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良

作品数:7 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植物
  • 4篇种群
  • 4篇濒危
  • 4篇濒危植物
  • 3篇永瓣藤
  • 3篇连香树
  • 2篇种群结构
  • 2篇存活曲线
  • 1篇点格局分析
  • 1篇遗传分化
  • 1篇幼苗
  • 1篇幼苗生长
  • 1篇珍稀
  • 1篇珍稀植物
  • 1篇生命表
  • 1篇年龄结构
  • 1篇群落
  • 1篇种群生命表
  • 1篇种子
  • 1篇种子大小

机构

  • 7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李文良
  • 6篇张小平
  • 5篇郝朝运
  • 3篇张昱
  • 2篇王静
  • 2篇吴建勋
  • 1篇张慧
  • 1篇张姗姗
  • 1篇范睿
  • 1篇王磊
  • 1篇王磊
  • 1篇王友保
  • 1篇姚婧
  • 1篇陈一锟
  • 1篇张俊生
  • 1篇陈家龙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研究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濒危植物永瓣藤的种群结构及与环境的关系被引量:14
2008年
基于相邻格子法调查资料,分析了安徽省南部山区——祁门县棕里村次生灌丛、毛竹林、杉木林和马尾松林4种类型群落中永瓣藤种群的基径、结构以及环境因子对其种群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群落中永瓣藤种群的平均基径依次为毛竹林(10.5mm)>马尾松林(9.1mm)>杉木林(7.2mm)>次生灌丛(7.0mm),其中次生灌丛、杉木林与毛竹林、马尾松林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不同群落中永瓣藤种群的结构有一定差异,次生灌丛和马尾松林群落的径级呈非典型的金字塔型分布,为稳定型种群;毛竹林群落属于纺锤形,以中等级别个体最多,种群处于衰退的早期阶段;杉木林群落属于典型金字塔型,永瓣藤幼苗数量最多.棕里村永瓣藤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为增长型种群,未出现衰退迹象.永瓣藤适于生长在海拔低、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高、坡度缓和、乔木层盖度较高的生境中,频繁的人为干扰将对其种群更新产生不良影响.最后就有关永瓣藤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张小平郝朝运范睿李文良张昱谌小宝
关键词:永瓣藤种群结构存活曲线环境因子
珍稀植物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的种子萌发特性被引量:41
2008年
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et Zucc.)属第三纪孑遗植物,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种群的自然更新困难。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连香树种子萌发的生物学特性,以了解该种自然种群更新困难的原因和机制,为其有效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经测定,连香树种子千粒重为(0.5821±0.0166)g,种子重量极轻且产量大。四唑染色法对种子生活力的测定表明有活力种子比率仅为19.8%±1.3%。种子吸胀时吸水量达种子干重的482.13%±8.54%。将种子划分为6种表面形态类型进行萌发实验,发现不同形态种子萌发率显著不同,大小适中的黄褐色饱满种子萌发率最高,可达91.25%±2.36%。仅用饱满种子进行萌发实验,验证主要环境因子对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滤纸置床时萌发率高且有利于种子萌发整齐;种子表面可能存在促进种子萌发的物质;种子萌发对于湿度的响应最为明显,适宜的萌发湿度是20%~25%;萌发具有广泛的温度和光照适应性,除5℃萌发率降低外,10~30℃之间的萌发率无显著差异,随温度升高,萌发开始时间提前,萌发速率加快,幼苗活力指数增加;过弱光照不利于幼苗生长。种子萌发特性导致连香树种群自然更新困难的原因可能是:(1)虽然占有更多安全位,但小种子在竞争中处劣势;(2)生境片断化减少了种子产量也降低了种子质量;(3)较低温度条件下启动萌发有利于幼苗的物质积累,但增大了种群的风险;(4)林下光照不足使幼苗根茎生长严重失衡;(5)湿度依赖易造成爆发型萌发。
李文良张小平郝朝运张慧
关键词:连香树种子萌发种子大小光照强度
湘鄂皖连香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点格局分析被引量:34
2009年
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etZucc.)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种群数量与规模已非常有限。在全面踏查湖北后河、湖南壶瓶山、湖北木林子和安徽老山共4个连香树分布地的基础上,对选定区域内的连香树进行每木调查,记录株高、胸径等指标,采用高度级和径级代替年龄的方法分析种群年龄结构;对全部连香树植株进行定位,并绘制分布点图,利用Programita软件对各种群进行点格局分析。结果表明,4个种群中,后河种群的年龄结构连续且呈明显的纺锤型,种群处于衰退之中,而其它3个种群无完整的年龄结构,已完全衰退。后河种群在16m以下尺度呈随机分布,16m以上各尺度下均为集群分布。其它种群在个别尺度下呈集群分布,绝大多数尺度下呈随机分布。分析认为,生境异质性是导致后河种群在大尺度上呈集群分布的主要原因,而环境条件相似、种子均匀散布等原因造就了后河种群在小尺度上的随机分布。其它3个种群衰退程度加剧,使得连香树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过度,其成因可能是萌发对于环境要求的极端苛刻、有限的林窗、种间竞争以及生境条件的恶化等。最后对连香树的保护工作提出建议。
