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茂芬

作品数:43 被引量:28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4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气候
  • 6篇土壤
  • 5篇农业
  • 5篇气候变化
  • 4篇植被
  • 4篇植被覆盖
  • 4篇气温
  • 4篇橡胶树
  • 4篇胶树
  • 3篇遥感
  • 3篇太阳总辐射
  • 3篇气象
  • 3篇气象因子
  • 3篇逐日
  • 3篇总辐射
  • 3篇作物
  • 3篇橡胶园
  • 3篇聚类
  • 3篇环境变量
  • 3篇胶园

机构

  • 35篇中国热带农业...
  • 4篇西南大学
  • 2篇海南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重庆市数字农...
  • 1篇开江县农业局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中国国土勘测...
  • 1篇中国烟草总公...

作者

  • 39篇李茂芬
  • 16篇戴声佩
  • 15篇罗红霞
  • 14篇李玉萍
  • 10篇李海亮
  • 10篇郭澎涛
  • 8篇罗微
  • 6篇谢铮辉
  • 6篇邓春梅
  • 4篇刘恩平
  • 4篇姚伟
  • 3篇武伟
  • 3篇刘洪斌
  • 3篇叶露
  • 2篇梁伟红
  • 2篇方纪华
  • 2篇林钊沐
  • 2篇秦小立
  • 1篇王瑞燕
  • 1篇林清火

