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睿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产氢
  • 2篇脱毒
  • 2篇秸秆
  • 2篇混合菌
  • 2篇混合菌群
  • 2篇光合细菌
  • 1篇氮源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玉米秸
  • 1篇玉米秸秆
  • 1篇预处理
  • 1篇制氢
  • 1篇制氢技术
  • 1篇水解液
  • 1篇碳氮源
  • 1篇碳源
  • 1篇微生物
  • 1篇秸秆微生物
  • 1篇还原糖
  • 1篇发酵玉米秸

机构

  • 4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大庆石化公司

作者

  • 4篇李睿
  • 4篇张国欣
  • 4篇崔宝臣
  • 2篇侯博
  • 1篇邵姝媛
  • 1篇杨鹤红
  • 1篇刘淑芝
  • 1篇齐云阶
  • 1篇宋军
  • 1篇荆国林
  • 1篇李丽艳
  • 1篇魏美樑
  • 1篇徐亮

传媒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科技信息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碳氮源对光合细菌混合菌群产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碳源和氮源是产氢光合细菌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与光合细菌菌株产氢能力相关。以从花园土壤中富集分离出来的光合细菌混合菌群为研究对象,在血清瓶中于30℃下采用厌氧培养方式间歇培养8天,分别考察不同的碳源、氮源、碳氮源组合及其浓度变化对光合细菌产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氮源种类对光合细菌产氢能力有显著影响,与氮源相比,碳源对产氢量的影响更为显著,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草酸铵。最佳碳氮源组合为葡萄糖和谷氨酸钠组合,葡萄糖和谷氨酸钠浓度分别为3g/L和1g/L时,产氢量和最大产氢速率分别达41.35mLH2/(L-培养基)和0.328mLH2/(L-培养基·h)。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产氢光合细菌生长的营养生理奠定了基础,对大规模培养条件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崔宝臣张国欣侯博李睿邵姝媛
关键词:光合细菌混合菌群产氢碳源氮源
国内外利用秸秆微生物制氢技术发展现状
2011年
微生物制氢技术具有良好的环境性和安全性,是最具潜在应用前景的制氢方法之一。综述了秸秆的预处理方法和秸秆水解液脱毒处理方法,进而介绍了利用秸秆微生物制氢研究现状。
李睿崔宝臣张国欣徐亮李丽艳魏美樑
关键词:秸秆预处理脱毒
光合细菌混合菌群产氢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0年
以花园土壤中富集分离出来的光合细菌混合菌群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碳源、氮源、初始pH值、光照方式、接种量、培养温度对产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和草酸铵是最适宜的碳源和氮源,最大产氢量分别为23.09 mL/L和0.889 mL/L;在酸性条件下的产氢量高于碱性条件;在12 h光照-12 h黑暗交替光照条件下,产氢量高于连续光照;当接种量为10%、培养温度为30℃时最易形成优势菌种,产氢量最高.
齐云阶张国欣崔宝臣李睿杨鹤红
关键词:光合细菌混合菌群产氢影响因素
光合菌群发酵玉米秸秆水解液产氢被引量:3
2011年
以玉米秸秆水解液作为产氢底物,研究光合菌群产氢性能。考察了硫酸浓度、固液比、水解时间、水解温度等秸秆水解条件对产氢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水解条件,并对不同脱毒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水解条件为硫酸浓度1%,固液比1:12,水解时间0.5 h,水解温度为110°C。采用Ca(OH)2脱毒方法的产氢效果要优于其他2种脱毒方法;NH4+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该光合菌群产氢有促进作用。
崔宝臣张国欣宋军李睿刘淑芝侯博荆国林
关键词:玉米秸秆产氢还原糖脱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