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文
- 作品数:47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经腹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应用(附54例报告)
- 目的探讨经腹腔入路行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从2010年1月-2012年4月为8例肾盂结石,4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经腹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泌尿系B超、静脉肾盂...
- 徐挺胡俊彪朱永锋吴慧玲戴国平舒耀民杜小文
- 关键词: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肾盂结石
- 文献传递
- 15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原因分析
- 1995年
- 王有成杜小文王兴清
- 关键词:空气灌肠小儿肠套叠复位失败腹部肿块发病时间
- 改良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5例体会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探索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简捷、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 自 1993~ 1996年对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进行改良 ,手术不游离食道下段、不显露迷走神经、不分离切断胃大弯近侧网膜及胃底血管 ,对胃底浆肌层仅作部分切开 ,以此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45例。结果 应用此法 (改良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 )使手术难度降低 ,手术时间缩短 ,适应范围扩大。 45例平均随访34 6个月 ,VisickⅠ、Ⅱ 41例 (41/ 45 ,91% )。基础胃酸排量 (basalacidoutput,BAO) (4 1± 2 1)mmol/h ,最高胃酸分泌量 (maximalacidoutput,MAO) (16± 6 )mmol/h ,溃疡复发 3例 (3/ 35 ,9% )。结论 改良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合理方法 ,对穿孔时间较长及老龄病人尤为适宜。
- 杜小文付宝娟戴国平吴仲生曹国扬
- 关键词:迷走神经切断术十二指肠溃疡疗效
- 肾折叠加肾固定术在重度肾积水治疗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
- 2004年
- 戴国平杜小文吴慧玲
- 关键词:重度肾积水肾固定术肾形态
- 中性粒细胞CD64、单核细胞HLA-DR、血清降钙素原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早期监测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基因(mHLA-DR)等指标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RIRS)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早期监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金华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407例RIRS患者,依据临床SIRS诊断标准分为非SIRS组374例和SIRS组33例,分别检测患者术前、术后2 h、6 h、1 d、3 d、6 d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mHLA-DR、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64和mHLA-DR,采用干式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PCT和CRP。不同时间点的4种检测指标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SIRS组与非SIRS组间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F=1072.000,P<0.01)、mHLA-DR(F=338.120,P<0.01)和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5.000,P<0.01),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6 h的CD64、mHLA-DR和PC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均大于0.900(P<0.05)。结论CD64、mHLA-DR、PCT可有效预测RIRS后SIRS的发生和发展。
- 吴慧玲章丽琴刘庆黄益平张春霆戴国平杜小文傅晓艳汪朔
- 关键词:CD64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肌样细胞藻酸钙复合凝胶在压力性尿失禁大鼠尿道周围的成肌效应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BMSC)藻酸钙复合凝胶与经5-氮杂胞苷诱导的肌样细胞藻酸钙复合凝胶在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大鼠尿道周围的成肌效应。方法SD大鼠BMSC体外分离、培养、鉴定;用5-氮杂胞苷诱导生成肌样细胞;2%藻酸钠与1%氯化钙溶液以5:1体积比配制藻酸钙凝胶,分别与BMSC和肌样细胞复合用于微量注射。72只6周龄雌性SD大鼠建立SUI模型后分为BMSC凝胶组、肌样细胞凝胶组、单纯凝胶组和空白对照4组,每组再分为3小组,于膀胱颈尿道移行部黏膜下肌层注射相应的复合凝胶。4周、8周时取各组大鼠尿道横截面进行HE染色、荧光示踪照相以及结蛋白、α-横纹肌动蛋白(α-SMA)染色检查。结果获得的BMSC第3代细胞表面细胞因子抗体CD,。阳性率为89.4%、CD,。为3.3%、CD45为2.5%、CD。为46.0%,荧光示踪照相见第3代培养细胞表达强绿色荧光。BMSC凝胶组和肌样细胞凝胶组4周、8周时,凝胶边缘血管长入并逐渐增多,荧光示踪BMSC聚集于新生血管周围,肌样细胞呈长梭形样生长,结蛋白、α—SMA明显阳性表达。结论BMSC、肌样细胞藻酸钙复合凝胶在大鼠SUI实验模型的微环境中具有向肌细胞分化的潜力。BMSC直接体内微环境诱导分化与5-氮杂胞苷体外诱导形成肌样细胞后植人体内微环境继续分化,短期结果无明显差异。
- 杜小文吴慧玲朱永锋胡俊彪金范吕蕊萍徐剑炜孙思王皓羽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肌样细胞藻酸钙凝胶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原因探讨及预防被引量:1
- 2005年
- 吴慧玲戴国平张春霆杜小文钱松溪
-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尿道狭窄并发症
- 干细胞复合凝胶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实验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藻酸钙凝胶的初步报告
- 目的本实验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及向肌样细胞分化诱导的技术进行实验和分析。探讨以可降解生物材料藻酸钙(...
- 杜小文孙思王皓羽吴慧玲朱永锋
- 关键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肌样细胞BMSCS压力性尿失禁
- 文献传递
- 5-氮杂胞苷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研究
- 2012年
- 目的:探讨应用5-氮杂胞苷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肌样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从1周龄SD大鼠骨髓提取分离BMSCs,在体外培养增殖,并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以5-氮杂胞苷作用于BMSCs,诱导其向肌样细胞分化,继续培养3周后,采用苏木精-伊红、结蛋白、α-横纹肌动蛋白(α-sarcomeric actin,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MSCs的分化情况。结果:从1周龄大鼠四肢长骨中提取骨髓,经贴壁法分离,传代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体,结果显示CD29、CD105呈阳性,CD34、CD45呈阴性反应,P2、P3代BMSCs的比例明显提高。经诱导的细胞结蛋白、α-SMA染色呈强阳性。结论:在体外经5-氮杂胞苷诱导的BMSCs可向肌样细胞分化。
- 孙思杜小文徐剑炜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5-氮杂胞苷肌样细胞
- 一种泌尿外科用病号裤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泌尿外科用病号裤,包括:裤子本体,所述裤子本体前侧正对患者膀胱位置设置有开口;封闭层,所述封闭层的左侧与裤子上部本体开口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封闭层上部、下部和右部通过扣子与裤子本体连接;留管口,所述留管...
- 施丽敏杜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