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涓
- 作品数:26 被引量:167H指数:7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手足口病证治规律的初步探讨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传变规律和辨证模式。方法:采用比较医学的方法,对中医药研究手足口病的文献进行梳理和理论分析。结果:认为手足口病的疾病归属宜"疫疹"为妥,病邪性质为温热夹湿,感邪门户虽然符合口鼻而入,但不排除皮毛外感(强调邪袭卫表的临床表现,而口鼻而入强调的是上呼吸道的临床表现)。根据证候学调查,基本符合"肌表-经脉-脏腑"传变假说("温邪外感,首犯太阴,顺传脾肺,逆传心肝"),并提出"不传、顺传、逆传"等三种传变模式,建议根据病程分为表证期、里证期、恢复期/坏证期,各期通过证素分析提炼出主要病机、次要病机,以便确立基本证候和兼夹证候,再根据"理法方药"原则采取相应的"主方加减"论治策略。结论:手足口病应该结合临床实际和传染病学的进展,丰富、发展和总结符合中医特色的证治规律,为诊疗进步提供理论支持。
- 聂凡李慧涓袁虹聂广
-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因病机传变规律辨证论治
- 472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分期辨证与病因病机规律探讨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通过对472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证候学分期调查,总结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分期辨证模式,使其辨证论治根据符合临床实际。方法:参考卫生部甲型HINI流感诊疗方案为诊断标准,选择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5月-2010年3月期间住院隔离并确诊的患者472例。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472例,分别按照表证期、里证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的各自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各期相关证素等对346例轻症以及126例重症患者的发病年龄,体重,住院天数,发热情况(包括发病中最高体温,发热持续时间以及治疗-体温正常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472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表证期表达频数超过50%的症状、体征有:发热90.46%,疲乏68.21%,咳嗽50.29%,咽充血72.83%,扁桃体肿大83.53%等;里证期表达频数超过50%的症状、体征有:发热100%、咳嗽100%、小便黄100%、口渴100%、胸痛76.98%、咽痛81.75%等;恢复期相对高频的有:疲乏30.29%、纳差17.58%、脘痞17.58%、小便黄17.16%、咳嗽11.23%等。结论: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表证期以风热袭表、正气受损为特点,里证期类似于"风温病"的"热郁胸膈证"和"邪热壅肺证"的组合,恢复期以正气受损(气虚、阴虚、阳虚)、余邪未净为病机特点。
- 黄练秋刘映霞李慧涓白冰聂广柯新桥
- 关键词:H1N1分期辨证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黄疸型肝炎135例被引量:29
- 2000年
- 吴其恺杨大国王植芳王松李慧涓
- 关键词:病毒性黄疸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 拉米夫定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00年
-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 (3- TC)与干扰素 (IFN)联合与单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CHB)的疗效。方法 :以 2种药物分别单用或联合应用 ,治疗 130例 CHB患者 ,观察治疗前后各自临床症状、AL T、病毒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结束时联合用药组 HBV- DNA阴转率为 81.6 % (6 2 / 76 ) ,HBe Ag阴转率为 38.2 % (2 6 / 6 8) ,抗 - HBe阳转率为 2 5 % (17/ 6 8) ;单用 3TC组 HBV- DNA阴转率为 70 .8% (17/ 2 4) ,HBe Ag阴转率为 10 % (2 / 10 ) ,抗 - HBe阳转率为 5 % (1/ 2 0 ) ;单用 IFN组 HBV- DNA阴转率为 33.3% (10 / 30 ) ,HBe Ag阴转率为 40 % (12 / 30 ) ,抗 - HBe阳转率为 10 % (3/ 30 )。各组患者 AL T水平于 12周以后均正常。肝炎临床症状改善 ,应用 IFN者副作用稍多 ,但多数患者可以耐受治疗。结论
- 王松王植方吴其恺崔建军邱谷香刘红李慧涓
-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拉米夫定干扰素
-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特征及转归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8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转归的分析,提高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对该院2004年9月~2009年2月收治的8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均为艾滋病晚期患者,在确诊时已合并多种机会感染,所有患者出现头痛,1例未经治疗死亡,1例自动出院,6例应用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抗真菌治疗后,4例病情好转,2例死亡。结论艾滋病患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情重,预后差,早发现早治疗,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李慧涓谢靖婧孟娟李建明刘艳刘水腾刘映霞
-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艾滋病转归
