其物源区主要来自于北侧的锡林浩特岩浆弧。碎屑锆石年龄图谱反映其沉积背景为汇聚背景下的弧前盆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寿山沟组变质沉积岩物源主要来自中酸性岩浆岩源区,形成于大陆岛弧环境。该套沉积岩中的晚石炭世安山岩透镜体锆石U-Pb测年结果为304.9±4.7Ma,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高镁安山岩特征,为俯冲洋壳释放含水流体交代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大陆边缘弧构造背景。综合分析,索伦-林西缝合带北缘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处于洋内俯冲向洋陆俯冲过渡的转换环境。
- 施璐唐振钱程张渝金杜继宇
- 大兴安岭中段突泉县东福岩体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分析
- <正>大兴安岭发育了大面积的火山岩和侵入岩。这些岩浆岩是大兴安岭地区构造演化和岩浆事件研究的理想对象。近年来,随着地质调查程度的不断深入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兴起,这些岩浆岩多数形成于燕山期已基本达成共识。然而对于该期岩浆...
- 杜继宇宋维民杨佳林陶楠庞雪娇
- 关键词:二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地质构造
- 文献传递
- 海拉尔盆地及盆缘露头区典型构造样式及变形序列被引量:10
- 2011年
- 通过野外系统地质调查和实测地质剖面研究,在海拉尔盆地内部及其周边地区识别出盆地基底大型伸展变形带、盆地伸展构造和盆地挤压构造3类构造样式。其中:盆地基底大型伸展变形带包括额尔古纳韧性剪切带和嵯岗构造片麻岩带;盆地伸展构造样式以海拉尔市北部日军要塞堑垒、断阶构造、追踪张性断层和灵泉露天煤矿大型正断层为代表;盆地挤压构造样式以头站旅店逆冲断层、灵泉露天煤矿断褶带、伊敏露天煤矿顶厚褶皱和大型同沉积褶皱为代表。在构造样式形成时代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地震剖面解释成果,认为海拉尔盆地由老至新至少经历了6期重要的构造变形事件,即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盆地基底大规模伸展、下白垩统铜钵庙组沉积期强烈断陷、下白垩统南屯组沉积后挤压反转、大磨拐河组二段—伊敏组沉积期伸展拗陷、伊敏组沉积之后至上白垩统青元岗组沉积之前强烈挤压、青元岗组沉积期同沉积挤压。6期变形事件由老至新组成了海拉尔盆地较为完整的变形序列。
- 孙晓猛鲁宝亮张梅生杜继宇许强伟田景雄
-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构造样式构造地质学
- 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时限:来自大兴安岭突泉地区下白垩统与下伏地质体之间角度不整合关系的约束被引量:5
- 2022年
- 蒙古-鄂霍茨克洋的闭合时限一直是地学界争论的焦点。详细的野外调查发现,大兴安岭突泉地区下白垩统与下伏地质体之间普遍存在角度不整合关系,上覆地层为下白垩统白音高老组沉凝灰岩,层理产状为332°∠15°,下伏地层构造变形强烈,膝折褶皱发育,且顶部见10 cm古风化壳。结合区域资料综合对比研究,这是一个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是鉴别造山运动的直接标志之一。此不整合面既代表蒙古-鄂霍茨克洋在早白垩世前闭合碰撞造山,又暗示从早白垩世开始进入东部大陆边缘向东蠕散伸展演化阶段。
- 宋维民王建恒杨佳林那福超庞雪娇杜继宇刘英才钱程葛锦涛
- 关键词:下白垩统角度不整合
- 莲花山断裂带和长乐—南澳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活动时代
- 莲花山断裂带和长乐-南澳断裂带位于华南地区,在华南大地构造格架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构造属性和活动时代的研究为华南地块构造演化的探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文通过对莲花山断裂带和长乐-南澳断裂带野外宏观构造特征和镜下微观构造...
- 杜继宇
- 文献传递
- 内蒙古莫力达瓦旗葛根台-小黑山地区金铜钼找矿靶区预测
- 2024年
- 内蒙古莫力达瓦旗葛根台-小黑山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中北段东乌旗-嫩江Cu-Mo-Pb-Zn-W-Sn-Cr成矿带.通过对研究区与区域典型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控矿条件的对比分析,认为葛根台-小黑山地区具有热液型金铜钼矿、剪切带型金矿和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成矿潜力.采用对控矿有利条件信息要素的提取和要素赋值的统计方法,尝试对研究区进行金铜钼等找矿靶区预测工作,为后续区域地质调查及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 尤洪喜秦涛汪岩杨晓平杜继宇
- 关键词:成矿预测
- 大兴安岭中部扎赉特旗门德沟杂岩体岩石成因及形成的构造背景
- 大兴安岭位于中亚造山带的东段,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之间,该区在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大面积的花岗岩和火山岩,其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也一直是国内地质学者研究的热点。但是由于大兴安岭地区植被覆盖率极高,导...
- 施璐唐振秦涛陶楠杜继宇张立东汪岩钱程
- 关键词:花岗岩岩石成因地质构造
- 文献传递
-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碱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10
- 2015年
- 对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碱长花岗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碱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66±1)Ma,表明该侵入体是中侏罗世侵位形成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成分显示其属于碱性、具A型花岗岩特征。岩石高硅(w(SiO2)=74.80%~76.34%)、富碱(w(Na2O+K2O)=7.94%~8.71%)、高铁镁比(TFeO/MgO=13.54~24.28)、贫钙(w(CaO)=0.10%~0.21%)、贫镁(w(MgO)=0.08%~0.16%)和低钛(w(TiO2)=0.07%~0.10%);稀土配分曲线呈现"海鸥式"分布特征,显示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09~0.17);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具有较高质量分数的有Zr(128.95×10^-6~156.32×10^-6)、Yb(4.93×10^-6~5.35×10^-6)和Y(40.93×10^-6~56.75×10^-6),较低质量分数的有Sr(23.16×10^-6~37.14×10^-6)、Ba(186.13×10^-6~231.31×10^-6),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明显的Sr、Ba和Ti的负异常。以上特征表明,碱长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岩石具有高的Rb/Sr值(4.26~7.81,平均为6.12)和Rb/Nb值(10.2~14.7,平均为12.7),显示出壳源岩浆的成分特征。综合分析表明,碱长花岗岩为低压下长英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w(Rb)-w(Yb+Ta)图解、w(Rb)-w(Y+Nb)图解、w(Ta)-w(Yb)图解、w(Nb)-w(Y)图解、Ce/Nb-Y/Nb图解、Ce/Nb-Yb/Ta图解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研究表明,碱长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的构造环境,并与松辽盆地及其周围的花岗岩一起暗示松辽盆地是在中侏罗世造山作用之后伸展的构造环境下形成的陆内盆地。
- 宋维民庞雪娇付俊陶楠杨佳林杜继宇吴桐
- 关键词:碱长花岗岩中侏罗世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年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