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峰

作品数:26 被引量:218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液相色谱
  • 5篇淫羊藿
  • 5篇淫羊藿苷
  • 5篇色谱
  • 5篇苷元
  • 5篇相色谱
  • 5篇高效液相
  • 5篇高效液相色谱
  • 5篇板蓝根
  • 4篇药材
  • 4篇液相色谱法
  • 4篇淫羊藿苷元
  • 4篇色谱法
  • 4篇高效液相色谱...
  • 3篇皮素
  • 3篇肿瘤
  • 3篇槲皮素
  • 3篇夏枯草
  • 3篇白花蛇
  • 3篇白花蛇舌草

机构

  • 22篇江苏大学
  • 22篇江苏省中医药...
  • 3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泰州职业技术...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市溧水区...
  • 1篇河南仲景药业...

作者

  • 26篇施峰
  • 21篇贾晓斌
  • 13篇陈彦
  • 10篇贾东升
  • 4篇封亮
  • 4篇安益强
  • 3篇谭晓斌
  • 3篇邵振中
  • 3篇孙娥
  • 3篇刘光敏
  • 3篇蒋俊
  • 3篇黄洋
  • 3篇薛璟
  • 2篇陈玲玲
  • 2篇徐希明
  • 2篇曹霞
  • 2篇张振海
  • 2篇赵江丽
  • 2篇余江南
  • 1篇孙忠文

