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法
- 作品数:10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临床疗效的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究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在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急救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98例,均无心肺复苏的禁忌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徒手心肺复苏,观察组使用心肺复苏机持续复苏,对比两组患者的复苏抢救有效率,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83.67%,对照组患者急救有效率为65.3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2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61%,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肺复苏机复苏相比于徒手心肺复苏术更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在调试合理、运用娴熟的情况下,心肺复苏机安全有效,操作简便,节约大量人力物力,特别是需要长时间心肺复苏的个别病例。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朱志侠陈少剑林文武朱景法许振伟
- 关键词:心肺复苏机呼吸心跳骤停徒手心肺复苏
- miR-548a-3p通过调节NLRP3炎性小体在脓毒症致ARDS中的机制研究
- 2023年
- 目的 探究微小RNA(miR)-548a-3p通过调节NLRP3炎性小体在脂多糖诱导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机制。方法 选取45只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ARDS组和ARDS+miR-548a-3p agomir组,每组各15只,通过鼻腔内滴入6 mg/kg的脂多糖至肺构建ARDS模型。为提高miR-548a-3p的水平,腹腔内注射miR-548a-3p agomir(300μg),检测各组的HE染色情况、肺组织损伤评分、白细胞介素(IL)-1β、IL-18、NLRP3蛋白水平。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验证miR-548a-3p和NLRP3的靶向关系。通过转染miR-548a-3p mimic过表达miR-548a-3p,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NLRP3 mRNA和蛋白水平以及IL-1β和IL-18水平。结果 ARDS组的肺组织损伤评分、IL-1β、IL-18和NLRP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RDS+miR-548a-3p agom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NLRP3是miR-548a-3p的靶基因,miR-548a-3p mimic组细胞的NLRP3 mRNA和蛋白、IL-1β/pro-IL-1β和IL-18的表达水平低于miR-548a-3p 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iR-548a-3p可通过靶向抑制NLRP3蛋白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从而缓解ARDS炎性损伤。
- 林文武李玉堂杨少东郭春文林增杰朱景法
-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LRP3
- Tocilizumab下调NF-κB/JNK减轻急性肺、肾损伤的效果与对脓毒症小鼠模型存活率的影响
- 2023年
- 研究分析Tocilizumab通过下调NF-κB/JNK减轻急性肺和肾损伤并提高脓毒症小鼠模型的存活率。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同一实验室的48只雄性C57BL/6小鼠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并运用盲肠扎穿孔法(CLP)建立脓毒血症动物模型,视为CLP组,另一只作为假手术(SMAM)组,组间平均分配,每组各24只,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为SHAM组和两SHAM+TCZ组、CLP组和两CLP+TCZ,共6小组,每组8只。CLP组小鼠采取结扎盲肠全长,使用无菌针头穿刺3处,SHAM组采取剖腹术。脓毒血症动物模型分为CLP组、CLP+TCZ (Tocilizumab注射4 mg/kg)、CLP+TCZ (Tocilizumab注射8mg/kg) 。假手术组:SHAM组、SHAM+TCZ (Tocilizumab注射4 mg/kg) 组、CLP+TCZ (Tocilizumab注射8mg/kg)。观察6小组急性肺和肾损伤情况以及小鼠模型的存活率。结果 CLP+TCZ (8mg/kg)W/D、肺损伤评分均优于其他组别,(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CLP+TCZ (8mg/kg)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肾功能指标均优于其他组别,(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LP+TCZ (8mg/kg)IL-6、IL-Iβ、TNF-α炎性因子水平均优于其他组别,(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ocilizumab治疗可明显提高脓毒症小鼠的存活率,(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ocilizumab通过下调NF-κB/JNK可减轻急性肺和神损伤并且可提高脓毒血症小鼠模型的存活率,为脓毒血症的治疗以及药物研发提供研究基础。
- 朱景法黄天宝颜才荣杨少东陈金图
- 关键词:TOCILIZUMAB
- S100A12在小鼠脓毒症继发急性肺损伤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S100钙结合蛋白A12(S100A12)在小鼠脓毒症继发急性肺损伤的表达及功能,寻找潜在的急性肺损伤标志物及可能的干预靶点。方法共48只雄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大组:盲肠结扎穿孔(CLP)组、假手术(SHAM)组。两组动物按实验后4、8、12、24 h分为4个亚组,每亚组各6只。CLP小鼠结扎盲肠全长,无菌针头穿孔3个;SHAM组仅做剖腹术。各组在相应时间点对各组小鼠进行麻醉,麻醉方式为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采集小鼠心脏血液0.5 ml左右,制备血清,并采集小鼠右肺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S100A12蛋白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小鼠右肺中的S100A12、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mRNA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对小鼠右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病理学评分。结果CLP组小鼠肺部有淤血、肿胀表征,随着实验时间的加长,情况越发严重。小鼠肺部颜色偏向暗红,肺部表面有明显的出血点。SHAM组小鼠肺部组织完整,表面无明显出血点,肺部色泽偏向红润,质地相对柔软。两组小鼠标本有明显的不同。CLP组小鼠血清中的S100A12水平、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均在实验后4 h时明显升高,12 h到达峰值,与SHAM组小鼠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P组小鼠RAGEmRNA、NF-κBp65 mRNA、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大于SHAM组,其中RAGE mRNA在实验后8 h开始升高,至12 h到达最高值,NF-κBp65mRNA、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在实验后4h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脓毒症的加重,小鼠肺组织受到损坏,肺部出现明显损伤,S100A12、RAGE、NF-κB、TNF-α表达水平上升,S100A12水平与促氧因子、肺部损伤存在正相关,提示S100A12可能与脓毒症后急性肺损伤存在一定的关系。
- 颜才荣朱景法康丽萍陈伟文
-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干预靶点
