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芳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生态
  • 4篇生态脆弱
  • 4篇生态脆弱区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3篇降水
  • 2篇蒸发
  • 2篇蒸发量
  • 2篇蒸发皿
  • 2篇蒸发皿蒸发量
  • 2篇气温
  • 2篇相对湿度
  • 1篇东亚季风
  • 1篇东亚季风区
  • 1篇对流层
  • 1篇对流层臭氧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 1篇叶面积指数
  • 1篇植被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7篇李芳
  • 4篇曾晓东
  • 2篇林中达
  • 1篇周智敏

传媒

  • 4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国生态脆弱区高温热浪和干旱历史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高温热浪和干旱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已有关于中国高温热浪和干旱历史变化的定量研究主要针对全国范围、地理分区或单一区域,对于我国生态脆弱区相关极端事件的历史变化特征尚不清楚。本文利用中国CN05.1格点化观测数据集中的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和全球逐月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格点数据,分析了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区1980~2014年发生的高温热浪和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0~2014年中国生态脆弱区的年高温日数和热浪次数整体呈增加趋势,两者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类似。在空间分布上,高温热浪显著增加的区域主要位于北方生态脆弱区的中部和西部以及南方生态脆弱区的东部。其中,高温热浪增长显著的面积比率在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脆弱区最高,在南方农牧脆弱区最低。区域平均来看,除南方农牧脆弱区较少发生高温热浪外,各脆弱区高温日数和热浪次数均呈现增加趋势,且除北方农牧林草区外,其余脆弱区增加趋势显著。北方生态脆弱区高温和热浪的发生频率和年际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均迅速增加。此外,中国生态脆弱区东部多呈现变干趋势且中等和极端干旱发生月数增多,其余地区则多变湿且极端干旱发生月数减少;区域平均来看,除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脆弱区区域平均的干旱发生月数呈现显著增加趋势以外,其他区域的干湿和干旱发生月数的变化趋势小且不显著。
尹德震李芳林中达
关键词:高温热浪干旱
对流层臭氧影响植被研究进展:观测、参数化方案及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对流层臭氧(O_3)作为最重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对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指标有着重要影响;并通过作用于陆面植被间接改变全球和区域的碳循环以及气候和环境。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对流层臭氧影响陆面植被的观测事实,主要包括其对光合作用、气孔导度、叶面积、生物量、产量等方面的影响;归纳和分析了常用的O_3暴露指数(ozone exposure index)和O_3影响植被的参数化方案的优缺点;并介绍这些参数化方案应用于生态模式和地球系统模式,模拟O_3通过作用于陆面植被对碳、水、能量通量和状态的影响。最后探讨了O_3影响植被在观测、参数化方案及其模拟应用方面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周智敏周智敏李芳曾晓东
关键词:对流层臭氧植被碳循环
2001~2016年泛北极地区过火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
2023年
泛北极地区(50°N以北陆地)是全球两大火灾带之一,该地区火灾不仅影响局地植被演替,还影响区域乃至全球的碳循环及气候。以往研究主要针对泛北极某一特定区域火灾、个别极端大火事件或者某一特定陆表类型燃烧,对泛北极区域火灾特征尚缺乏全面认识。本研究使用3套卫星反演的全球火产品数据(GFED4.1s、MODIS C6、FireCCI51),深入研究2001~2016年泛北极过火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泛北极地区多年平均的过火面积为7.47±0.72Mha/a,大值区主要位于阿拉斯加、加拿大中部、西伯利亚南部和中东部。泛北极过火面积的年际变率大;此外,泛北极和泛北极北美地区森林过火面积均呈现显著增大趋势,而泛北极欧洲地区农田过火面积显著减小。泛北极地区火灾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但燃烧的主要陆表类型不同:多年平均而言,泛北极北美地区以夏季稀树草原和森林燃烧为主,泛北极欧洲地区以春季农田燃烧和夏季森林燃烧为主,泛北极亚洲地区以夏季森林、灌木燃烧和春季农田、森林燃烧为主。不同地区年过火面积极端大值年对应的主要陆表燃烧类型与多年平均结果类似。
赵芝艺林中达李芳
关键词:火灾过火面积年际变化
1980~2014年中国生态脆弱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6
2019年
为了全面把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生态脆弱区气候变化的特征,利用基于全国2000多个站点的格点化逐月资料,对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区1980~2014年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和最低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和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生态脆弱区日平均气温、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几乎都呈上升趋势;日平均气温增幅北方大于南方;北方生态脆弱区日平均气温、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南方生态脆弱区日最低气温的季节增幅多为春季最大,秋季或冬季最小。(2)全区平均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生态脆弱区降水距平百分率春季多为增长趋势,夏季多为减少趋势,秋、冬季和年北方多为增长趋势,南方多为减少趋势。(3)相对湿度以减少趋势为主,只有黄土高原南部脆弱区秋、冬季和干旱半干旱区脆弱区冬季相对湿度距平百分率的趋势为正,这几个正值区同时也是降水增长大值区。(4)风速基本为减少趋势,春季减少趋势最大。(5)全区平均蒸发皿蒸发量春、夏季和年为减少趋势,冬季为增长趋势;北方生态脆弱区蒸发皿蒸发量四季和年多呈减少趋势;南方生态脆弱区蒸发皿蒸发量春、夏季以减少趋势为主,秋、冬季和年呈增长趋势。
孙康慧曾晓东李芳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降水相对湿度蒸发皿蒸发量
中国生态脆弱区35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国家之一.为了全面把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生态脆弱区气候变化的特征,利用基于全国2000多个站点发展的格点化逐月资料(CN05.1观测数据集...
孙康慧曾晓东李芳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降水相对湿度蒸发皿蒸发量
中国生态脆弱区叶面积指数变化的主导气象因子研究被引量:10
2021年
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生态脆弱区叶面积指数(LAI)变化的主导气象因子研究,对揭示该区陆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和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生态恢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CN0 5.1气象数据和全球陆表特征参量(GLASS)LAI产品,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生态脆弱区1982—2017年LAI的变化特征及其主导气象因子。结果显示:1982—2017年,中国生态脆弱区气温基本呈上升趋势,而降水趋势的区域差异显著。大部分生态脆弱区LAI呈增长趋势,包括干旱半干旱、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脆弱区大部,以及北方农牧林草脆弱区西部和东南部、南方农牧脆弱区北部和东南部。中国生态脆弱区LAI增长的主导气象因子是气温,其中生态脆弱区大部LAI增长的主导气象因子是日平均气温,而干旱半干旱脆弱区西部和南方农牧脆弱区LAI增长的主导气象因子分别是和日最低和最高气温。研究表明,在研究时段升温对我国生态脆弱区植被生长有积极影响,但在一些区域受湿度状况调制。
孙康慧曾晓东李芳
关键词:叶面积指数气候变化生态脆弱区
季度预测理论方法的研究及其在东亚季风区夏季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东亚季风区人口密集,其频繁发生的夏季旱涝灾害给我国及该地区其它国家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东亚季风区夏季降水季度预测一直是这些国家短期气候业务预测的核心。虽然存在客观原因导致其目前有限的预报技巧,但预测...
李芳
关键词:东亚季风区夏季降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