传媒

  • 6篇中草药
  • 4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中国药房
  • 2篇中成药
  • 2篇药学教育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中药材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 1篇第七届中药新...
  • 1篇第十二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1
  • 13篇2010
  • 7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方药物质基础研究的名词术语标准化探讨被引量:19
2009年
中药源于我国,也是我国少数几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开发潜力的学科领域之一,以我为主,制定和推广中药国际化标准,发挥其法规效用和自我约束作用,促进中药与国际社会各方面的衔接已迫在眉睫。而名词术语的规范性和标准化是中药标准化的前题,因此规范中药术语是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以"3个层次多维结构"组分结构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中医方药物质基础研究的名词标准化建议。
施峰贾晓斌陈彦
抗肝肿瘤天然活性成分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微球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综述抗肝肿瘤天然活性成分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微球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抗肝肿瘤药物新剂型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先归纳PLGA纳米粒/微球的制备方法、后处理方式以及肝靶向递药系统的研究概况,再总结不同类型抗肿瘤天然活性成分的PLGA纳米粒/微球的制备及应用。结果与结论:PLGA纳米粒/微球的制备方法有溶剂挥发法、高压均质法、喷雾干燥法等;后处理方式主要有灭菌处理、稳定化处理以及表面修饰等;肝靶向递药系统主要有被动靶向、主动靶向、物理化学靶向、仿生型等。目前有以挥发油类(如莪术油)、萜类(如多烯紫杉醇、甘草次酸、斑蝥素)、生物碱类(如青藤碱、硫酸长春新碱)、苯丙素类以及黄酮类(如槲皮素、姜黄素)等抗肝肿瘤天然活性成分制备的PLGA纳米粒/微球。这些纳米粒/微球大多数均具有良好的抗肝肿瘤活性和肝靶向递药特性,且对肝脏的毒副作用较小。
孙为刚施峰孙从永徐希明余江南
关键词:天然活性成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微球
中医方药可塑性脐贴膏制备及其安全性评价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选择确有疗效的中医方药为样本,进行可塑性脐贴膏制备的共性技术研究,并做相关评价。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对可塑性脐贴膏空白基质辅料进行筛选,筛选出的空白基质按30%载药量制备脐贴膏,并采用溶出仪法对贴剂的体外释放度进行测定,通过家兔敷贴对脐贴膏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正交试验筛选出空白基质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PVP-K30用量为0.5g,海藻酸钠0.8g,氧化锌4g,甘油6.3g,水10mL,按30%载药量可制备可塑性的脐贴膏;脐贴膏具有较好的释放度,并且无急性毒性,对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结论:若工艺参数得当、辅料合理,中医方药可制备成可塑性的脐贴膏,且适用于完整皮肤给药,并能很快将药物释放到皮肤表面。
施峰贾晓斌高成林蒋俊
关键词:共性技术释放度安全性
藏药印度獐牙菜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0年
印度獐牙菜Swertia bimaculata(Sieb.et Zucc.)Hook.f.etThoms.ex C.B.Clarke藏语名甲蒂(藏文:Rgyating),为龙胆目龙胆科獐牙菜属植物印度獐牙菜的干燥全草,主要分布于克什米尔和不丹等海拔1000-2500m的山地地区。《月王药诊》、《四部医典》、《蓝琉璃·论说续》及《晶珠本草》等藏药经典本草著作均有收载,功能为清肝利胆、退诸热,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急性和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贫血等,且具有滋补作用。
施峰黄一平孙忠文
关键词:印度獐牙菜藏药《晶珠本草》干燥全草獐牙菜属清肝利胆
环淫羊藿苷元微乳的制备及肠吸收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制备环淫羊藿苷元(CIT)微乳,考察其理化性质及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伪三元相图得到空白微乳的优化处方,制备CIT微乳;采用透射电镜及激光粒度分析仪考察CIT微乳的形态、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采用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测定CIT微乳的包封率;通过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CIT的含量,分析其肠吸收特性。结果:CIT微乳的最佳处方为肉豆蔻酸异丙酯/丙三醇-水-油酸乙酯体系,其比例为3∶3∶4∶2;透射电镜观察乳滴呈圆球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61.7 nm,Zeta电位-46.3 mV,平均包封率(92.1±1.74)%(n=3);CIT及其微乳在大鼠各肠段均有吸收,CIT微乳在各肠段的吸收较原料药显著增加(P<0.01)。结论:CIT微乳的制备工艺可行,微乳能促进CIT在大鼠小肠的吸收。
贾晓斌贾东升施峰薛璟孙娥兰雪莲谭晓斌
关键词:微乳肠吸收
HPLC同时测定白花蛇舌草中咖啡酸、槲皮素和山柰酚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白花蛇舌草中咖啡酸、槲皮素和山柰酚含量的方法。方法:应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咖啡酸、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色谱柱为Alltima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5%冰醋酸梯度洗脱(0~15min,30%~60%A;15~30min,60%~60%A);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350nm;柱温为30℃。结果:测得5个产地白花蛇舌草中咖啡酸、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平均量分别在14.218~23.695μg/g、9.919~25.564μg/g和6.229~18.160μg/g;咖啡酸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0050~0.2000μg(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35%,RSD为2.31%(n=6);槲皮素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0062~0.2440μg(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84%,RSD为1.79%(n=6);山柰酚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0078~0.3106μg(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4%,RSD为2.90%(n=6)。结论:本实验中所建立的色谱方法可以简便、准确测定白花蛇舌草中咖啡酸、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重现性好。
邵振中贾晓斌施峰王静静陈彦
关键词:白花蛇舌草抗肿瘤咖啡酸槲皮素山柰酚
超临界CO_2萃取白花蛇舌草中三萜类成分的工艺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白花蛇舌草中三萜类成分的可行性。方法以齐墩果酸量、总三萜量及固形物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白花蛇舌草三萜类成分的工艺条件。同时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提取工艺的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白花蛇舌草三萜类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温度40℃,夹带剂(95%乙醇)用量为2.0 mL/g,萃取时间1.5 h。超临界萃取物能有效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结论超临界CO2流体可有效萃取白花蛇舌草中三萜类成分。
陆慧贾晓斌施峰陈彦谭晓斌
关键词:白花蛇舌草超临界萃取正交试验
HPLC法测定板蓝根颗粒中落叶松树脂醇-吡喃糖苷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测定板蓝根颗粒中落叶松树脂醇-吡喃糖苷,比较不同厂家板蓝根颗粒中落叶松树脂醇-吡喃糖苷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Zorbax S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1:89);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5 nm,进样量20μL,柱温为30℃。结果落叶松树脂醇-吡喃糖苷的线性范围为0.061 5~1.844 1μg(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1%,RSD为1.99%。结论建立的方法可以简便、准确地测定板蓝根颗粒中落叶松树脂醇-吡喃糖昔,重现性好;各厂家生产的板蓝根颗粒中落叶松树脂醇-吡喃糖苷的差别较大,有必要建立落叶松树脂醇-吡喃糖昔的定量控制方法。
安益强袁海建施峰贾晓斌宁青
关键词:板蓝根颗粒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比较不同产地夏枯草属药材中成分组成的差异性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产地、品种夏枯草药材的组成差异性,为全面评价夏枯草属药材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HPLC法测定来源于9个产地夏枯草属3种药材,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山菠菜P.asiatica Nakai,硬毛夏枯草P.hispidaBent中咖啡酸、迷迭香酸、芦丁、槲皮素的量,并计算分析各成分间的结构比。结果不同品种的夏枯草药材中咖啡酸、迷迭香酸、芦丁、槲皮素量及组成结构比存在着较大差别;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的夏枯草药材其4种成分量及组成结构比也存在着较大差别。其中江西产夏枯草中咖啡酸、迷迭香酸、芦丁、槲皮素量均最高;安徽产夏枯草和江苏产山菠菜4种成分量及组成结构比较相似,分别为1.0∶14.7∶3.9∶1.0和1.0∶14.8∶4.0∶0.8。结论由于产地、品种的不同,夏枯草属药材成分的组成存在差异性;成分间的结构比可能是夏枯草药效差异的根本原因,可用于夏枯草属药材的质量控制。
刘光敏贾晓斌陈彦朱粉霞封亮蒋俊施峰
关键词:夏枯草咖啡酸迷迭香酸芦丁槲皮素
淫羊藿苷元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研制淫羊藿苷元(icaritin,IT)脂质体,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考察和初步药效学评价。方法采用改进的乙醇注入法制备IT脂质体,考察其形态、粒径及分布、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分别采用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微柱离心法及离心超滤法分离游离药物和脂质体,HPLC测定IT的包封率;以反相透析法考察IT脂质体的体外释放;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采用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模型,初步评价了IT脂质体体外抗骨质疏松作用。结果优化条件下制备的IT脂质体均匀圆整,平均粒径(71.6±6.9)nm,Zeta电位为-(77.3±5.1)mV,采用微柱离心法测得包封率为(91.49±1.15)%,载药量为(9.15±0.22)%,IT脂质体在体外具有一定的缓释性,72h累积释放量大于90%;初步药效学实验表明,IT脂质体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增强成骨细胞活性,抑制骨髓基质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结论本法制备的IT脂质体粒径小、包封率高,体外细胞实验显示了较好的抗骨质疏松活性,制备方法简单可行,IT脂质体有望开发为抗骨质疏松临床用药剂型。
贾东升贾晓斌施峰薛璟孙娥陈玲玲张振海
关键词:淫羊藿苷元脂质体药效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