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方

作品数:82 被引量:887H指数:13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9篇天文地球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7篇地震
  • 21篇裂带
  • 20篇断裂带
  • 18篇形变
  • 15篇地震活动
  • 14篇汶川8.0级...
  • 13篇龙门山
  • 12篇前兆
  • 12篇强震
  • 12篇龙门山断裂
  • 11篇震前
  • 11篇龙门山断裂带
  • 9篇断层
  • 8篇地震前
  • 8篇汶川地震
  • 7篇震群
  • 6篇地壳
  • 6篇地震危险
  • 6篇地震预报
  • 6篇短临

机构

  • 82篇四川省地震局
  • 16篇中国地震局地...
  • 16篇中国地震局
  • 6篇云南省地震局
  • 5篇中国地震台网...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日本产业技术...

作者

  • 82篇杜方
  • 31篇吴江
  • 19篇闻学泽
  • 16篇龙锋
  • 9篇梁明剑
  • 8篇易桂喜
  • 7篇程式
  • 7篇阮祥
  • 6篇张培震
  • 5篇苏有锦
  • 5篇张致伟
  • 5篇程万正
  • 4篇宫悦
  • 4篇官致君
  • 3篇吴碧春
  • 3篇刘栋勋
  • 3篇江在森
  • 3篇赵敏
  • 2篇杨耀
  • 2篇苏金蓉