-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6治疗减轻百草枯中毒大鼠急性肾损伤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6(TSG-6)对百草枯中毒大鼠急性肾损伤(AKI)的作用.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TSG-6干预组,每组8只.腹腔注射等体积稀释的百草枯溶液50 mg/kg染毒制备百草枯中毒模型;假手术组则给予无菌生理盐水2 mg/kg; TSG-6干预组染毒后1h腹腔注射30 μg重组人TSG-6.各组于染毒6h后取血评估肾功能,活杀取肾组织进行病理学评估并计算AKI评分,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组织促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的基因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及AKI评分均明显升高[BUN(mmol/L):22.64±2.36比7.09±0.65,t=6.986,P=0.000; Cr(μmol/L):177.28±18.67比60.32±3.11,t=7.134,P=0.000;AKI评分(分):9.14±0.28比0.30±0.23,t=9.013,P=0.000],肾组织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IL-1β mRNA:3.23±0.28比1.00±0.07,t=5.874,P=0.000; IL-6 mRNA:4.16±0.37比1.00±0.08,t=7.125,P=0.000; TNF-α mRNA:3.85±0.31比1.00±0.10,t=6.342,P=0.000).TSG-6干预组血清BUN、Cr、AKI评分及肾组织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BUN(mmol/L):14.07±5.23比22.64±2.36,t=2.533,P=0.026; Cr(μmol/L):112.76±14.81比177.28±18.67,t=2.778,P=0.016;AKI评分(分):5.35±0.19比9.14±0.28,t=2.885,P=0.013;IL-1β mRNA:2.26±0.19比3.23±0.28,t=2.457,P=0.023; IL-6 mRNA:2.92±0.29比4.16±0.37,t=2.975,P=0.011;TNF-α mRNA:2.58±0.23比3.85±0.31,t=2.564,P=0.019].结论 TSG-6干预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百草枯中毒大鼠的AKI.
- 许佳俊郑建涛朱景法
-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
- 替罗非班联合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黏附分子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再灌注治疗(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对血清黏附分子P选择素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溶栓治疗成功组(A组,n=40)、PCI治疗成功组(B组,n=45)及替罗非班+PCI治疗成功组(C组,n=40),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24、48小时不同时段分别检测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结果: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血清中P选择素水平有显著性的下降(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有效降低血清黏附分子水平,有益于减少急性血栓发生率。
- 许佳俊朱景法郑建涛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PCI
- 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在急诊外科腹部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DCS)及护量护理配合在急诊外科腹部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腹部损伤患者56例,将其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一组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并发症情况、病死率等主要指标。结果: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方法治疗。结论:损伤控制性手术在治疗急诊外科腹部损伤患者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朱景法朱志侠黄燕龙
- 关键词:腹部损伤急诊疗效
-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与洛索洛芬钠片分别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治疗急性肾绞痛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与洛索洛芬钠片分别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治疗急性肾绞痛的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临床收治急性肾绞痛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抽签分组为对照组(洛索洛芬钠片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与观察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每组患者35例,比较不同用药对急性肾绞痛患者疼痛程度、镇痛起效时间、再次疼痛发生率、用药不良反应及机体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与血糖(Glu)]的影响。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治疗1h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21.32±6.23)min低于对照组(30.35±5.85)min,治疗后6h再次疼痛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86%vs2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CRP与Glu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1h后、6h后CRP、Glu均降低,观察组治疗1h后、6h后CRP、Glu低于对照组,组间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用药镇痛效果更好,能够降低镇痛起效时间,降低再次疼痛发生率、用药不良反应与机体应激反应。
- 谢范昌陈河彬朱景法
-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洛索洛芬钠片氢溴酸山莨菪碱急性肾绞痛
- 浅谈用表皮生长因子联合软膏基质对清创术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分析用表皮生长因子(EGF)联合软膏基质对清创术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1月间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清创缝合术治疗的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自愿情况,将其分为甲组(180例)和乙组(140例),为甲组患者采用表皮生长因子联合软膏基质进行治疗,为乙组患者不采用这些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和瘢痕大小。结果 :甲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为(14.3±1.1)d,乙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为(21.1±2.1)d,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甲组患者的瘢痕长度为(2.11±1.01)cm,乙组患者的瘢痕长度为(4.68±1.32)cm,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表皮生长因子联合软膏基质对清创术后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其创面恢复,并能缩小其瘢痕面积,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黄燕龙朱志侠朱景法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
- 生长抑素联合经肛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结肠恶性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经肛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结肠恶性梗阻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9例急性结肠恶性梗阻性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经肛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采用生长抑素联合经肛肠梗阻导管治疗。结合患者实际恢复情况,择期行直肠癌Ⅰ期清除吻合手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治疗前两组腰围、近端肠管最大横径、胃管引流量、腹内压、导管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腰围、近端肠管最大横径、胃管引流量、腹内压、导管引流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腰围、胃管引流量、腹内压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经肛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结肠恶性梗阻性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 朱景法
- 关键词:生长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