李文良张小平郝朝运吴建勋王磊王静张姗姗程东升黄海明
关键词:点格局分析种群结构
黑麦草对土壤中Pb的富积作用及耐受性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通过土培实验研究了在单一因素影响下,不同浓度的Pb对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其抗性生理指标的改变以及地上部分和根系对Pb的富集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b(<500mg/kg)单一污染时,对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500~2000mg/kg),抑制作用和毒害作用都加强,各项指标均出现显著降低。同时,随Pb浓度增加,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先增后减,呈负相关。黑麦草对Pb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当Pb浓度为500mg/kg时,地上部分相对累计量达到最大。
姚婧王友保李文良陈家龙张俊生
关键词:PB污染土壤黑麦草幼苗生长
濒危植物永瓣藤的种群生命表与动态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在永瓣藤模式标本产地安徽祁门县棕里村设置4块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调查获取野外资料。对永瓣藤种群进行统计,编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并应用理论分布模型和聚集强度指数分析种群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由于群落环境因子的差异,不同永瓣藤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存在差异。总体而言,棕里村永瓣藤种群以幼龄个体数量最多,中龄级别个体数量稍减,老龄个体最少,种群更新情况良好。2)不同样地的种群格局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聚块规模大体位于4m2或16m2附近。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有差异,幼龄个体大多为集群分布,在从幼龄→老龄的时间序列上呈扩散趋势。3)永瓣藤种群特征受到了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如群落区域小生境、永瓣藤生物学特征及人为干扰等。永瓣藤依靠无性繁殖进行种群更新的特点大大限制了其种群扩散能力,同时,严格的生境需求降低了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永瓣藤种群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远低于表象。
郝朝运张小平张昱李文良
关键词:濒危植物永瓣藤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
濒危植物连香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被引量:31
2010年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濒危植物连香树10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香树物种水平遗传多样性较高,多态位点百分率(PPB)达到69.5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31 3和0.351 4;而在居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30.6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115 6和0.173 3。遗传变异分析表明,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高,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00 3,居群间基因流Nm为0.527 3。Mantel检测,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生境的片断化使居群间的基因流受阻,可能是导致居群间高遗传分化和居群水平低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王静张小平李文良王磊吴建勋陈一锟
关键词:濒危植物连香树遗传分化ISSR
不同类型群落中濒危植物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15
2008年
为揭示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种群的分布格局特征及其成因,采用分形分析中的计盒维数对取自4个分布地的13个样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同一研究地不同群落中永瓣藤种群的分形特征差异明显,而不同研究地同一类型群落之间的差异不大,分析认为这与永瓣藤在群落中的生态地位及生境异质性有关。(2)永瓣藤种群计盒维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杉木林(1.911±0.025)、杂木林(1.806±0.079)、马尾松林(1.692±0.054)和毛竹林(1.629±0.081),表明不同群落中其个体分布的非均匀性存在较大差异。(3)永瓣藤种群的拐点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毛竹林(4.111m±0.484m)、马尾松林(3.778m±0.222m)、杂木林(2.857m)、杉木林(2.013m±0.117m),次序与计盒维数相反。(4)分析认为,不同群落中永瓣藤无性繁殖能力的不同对其种群格局的计盒维数以及拐点尺度有重要影响。
郝朝运张小平李文良张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