传媒

  • 28篇四川地震
  • 9篇地球物理学报
  • 6篇国际地震动态
  • 4篇地震研究
  • 3篇地震地质
  • 2篇中国地震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2006年纪...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内陆地震
  • 1篇高原地震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球科学
  • 1篇中国地震监测...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2010年度...
  • 1篇2014年中...
  • 1篇庆祝中国地震...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科技发展与地震科研综合实力
2005年
30年前的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可以说为中国日后进行地震预报的探索拉开了序幕。30年来的探索历程,中国还取得了若干次预报成功的震例,如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7.2级震群、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7.3级地震、1997年6月4日新疆伽师6.4级震群、1998年11月20日云南宁蒗6.2级震群都作出了比较成功的短临预报。但这些预报成功的震例还不能简单说明技术进步了,在整个预报工作中仍然还有大量的虚报和漏报。因此,如何提高成功预报震例的科技含量?减少虚报和漏报?给地震监测和科研提出了新挑战。
杜方
关键词:地震预测地震研究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生的历史与现今地震活动背景被引量:120
2009年
为了了解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_S8.0地震发生的地震活动背景,本文综合历史与现代地震资料,从南北地震带中段及其邻区的视野研究了汶川地震前1-2千年的强震活动性,以及震前20年的地震活动性背景.结果主要表明:(1)至少在2008年之前的1100-1700年中,龙门山断裂带未发生M≥7的地震,相对其南、北两侧的其他活动断裂带(或段)形成一个地震空区,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发生在该空区中;(2)17世纪以来,在由龙门山断裂带大部分地区、川北岷江—虎牙断裂带以及甘南文县—武都断裂带组成的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上共发生了12次M=6.5-8.0地震,显示出一个已持续了近400年、逐渐加速的应变能释放过程,2008年汶川M_S 8.0地震属于该过程中两次巨大地震之一;(3)汶川地震前20年,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不存在背景地震活动的平静,反而显示出比曾经发生过1879年M_S 8地震的一甘南文县—武都断裂带还略高的地震活动背景水平;(4)2008年汶川地震的强度远远超出龙门山断裂带的历史最大地震,说明仅基于数百年至一、两千年的历史地震记载,远不足以正确评估较低滑动速率的、大型活动断裂带的潜在地震危险性.
闻学泽张培震杜方龙锋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震空区龙门山断裂带
基于1973年炉霍M_(s)7.6地震震后跨断层变形的地震轮回特征
2021年
1研究背景地震活动断层不同区段和时段均具有不同的力学特性,主要是表现在活动断层上发生地震的断层段所呈现的震前、同震、震后和震间4个时域范围内的滑动行为。换言之,地震活动断层的滑动行为分为震前、同震、震后和震间4个滑动阶段。通过研究活动断层地震破裂段震前、同震、震后和震间滑动,可深入破解沿活动断层破裂段的应力、应变的积累和释放的时空信息变化(Reilinger et al,1999;Yagi et al,2001;Ozawa et al,2004)。
杜方吴江梁明剑
关键词:鲜水河断裂
汶川8.0级地震前区域地壳运动与变形动态过程被引量:119
2009年
利用GPS等观测资料研究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的区域地壳运动与构造变形、应变积累,以及大区域地壳运动微动态变化过程,结合同震位移场分布等分析、讨论了汶川地震前近10年区域地壳变形的表象所反映的大震孕震最后阶段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发生汶川8.0级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1999-2004年相对稳定的华南地块无明显的相对运动,2004-2007年有一定程度的相对运动显示,以右旋活动为主,年速率为1. 6mm/a.龙门山断裂带西北侧的巴颜喀拉地块东部为右旋剪切为主兼有推挤的大尺度缓慢变形状态,右旋扭动变形率为2.1±0.2(10^(-8)/a),地壳总体缩短变形率为-0.7±0.1(10^(-8)/a).由GPS基准站资料计算的基线时间序列显示,2005年以来大尺度北东向地壳缩短的相对运动明显增强,青藏块体相对华南地块的北东向运动明显增强.对汶川大地震前应变积累的特殊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分析认为,汶川大地震的发生是四川盆地西缘的龙门山断裂带受到其西侧巴颜喀拉地块推挤导致大尺度、长时期、缓慢的地壳应变积累的结果.在发震前不仅龙门山断裂带为显著闭锁状态,且孕震区域可能存在地壳弹性变形趋于极限后难以发生变形的相持阶段,大尺度地壳运动与动力环境的动态变化对汶川大地震的发生有促进影响.
江在森方颖武艳强王敏杜方平建军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GPS动态过程孕震过程
多维观测系统的地震综合信息提取
1999年
利用四川各台、各手段前兆单项信息源和四川分带区地震活动性参数序列,首先对多前兆观测量和地震活动性参数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获得归一化的多前兆信息源和震兆信息源;并将典范相关分析方法。
杜方程万正吴江吴碧春
关键词:地震预报数据处理谱分析
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的近场“闭锁”
2009年
由于地貌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在跨龙门山断裂带区域只有短水准监测场地。多年持续监测的七盘沟和耿达场地跨龙门山后山断裂,灌县和双河场地跨龙门山前山断裂等4个短水准场地,而在龙门山中央断裂上没有监测场地。根据跨龙门山后山和前山断裂的4个短水准场地监测资料计算分析,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测量成果显示:龙门山后山断裂的近场速率为0.03mm/a,
吴江杜方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前近场闭锁短水准
四川理塘毛垭51泉水温在青藏高原东南缘中强地震前的异常特征及机理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采用四川理塘毛垭51泉46年的人工观测水温数据,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气象等资料,分析了水温的基本动态特征、水温异常的映震特征及其在漾濞M_(S)6.4地震前的异常变化,并初步讨论了异常机理。结果表明:理塘毛垭51泉水温在不同背景温度下的震前水温上升幅度指标存在差异,2009年以来温泉变为低温温泉,水温上升异常阈值由原8℃降低为6℃。理塘毛垭51泉具有深循环特征,且处于构造交汇部位,水温异常变化能够反映地壳深度热流和构造活动信息,对青藏高原东南缘中强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优势预测区域为川滇交界西侧。
芮雪莲杨耀官致君杜方薛乔文龙锋杨星杨鹏
关键词:水温异常
Koni007与Ni004水准仪测站高差的对比分析
1991年
本文利用887个测站上的 koni007和 Ni004仪器观测数据,以高差的绝对值之差作为统计子样,分别按总体、各测段、上坡、下坡和方位进行分类。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检验分析。作者认为 koni007和 Ni004仪器所测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差异,并对差异的原因作了讨论.
吴江杜方
关键词:测站水准仪高差地震
1998年宁蒗5.3、5.2、6.2级地震的短临预报被引量:3
1999年
1998 年10 月2 日宁蒗、盐源交界地带 ( 北纬27°11′, 东经100°53′) 发生了53 级地震。接着在原震区附近又相继发生了10 月27 日52 级、11 月19 日50 级和62 级、1999 年1 月3 日50 级系列地震,组成了一次震群事件。四川省地震局的专、群地震队伍对前4 次地震作了很好的短临预报, 当地政府及时采取了有效的防震减灾措施,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得到了中国地震局和四川省地震局的表彰。
程式杜方程万正
关键词:地震预报地震前兆
川滇强震前短临综合前兆时间、空间特征研究
<正>1 前兆资料预处理和前兆中高频短临信息提取资料预处理主要包括原始数据整理,消除年变,提取反映地震孕育短临阶段的中高频信息,并进行时间序列的标准化和信息化,信息化处理后的时间序列更有效反应强震孕育的短期或临震前兆高频...
杜方吴江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