传媒

  • 7篇热带作物学报
  • 6篇农业工程学报
  • 5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湖南农业科学
  • 2篇热带农业工程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热带地理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热带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农业工程
  • 1篇智慧农业(中...
  • 1篇自然资源遥感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南岛植被覆盖变化驱动因子及相对作用评价被引量:7
2020年
为了解海南岛植被覆盖变化影响因子,利用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采用残差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相对作用分析法对海南岛2001—2015年间植被覆盖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海南岛植被覆盖变化的贡献。研究表明,2001—2015年间,海南岛植被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其增长速率为0. 024/10 a,植被覆盖增加区域占全岛的77. 77%,植被退化区域所占比例仅为22. 23%。在植被改善区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分别为31. 04%和68. 96%,其中相对作用大于50%的区域(即以人类活动为主)占整个植被改善区域的80.79%;植被退化区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分别为35. 03%和64. 97%,其中相对作用大于50%的区域(即以人类活动为主)占整个植被退化区域的75. 59%。整体来看,气候变化对海南岛植被生长有促进作用,人类活动对海南岛地区植被的建设作用大于破坏作用。
罗红霞戴声佩戴声佩李玉萍李茂芬胡盈盈
关键词:气候变化
川滇交界干热河谷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特征被引量:11
2018年
利用四川攀枝花和云南华坪、元谋等3个时间序列较长的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法、气候倾向率法、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等方法分析了川滇交界干热河谷地区光能、热量、水分和风能等农业气候资源特征。结果表明:川滇干热河谷地区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足,风能资源良好,但水分资源结构不平衡,易出现干旱。并且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光能、热量、水分和风能等农业气候资源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农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温度升高导致作物生长期延长,生长季热量增加,适宜种植范围扩大。≥10℃积温的增加为热量要求较高的热带经济作物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川滇干热河谷地区适宜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区域将增加。此外,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冬季温度升高,将导致热带作物抗旱能力下降等。
戴声佩李茂芬李茂芬刘海清
关键词:干热河谷农业气候资源
基于EKC的海南省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的关系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为了解海南省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为海南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选取2000—2017年海南省化肥施用密度、农药施用密度、地膜施用密度及畜禽粪尿排泄密度作为面源污染指标,人均农业产值为农业经济发展指标,采用回归分析法,对人均农业产值与农业面源污染各指标进行环境库茨涅茨曲线(EKC)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的农业面源污染源指标与人均农业产值存在显著的“N”型、倒“U”型及“U”型曲线关系。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探索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强化源头治理;建立农业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监督力度;推广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加大品牌创建;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创新金融支持的建议。
邓春梅李玉萍叶露李茂芬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经济增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海南岛橡胶林叶面积指数遥感估算模型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叶面积指数(LAI)是描述植被生长状况和冠层结构的一个重要参数,快速获取大面积植被与作物LAI对于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农林业生产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选取海南岛典型热带作物——橡胶树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卫星遥感植被指数的橡胶林LAI估算模型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较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绿色归一化植被指数(G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和宽动态范围植被指数(WDRVI)四个指数,增强植被指数(E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差值植被指数(DVI)和改良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四个指数同LAI之间的相关性较高。构建的基于不同植被指数的橡胶林LAI估算模型(一元线性、指数和对数模型)中,基于EVI指数的橡胶林LAI一元线性估算模型效果最佳,其决定系数R2为0.69。经验证,该模型估算的橡胶林LAI精度较高,观测和模拟的橡胶林LAI线性拟合R2为0.67,均方根误差RMSE为0.16,平均相对误差RE为-0.25%,但在橡胶林LAI中值区存在低估现象,同时在LAI高值区和低值区存在一定的高估现象。从空间分布来看,海南岛橡胶林LAI高值区(4.40~6.23)主要分布在海南岛西部儋州、白沙等市县,LAI中值区(3.80~4.40)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澄迈、屯昌、琼中等市县,LAI低值区(2.69~3.80)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东部和南部的定安、琼海、万宁、乐东、三亚等市县。总之,构建的基于EVI指数的橡胶林LAI一元线性估算模型精度较高,克服了NDVI、GNDVI、RVI等植被指数容易出现指数饱和问题,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戴声佩戴声佩郑倩罗红霞李海亮李茂芬禹萱李海亮
关键词:叶面积指数橡胶林遥感
