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
- 作品数:160 被引量:1,020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6年
-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病。人类患病的主要原因是接触未经巴氏消毒的牛、羊、猪等布氏杆菌携带或感染者。布鲁菌通过人类的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体内,寄生繁殖并入血,释放内毒素,导致人体发热及多器官损伤。Kulowski于1932年首次描述布鲁菌病可引起脊柱炎。有学者提出布鲁菌病最常伴发脊柱炎,主要累及腰椎。现将研究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尤其是治疗方案作如下综述。
- 吕永威李利
- 关键词:脊柱炎布鲁杆菌病药物疗法外科手术
- 普瑞巴林治疗肢体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评价普瑞巴林用于治疗神经刺激引起肢体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78例明确诊断肢体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资料。本组患者均在手术前使用普瑞巴林口服进行镇痛治疗。观察口服普瑞巴林48h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疼痛程度评估分别使用VAS评分(0为无痛,10为疼痛不能忍受)和LANSS评分(即利兹评分,0为无痛,16分为剧烈疼痛)。结果用药后大部分患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改善率为81%(63/78)。用药后48h患者的平均VAS评分从用药前的6.8±2.4降到了用药后的3.8±3.2;平均LANSS评分从用药前的11.1±3.4降到了用药后的6.3±4.7,用药前后2组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组病例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普瑞巴林治疗神经源性肢体病理性疼痛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轻,发生率较低。
- 郭继东李利史亚民王华东原艳丽石秀秀侯树勋
- 关键词:普瑞巴林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安全性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脊柱外科急诊手术的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被引量:1
- 2020年
- 自2019年12月以来,已有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报道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0年3月12日宣布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截至6月18日,全球已累计有824万余人感染,44万余人死亡,对全世界医疗、政治和经济领域影响巨大[1-2]。WHO将其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COVID-19),病原体被命名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3-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COVID-19被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7]。
- 华文彬郜勇李危石仉建国朱泽章王冰李方财何达马真胜魏欣杨磊任东平张雪松李利吴继功徐宝山宁广智武汉杨群戈朝晖康学文夏磊高延征刘新宇刘浩初同伟熊伟夏平陈雄生白玉树殷国勇王向阳刘向阳杨军林万勇董健文丁文元陶惠人王迎松吴星火张宇坤郑东潘海涛吴永超曾宪林李锋邵增务杨述华邱海波
- 关键词:脊柱疾病急诊处理
-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年以上随访的疗效评价被引量:33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143例获得10年以上长期随访的单节段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随访时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并判断不同年龄段患者,不同椎间盘突出严重程度患者的随访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1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手术时间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其中男80例,女63例;患者手术时年龄18~66岁,平均37.85岁;随访时间10~15年,平均12.7年。按照手术时年龄将患者分为30岁以下,30~50岁,50岁以上3组分别进行疗效评价;所有获得随访的患者中87例收集到了术前的CT扫描结果,根据CT测量椎间盘突出的严重程度将87例患者分为Ⅰ、Ⅱ、Ⅲ度共3组进行疗效评价。2011年对所有患者行末次随访,选择JOA评分和ODI指数评价其总体手术效果和各组间疗效有无差异,使用改良Macnab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①143例患者术前JOA评分为5.11±2.02,末次随访为12.51±2.35;术前ODI评分为33.98±7.42,末次随访为13.39±6.79,末次随访时JOA与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达到了83.2%(119/143),复发率为6.3%。②30岁以下组与其他年龄组相比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间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椎间盘突出Ⅲ度的患者术后JOA和ODI评分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长期随访证实单节段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良好,复发率低,是多数该病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法;②青年患者(30岁以下)施行该手术后部分患者51%(19/37)会有经常出现的腰背痛;③椎间盘突出程度严重的患者行单纯椎板开窗减压术远期疗效差于相对轻度突出的患者。
- 郭继东侯树勋李利史亚民吴闻文王华东商卫林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椎板切除术椎间盘切除术随访研究
- 腰椎管狭窄症伴神经根沉降征阳性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伴神经根沉降征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06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确定神经根是否沉降,分为沉降征阳性组(70例)和沉降征阴性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术后疗效。治疗效果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来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腰部VAS、下肢VAS、OD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随访时间上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狭窄部位、狭窄节段数、狭窄程度及伴发骨质疏松症方面,沉降征阳性组和沉降征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及ODI均取得较好疗效(P<0.05)。沉降征阳性组患者术后腰部VAS改善程度优于沉降征阴性组患者(5.6 vs 4.2,P<0.05),ODI改善程度优于沉降征阴性组患者(26 vs 16,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下肢VAS改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期间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腰椎管狭窄症伴神经根沉降征阳性患者预示术后疗效更好。
- 吕永威郭继东李利王华东马超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
- 肱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临床路径被引量:14
- 2016年
-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一种医疗质量管理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1-3])。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标准化的诊疗流程,是由医师、护士与其他专业人员针对特定的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合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诊疗计划,以减少治疗的延迟与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质量最佳的诊疗。
- 朱加亮双峰吴新宝周谋望唐金树李玲吕艳伟李涛李利侯树勋李淳德王宁华谢欲晓林朋李中实海涌赵会薛庆云顾新马华松陆明马远征李大伟
- 关键词:肱骨骨折康复
- 一种脱抗原肌腱处理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抗原肌腱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离体新鲜肌腱,使用生理盐水洗净血污、杂质;(2)将肌腱浸泡于PBS缓冲液中,震荡过夜,生理盐水清洗;(3)将肌腱浸泡于含有羟乙基淀粉和硫酸软骨素的浸泡液中,进行阶...
- 赵彦涛衷鸿宾侯树勋韩丽伟胡先同白玉龙张看李利张春丽章亚东
- 不同固定方式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中期疗效随访
- 目的 探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减压后固定节段的合理选择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ADS患者32例,其中男12例,女20例(比例1∶1.7);平均年龄68岁(51...
- 马超李利王华东史亚民吕永威周亮亮
- 关键词:脊柱侧凸成人内固定长节段
- 退行性腰椎侧凸手术适应症与方法选择
-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凸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适应症选择,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37例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平均年龄55.3岁(51~60 岁)。平均病程8.6年(4~17年)。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王华东侯树勋史亚民李利
-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侧凸手术治疗
- 融合或非融合:Dynesys系统治疗DDD的个体化选择与初步临床疗效
- 目的:探讨Denesys作为融合或非融合器械治疗DDD的适应症选择,并对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指标进行初步评价.方法:自2010.2至2011.5应用Dynesys治疗DDD患者21例,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38 ~ 74...
- 李利史亚民侯树勋吴闻文王华东郭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