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卫征

作品数:18 被引量:187H指数:6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卒中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5篇梗死
  • 4篇丁苯
  • 4篇丁苯酞
  • 4篇血管
  • 4篇血管性痴呆
  • 4篇脑卒中
  • 4篇苯酞
  • 4篇痴呆
  • 3篇蛋白
  • 3篇丁苯酞软胶囊
  • 3篇血清
  • 3篇血性
  • 3篇软胶囊
  • 3篇缺血
  • 3篇胶囊
  • 3篇反应蛋白
  • 3篇超敏C反应蛋...

机构

  • 9篇新乡市中心医...
  • 8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延安大学

作者

  • 17篇李卫征
  • 7篇刘鸣
  • 5篇冯社军
  • 4篇张慧敏
  • 4篇吴波
  • 3篇张敏
  • 3篇赵建民
  • 2篇高重阳
  • 2篇张世洪
  • 2篇郝子龙
  • 2篇李伟
  • 1篇赵松耀
  • 1篇张舒婷
  • 1篇王丽春
  • 1篇阮卫云
  • 1篇董薇
  • 1篇周红雨
  • 1篇方媛
  • 1篇赵关英

传媒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hs-CRP及HCY水平诊断及预测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诊断及预测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T2DMC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5例T2DMCI患者(T2DMCI组)、67未合并脑梗死的T2DM患者(T2DM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清hs-CRP、HCY。结果 3组研究对象血清hs-CRP、HCY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RP:F=14.654 5,P=0.000 0;HCY:F=25.368 4,P=0.000 0),T2DMCI组血清hs-CRP、HCY水平高于T2DM组(hs-CRP:q=4.538 3,P=0.000 0;HCY:q=19.045 7,P=0.000 0)、对照组(hs-CRP:q=7.814 1,P=0.000 0;HCY:q=21.761 9,P=0.000 0),T2DM组血清hs-CRP、HCY水平高于对照组(hs-CRP:q=4.734 7,P=0.000 0;HCY:q=9.051 8,P=0.000 0)。结论血清hs-CRP及HCY水平对T2DMCI患者早期诊断及预测有价值。
张敏李卫征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以及对VEGF的影响
2014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影响。方法:将9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采用MMSE、ADL评分进行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VEGF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MSE、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VEGF水平明显升高,2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能够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VEGF水平有关。
李卫征张慧敏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丁苯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腰穿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系统评价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腰穿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运用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的方法对纳入所有应用腰穿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SAH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检出21个RCT,其中7个(390例)符合纳入标准,但试验方法学质量普遍低下。所有试验均未提及随访期末(至少3个月)SAH患者病死、植物状态或残疾等不良结局。其余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和随访期末引流组的总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32,95%CI(0.15,0.70)];并发症发生率(除再出血)也是如此,其中脑血管痉挛RR=0.15[95%CI(0.06,0.33)]、脑积水RR=0.22[95%CI(0.10,0.52)]、脑梗死RR=0.25[95%CI(0.08,0.82)];仅1篇文献报道了该疗法的不良反应包括颅内感染和低颅压反应的发生,其余试验未提及不良反应。结论本系统评价纳入RCT质量均低,虽腰穿脑脊液持续引流有降低SAH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的趋势,但缺乏评价其远期功能性结局以及不良反应的指标,尚不能对其疗效是否有效、安全得出确切的结论,其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更多设计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的RCT予以进一步证实。
李卫征刘鸣冯社军吴波董薇
关键词:腰穿持续引流蛛网膜下腔出血
丁苯酞软胶囊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ET-1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ET-1的影响。方法将9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MMSE、ADL评分评价丁苯酞软胶囊的治疗效果,并监测2组治疗前后ET-1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MSE、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ET-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能够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能降低血管性痴呆患者ET-1水平,促进临床应用。
李卫征张慧敏赵建民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丁苯酞ET-1
