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梗死
  • 3篇动脉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预后
  • 2篇疗效
  • 2篇介入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1篇蛋白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内
  • 1篇心肌梗死合并
  • 1篇心绞痛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事件

机构

  • 6篇宁夏医科大学...
  • 3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曹禺
  • 6篇贾绍斌
  • 4篇冯婧
  • 2篇杨立波
  • 2篇黄晖
  • 2篇张学虎
  • 2篇龚杰
  • 2篇马列
  • 1篇袁祖贻
  • 1篇马爱群
  • 1篇沙勇
  • 1篇董晓亮
  • 1篇匡爱华
  • 1篇张金莉
  • 1篇何琳
  • 1篇刘华
  • 1篇冯靖

传媒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年份

  • 5篇2010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疗效评估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以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患者近期疗效。方法收集AMI合并CS患者资料,按照是否行PCI治疗分为PCI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并将PCI治疗组根据有无使用IABP分为两个亚组。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和院内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1)PCI组与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2.9)h vs(27.5±8.3)h,P<0.05],在一般情况及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情况下,两组院内病死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35.7%vs 57.4%,P<0.05)。(2)IABP基础上行PCI治疗组在一般情况、危险因素与单纯PCI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情况下,两组患者院内病死率有统计学意义(14.3%vs 46.4%,P<0.05)。结论早期行PCI可改善AMI合并CS患者近期预后,在IABP基础上再行PCI治疗,院内病死率可进一步降低。
冯婧贾绍斌曹禺龚杰杨立波马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238例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评价1238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08年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1)一般情况:男性共1008例占81.4%,女性共230例占18.6%。总体平均发病年龄为58.7±12.2岁。危险因素中有高血压病者45.6%,高血脂者19.6%,吸烟者52.3%,糖尿病者20.2%。(2)再灌注情况:1238例患者中,共有754例(60.9%)行再灌注治疗,754例中行早期再灌注治疗184例(24.4%)。(3)住院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97.0%,氯吡格雷95.5%,低分子肝素96.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85.9%,β受体阻滞剂86.0%,他汀类95.9%,硝酸酯类96.0%,钙离子拮抗剂17.3%,替罗非班35.3%。结论我院与国内大型临床研究统计结果接近,再灌注及药物治疗达到了指南的要求。
曹禺贾绍斌董晓亮冯婧
关键词:心肌梗死
高压氧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9年
为观察高压氧疗对失眠症患者近期及远期的疗效,选择84例无器质性病变的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氧疗组,分别给予药物和高压氧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以及高压氧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的平均入睡时间和平均睡眠时间,并对比分析。结果高压氧疗组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的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高压氧疗组治疗后的PSQI评分较药物组明显减低;高压氧疗组治疗后6个月的PSQI评分、平均入睡时间和平均睡眠时间较治疗后1个月相比无明显差别。高压氧治疗失眠症较传统药物治疗有效,治疗6个月后睡眠情况与1个月后情况相近,病情无反复,疗效肯定。
匡爱华黄晖贾绍斌曹禺
关键词:高压氧失眠
宁夏地区1448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抗栓治疗现状分析
2010年
目的评价1448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抗栓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8年在宁夏地区不同级别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三级医院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98.7%,氯吡格雷97.3%,肝素96.4%;二级医院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89.4%,氯吡格雷32.1%,肝素84.6%。三级医院药物联合使用率:两联96.2%,三联93.7%;二级医院分别为31.3%,28.8%。介入组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99.4%,氯吡格雷99.8%,肝素99.1%;非介入组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93.1%,氯吡格雷58.9%,肝素88.3%。介入治疗组药物使用率显著高于非介入治疗组。结论我区近年来三甲医院的抗栓药物使用率略优于国内外大型临床试验结果,二级医院药物使用率略低于国内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区二级医院的指南贯彻力度。
贾绍斌曹禺马爱群冯靖袁祖贻
关键词:心肌梗死纤维蛋白溶解药
不同治疗方法对宁夏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影响及现况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并对本区不同级别的医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现状进行分析。   方法:1)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 2006-2008年我区7家医院确诊的1990例AMI...
曹禺
关键词:静脉溶栓PCI术再发心绞痛预后室性心律失常
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2010年
目的评价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08年收治1556例AM I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女性发病年龄高于男性(64.5±9.8)岁∶(57.8±12.2)岁;女性患者中并发高血压病、糖尿病者比例分别显著高于男性患者(58.2%∶44.1%,31.2%∶17.6%);男性吸烟者显著高于女性(61.0%∶9.6%)。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 I)女性患者比例多于男性(76.4%∶81.0%)。结论我院AM I女性患者发病年龄高于男性,女性合并危险因素较多。
曹禺贾绍斌冯婧张学虎杨立波龚杰黄晖马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性别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2009年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及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加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随访CTO患者272例,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A组共167例(非事件组)和B组共105例(事件组)。分析其临床资料、冠脉病变程度及治疗情况并随访,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B两组间,LDL-C、EF、Gensini评分、病变支数、闭塞支数及成功PC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条件Logist回归分析得出Gensini评分与发生心血管事件呈独立相关性(P=0.01)。结论Gensini评分对CTO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张学虎何琳贾绍斌沙勇张金莉刘华曹禺冯婧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心血管事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