基于GLC30数据的近20年海南岛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近20年来,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经济双重影响的海南岛土地利用变化显著,但其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格局尚不明确。基于GLC30全球地表覆盖数据,分析了海南岛近20年来土地利用时空分布格局、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海南岛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空间分布格局以耕地和林地为主,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区。2000—2010年海南岛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以林地面积增加为主,主要由耕地、草地、湿地和水体转化而来;2010—2020年海南岛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以耕地和建筑用地显著增加为主,耕地增加主要来源于林地的转化,建设用地的增加则来源于耕地和林地。2000—2020年,海南岛林地和建筑用地面积显著增加,耕地和草地明显减少;湿地、水体、裸地和海域的面积变化较小。林地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山区及东北部文昌市,大部分由草地转化而来;建筑用地主要来自于耕地、林地和草地的转化,另一部分则来自于湿地、水体和海域的开发,主要分布在海南岛沿海城镇居民点的周边地区;耕地减少主要是转化为林地,分布在海南海口、昌江、琼海和万宁等市县;草地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山区,转化为林地。2000年、2010年和2020年海南岛土地利用程度在各个时期变化较小,总体数值处于中间偏上水平,表明海南岛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稳定性较高,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强度适中。通过本研究可为海南岛土地利用合理开发及未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戴声佩罗红霞罗红霞郑倩李海亮李茂芬李海亮
海南岛2001-2014年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温降水响应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区域尺度NDVI对植被和气候之间响应规律的研究,对深入了解区域植被和气候之间响应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方法】本文利用海南岛2001-2014年间MODIS NDVI数据以及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14年间海南岛月平均NDVI以及气温降水变化趋势,并探讨了NDVI对气温降水的响应特征。【结果】(1)14年间,海南岛年内月平均NDVI值NDVI缓慢增加,月平均气温呈缓慢下降,月平均降水逐渐增加(8月除外);(2)14年间海南岛各季节NDVI值均呈现增长态势,各季节气温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春季、夏季、秋季降水逐渐增加,而冬季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下降速率为0.31 mm/年);(3)月平均NDVI与降水在大多数月份呈现正相关,而与气温在大多数月份呈现负相关;(4)海南岛气温对NDVI的影响强于降水,NDVI与降水的最大相关性滞后3期左右,NDVI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显著而且持续时间较长。NDVI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系数以秋季最大,秋季和冬季NDVI对气温降水响应的滞后期较短,夏季滞后期较长。(5)海南岛NDVI对气温变化最大响应总体上表现为中部小于南部和北部地区;对降水变化的最大响应总体上表现为东部高于西部。
罗红霞王玲玲王玲玲戴声佩曹建华戴声佩李茂芬
关键词:MODISNDVI气温降水
海南岛1959—2015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以海南岛7个气象站点观测的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年降水量等8项气候要素作为分析指标,分析1959—2015年海南岛5个气候区的气候要素变化规律、突变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海南岛各气候区的所有气温要素均呈现上升趋势,在5个气温指标中,极差在大部分地区呈现出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的规律,其中西南区的气温要素波动较其他气候区更大。(2)海南岛各气候区日照时数和平均相对湿度总体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呈上升趋势。(3)各气候区气温指标突变时间差异较大,只有东北区、西南区三亚的5个气温要素均发生突变。(4)海南岛各气候区的平均相对湿度在西南区发生突变较早,日照时数在西北区发生突变较早,降水量只有西南区发生突变。(5)海南岛各气候区8个气候要素总体上均呈现出反向持续性。(6)根据部分台站20年Hurst指数试验可以推测,未来10年,东北区、中部山区、西南区三亚日照时数分别减少97.99、61.84、79.5 h;年平均相对湿度东北区下降0.882%,中部山区下降0.547%,西南区三亚增加0.623%。
罗红霞戴声佩戴声佩谢铮辉
关键词:气候要素突变R/S分析
基于Gaofen-2影像和面向对象的椰子林分类研究
2024年
椰子是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海南椰子种植面积占全国的90%以上。快速获取椰子种植面积及其空间分布信息对热带作物产业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国产Gaofen-2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以文昌市东郊镇为试验区,开展椰子林遥感分类研究。基于最优分割尺度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选取4个光谱特征、5个植被指数和32个纹理特征为辅助参量,构建了4种不同的面向对象分类组合(光谱特征、光谱特征+纹理特征组合、光谱特征+植被指数组合、光谱特征+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特征组合)进行椰子林分类提取,并与基于像元的椰子林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仅采用基于像元分类方法,椰子林的总体分类精度(overall accuracy,OA)和用户精度(user’s accuracy,UA)分别达到87.05%和85.21%。(2)相比基于像元分类,4种面向对象分类组合的OA值提高了5.51%~8.72%。(3)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组合提取椰子林分类结果最优,OA值和UA值分别达到95.77%和97.15%;光谱特征和植被指数的组合也得到了较好的分类结果,OA值和UA值分别为94.88%和94.42%;所有的光谱特征、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全部参与分类得到的OA值和UA值分别为94.67%和94.17%,低于仅使用光谱特征或者植被指数的组合。综上,国产高分辨率Gaofen-2影像在椰子林遥感精准识别中具有很大的潜力,结合纹理特征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提取椰子林分类信息,研究结果可为多云多雨地区大尺度椰子林遥感识别提供技术参考。
罗红霞戴声佩戴声佩李海亮李茂芬郑倩李海亮
关键词:面向对象分类
橡胶树叶片磷含量高光谱反演方法和系统
本申请涉及一种橡胶树叶片磷含量高光谱反演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待检测橡胶树叶片的高光谱数据;根据高光谱数据和预先建立的波长提取模型提取橡胶树叶片的关键波长;关键波长与橡胶树叶片磷含量相关;预先建立的波长提取模型是采用...
郭澎涛李茂芬茶正早杨红竹贝美容张培松罗微姚伟
文献传递
DEM栅格分辨率对丘陵山地区定量土壤-景观模型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的定量土壤-景观模型的精度依赖于DEM栅格分辨率,而DEM栅格分辨率如何影响土壤-景观模型及其预测精度目前研究较少。以西南丘陵山地区一典型汇水盆地为研究对象,以该区2.5、5、10、20和30m DEM为基础,利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起研究区不同分辨率下的定量土壤-景观模型,并应用这些模型预测研究区内土壤表层碱解氮含量的空间分布,进而比较DEM不同分辨率下土壤-景观模型及其预测精度。结果表明,随着DEM栅格分辨率的降低,比汇水面积、地形湿度指数的均值逐渐增加;平均坡度逐渐降低;曲率变化的范围逐渐减小。地形指数的这一变化规律对土壤-景观模型及其预测结果产生显著影响,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都以5m栅格分辨率为转折点,分辨率低于5m,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显著减小,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显著增加。
郭澎涛武伟刘洪斌谢德体李茂芬
关键词:地形土壤数字高程流域尺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