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延玲

作品数:1 被引量:6H指数:1
发文基金:先正达农业科教及农村发展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玉米
  • 1篇土壤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酶活
  • 1篇土壤酶活性
  • 1篇酶活性
  • 1篇黄土高原
  • 1篇耕作
  • 1篇耕作处理
  • 1篇保护性耕作
  • 1篇春玉
  • 1篇春玉米
  • 1篇春玉米田

机构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1篇刘鹏涛
  • 1篇薛少平
  • 1篇刘月仙
  • 1篇李延玲
  • 1篇赵如浪
  • 1篇朱瑞祥
  • 1篇马志卿
  • 1篇冯佰利
  • 1篇高金锋

传媒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春玉米田不同耕作处理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一年一熟春玉米区不同耕作处理对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春玉米品种"沈玉17"为供试作物,采取保护性耕作(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和传统耕作(CT)3种耕作模式栽培。第2年,分别于播种前(04-17)、拔节期(06-03)、抽雄期(07-16)和成熟期(09-15)用土钻取0~20cm土样,测其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探索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NT条件下,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TS条件下,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上升时期出现较晚;土壤蔗糖酶活性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抽雄期最高;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在拔节期显著高于NT和CT耕作模式。3种耕作模式下,土壤脲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可能由于受土壤水热状况和通气等因素影响,不同处理条件下不同土壤酶活性最高值出现的时期不同。【结论】保护性耕作有提高土壤酶活性的趋势。
刘鹏涛赵如浪冯佰利朱瑞祥薛少平高金锋马志卿刘月仙寇秀李延玲
关键词:黄土高原春玉米保护性耕作土壤酶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