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长期预后观察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卒中的危险因素、病因、死亡原因和预后。方法基于华西医院卒中登记,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缺血性卒中亚型是依据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类原则。分析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特点、危险因素、死亡原因和1年末结局。结果2002年3月至2005年9月,共纳入1913例资料完整的卒中患者,其中脑出血599例(31.3%);缺血眭脑卒中1314例(68.7%)。后者中完全前循环梗死209例(15.9%),部分前循环梗死417例(31.7%),后循环梗死186例(14.2%),腔隙性梗死502例(38.2%)。校正年龄和性别,多因素分析显示,房颤是完全前循环梗死的独立预测因素(OR=1.42,95%CI=1.25~2.31);高血压和饮酒是腔隙性梗死(OR=1.24,95%CI=1.02~2.18;OR=1.12,95%CI=1.03~3.04)和脑出血(OR=1.84,95%CI:1.31~3.02;OR:1.04,95%CI=1.01~4.13)的独立预测因素。完全前循环梗死与高血压呈负相关(OR=0.62,95%CI=0.34~0.72),腔隙性梗死与房颤呈负相关(OR=0.46,95%CI=0.26~0.82),脑出血与糖尿病亦呈负相关(OR=0.56,95%CI=0.42~0.76)。以腔隙性梗死为参照,完全前循环梗死(OR:6.21,95%CI=2.86~8.42)和脑出血(OR=5.86,95%CI=2.46~8.52)明显增加患者1年死亡风险。结论不同类型卒中的危险因素、病因和结局不同。确定卒中亚型对于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李伟刘鸣冯社军李卫征吴波方媛王丽春赵松耀赵关英张舒婷
关键词:脑梗死脑出血
脑卒中患者复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7
2009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1年复发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基于华西医院卒中登记数据库,前瞻性随访卒中患者病后1年的复发情况,并登记影响卒中复发的各种可能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2年3月至2005年9月,共纳入1913例卒中患者,其中脑出血599例(31.3%),缺血性脑卒中1314例(68.7%)。卒中1年的总体复发率为11.2%,其中脑梗死为10.5%,脑出血为12.7%。校正年龄和性别后,多因素分析显示房颤、高脂血症、脑卒中家族史、高血压、吸烟是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后1年复发率约为11%,应加强脑卒中患者房颤、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的监测和预防,以减少卒中再发。
冯社军刘鸣李卫征李伟张世洪
关键词:脑卒中复发房颤高脂血症吸烟
联合应用尤瑞克林及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及对Hs-CRP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尤瑞克林及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影响. 方法:将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丁苯酞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 用药后观察临床疗效及NIHSS评分,同时测定Hs-CRP水平变化.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3%)高于对照组(70.9%),治疗组治疗7天、14天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14天治疗组较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下降(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能有效降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PR水平. 结论:联合应用尤瑞克林及丁苯酞注射液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李卫征张慧敏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尤瑞克林丁苯酞超敏C反应蛋白
P0-057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动物实验的系统评价
李卫征刘鸣
表现为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副肿瘤综合征1例
2009年
患者男,61岁,以吐词不清,饮水呛咳伴四肢无力1年半为主诉于2008年4月5日入院。患者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渐出现吐词不清,伴饮水呛咳,右上肢肢体拿东西无力,无恶心、呕吐、头昏、头痛、意识障碍、大小便障碍、曾多次在外院按脑梗死治疗,效差。故2007年5月转入我院,完善各项检查,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进行性脊肌萎缩症),给予治疗后,带力鲁唑口服药出院。
李卫征周红雨冯社军张世洪
关键词: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副肿瘤综合征运动神经元病四肢无力饮水呛咳大小便障碍
血管性痴呆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调查分析血管性痴呆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相关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15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生感染部位、临床指标、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及病原菌的种类,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管性痴呆患者医院感染54例,感染率为34.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共23例占42.6%;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d、长期卧床、低蛋白血症以及合并糖尿病是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共分离出59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1株占52.5%,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共13株占22.0%。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肺炎克雷伯菌是主要感染病原菌,临床应针对相关因素做好防治工作。
李卫征高重阳赵建民张敏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医院感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