- 凉血解毒法为主配合激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自身抗体阳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凉血解毒法为主配合激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自身抗体阳性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91例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0例,西药组29例,基础组32例。基础组给予常规保肝降酶治疗,西药组在保肝降酶的基础上增加生理剂量激素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保肝降酶和加用生理剂量激素的基础上,采用凉血解毒中药治疗。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纳减、腹胀、肝区不适、乏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及基础组治疗后尿黄例数减少,西药组则增多,前两者与后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西药组有11例、中西医结合组有3例出现面部痤疮或原有痤疮加重,基础组则无变化,中西医结合组、基础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后,ALT、AS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后LN(层粘连蛋白)、PCⅢ(Ⅲ前胶原)、Ⅳ-C(Ⅳ胶原)3项肝纤维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A(透明质酸)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下降最为明显,与西药组和基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5项自身抗体总阳性率、BLys(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0D值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均低于基础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凉血解毒法为主与生理剂量激素联合能有效降低自身抗体阳性CHB患者BLvs水平,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促进肝功能更快恢复。
- 李晓良杨大国韩红星向莉琳李知玉李慧涓张云城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疗法凉血解毒法激素
-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5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5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常规的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117次,比较人工肝血浆置换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和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人工肝血浆置换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较人工肝血浆置换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PTA上升(P<0.05)。早期重型肝炎24例存活22例(91.67%),中期重型肝炎17例中存活12例(70.59%),晚期重型肝炎10例存活3例(30%)。不良反应较轻,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人工肝血浆置换对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较好,对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较差,宜早期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
- 李慧涓梁芳曹廷智聂广戴炜王东
- 关键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人工肝血浆置换
-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86例
- 2001年
- 吴其恺李慧涓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双黄连粉针剂
-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临床及治疗转归研究被引量:21
- 2005年
-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特征,提高对本病认识,分析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我院1999年以来确诊的8例AIDS合并PSM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发热、口腔黏膜白斑、浅表淋巴结肿大、丘疹性皮损、贫血、腹痛、肝肿大、脾肿大、生殖器疱疹、皮下结节、剧烈骨痛。实验室检查转氨酶升高、凝血功能异常、血细胞减少。胸片表现不典型,主要以间质性或实质性病变为主。真菌培养:在37℃培养或组织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呈酵母型,组织细胞外真菌长,弯曲,有横膈的腊肠状;在25℃培养中呈菌丝型,并产生红色色素扩散入培养基中。CD4明显减少,HIV RNA值高。结论AIDS合并PSM临床表现无典型特征,培养真菌可产生红色色素,可见有横隔的腊肠状细胞,见典型帚状枝。合并PSM是免疫功能极度低下所致感染。两性霉素B治疗有效。
- 刘艳詹能勇李慧涓蒋小玲乐晓华朱文科蔡力生黄华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马尔尼菲青霉菌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研究被引量:21
- 2005年
- 目的 了解艾滋病 (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损情况和治疗转归。方法 分析1 997年 5月— 2 0 0 4年 3月住院的 1 1例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的CD4、CD8、HIV RNA及PPD试验并与同期住院结核病 31例和AIDS 2 7例相比较。结果 AIDS合并结核病组、AIDS组与结核病组比较则CD4、CD8有显著性差异、CD3无显著性差异 ,而AIDS合并结核病与AIDS比较CD3、CD4、CD8均无显著性差异。 1 1例AIDS合并结核病中 6例检测HIV RNA >3.0× 1 0 6 copy/ml,5例HIV RNA <3.0× 1 0 6 copy/ml。而 2 7例AIDS中 3例HIV RNA >3.0× 1 0 6 copy/ml,2 4例HIV RNA <3.0× 1 0 6 copy/m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AIDS合并结核病者免疫功能严重受损 ,与结核病比较差异显著 ,但与AIDS比较则无明显差异。合并结核病者HIV RNA较未合并者高 ,说明合并结核病者病毒复制量大 ,尤其是当AIDS合并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者死亡率高 ,抗结核治疗疗效差。
- 刘艳余卫业王晓燕乐晓华李慧涓胡毅文王辉陆普选
- 关键词:结核病HIVRNA免疫功能CD8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