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红莲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 3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3篇等离子体
  • 3篇碰撞
  • 3篇溅射
  • 3篇J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值模拟
  • 1篇电场
  • 1篇电流
  • 1篇铀原子
  • 1篇原子
  • 1篇特性分析
  • 1篇同位素分离
  • 1篇同位素分离法
  • 1篇平行板
  • 1篇静电
  • 1篇静电场
  • 1篇激光
  • 1篇激光等离子体
  • 1篇B方法
  • 1篇捕获概率

机构

  • 5篇清华大学

作者

  • 5篇朱红莲
  • 5篇王德武

传媒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静电场方法离子引出和收集特性分析
2004年
采用二维电子非平衡模型对几种静电场离子引出方法进行模拟,分析了电子非平衡模型对离子引出过程中电位的影响。模拟了不同外加电压下几种静电场收集模型的离子引出收集特性、引出时间与屏蔽剥离的关系,以及碰撞和溅射效应。改进M型电极法的离子引出时间和引出收集率均比平行板电极法的好。
朱红莲王德武
关键词:静电场碰撞平行板溅射
考虑碰撞的j×B方法离子引出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02年
原子蒸气激光分离同位素 (AVL IS)离子引出有许多种方法 ,j× B驱动方法是一种新方法。研究该方法考虑离子碰撞时的物理模型 ,并用二维流体理论电子平衡模型对j× B驱动方法进行数值收集模拟 ,与不考虑碰撞时的结果进行比较。模拟结果表明 ,该引出方法中的碰撞效应不可忽略。模拟了电子温度 ,初始原子密度和驱动线电流变化率对离子引出时间和碰撞损失率的影响 ,并与平行板电场法和改进 M型电极法进行了比较 :j× B驱动电极法在引出时间上要比改进 M型电极法和平行板电极法要短得多 ,但碰撞损失率略大。总体上 j×
朱红莲王德武
关键词:数值模拟铀原子
AVLIS离子引出j×B驱动法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01年
原子蒸气激光分离同位素 (AVL IS)离子引出有许多种方法 ,j× B驱动方法是一种新方法。研究了该方法的物理模型 ,并用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二维离子收集模拟 ,给出了各个参数对收集时间的影响。由模拟结果可知 :该引出方法比传统电场法引出的等离子体密度高 1~ 2个数量级 ,原子密度越小引出时间越短 ,电子温度越高引出时间越长 ,电极板电流线密度变化率越大引出时间越短 。
朱红莲王德武
关键词:等离子体数值模拟
离子引出收集的沉积与溅射研究被引量:13
2002年
研究离子引发收集过程中的沉积和溅射特性 ,给出了离子沉积和溅射的数理模型 ,其中重点分析了结合能、捕获概率和溅射系数这几个参数的物理意义和计算公式 ,给出了收集板总收集量和损失量 .并且用计算机模拟了收集板的收集 ,给出不同的离子入射能量下入射离子元素沉积厚度和不同元素靶对各入射离子溅射特性的影响 .得出以下的结论 :随着离子沉积在收集板表面涂层厚度的增加溅射率也增加 ;离子的引出电压不是越高越好 ;轻质量离子的总收集率比较小 ;入射离子沉积和溅射特性和收集板靶原子质量有关 ,质量轻的金属材料作收集板 ,有利于提高离子的收集率 .
朱红莲王德武
关键词:溅射捕获概率激光等离子体同位素分离法
考虑溅射和碰撞损失的j×B离子引出收集被引量:1
2003年
研究了j×B法离子引出收集过程。影响引出过程收集率的两个主要因素是碰撞和溅射。对引出过程中收集板的收集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收集板电参数对引出时间、碰撞与溅射的影响。收集板电参数对引出时间和收集率有很大影响,电流js及其变化率的增加对离子引出是有利的。总收集率随等离子体密度增大而减小。收集板间距对引出的影响较为复杂,增大极板间距,且限制准直孔径,引出效果得以改善。
朱红莲王德武
关键词:溅射碰撞电流等离子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